司峰志,龔曉瑾,丁 軍*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2.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咽喉部痰液胃蛋白酶濃度檢測對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診療價值
司峰志1,龔曉瑾2,丁 軍1*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2.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目的分析咽喉部痰液胃蛋白酶濃度檢測對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診療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45例、慢性咽炎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設(shè)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對其治療前后的胃蛋白酶原水平進行測定,比較其差異,并計算各自的診斷陽性率,分析胃蛋白酶原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度。結(jié)果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無論在治療前還是治療后,其胃蛋白酶濃度均顯著高于慢性咽炎的患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胃蛋白酶原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度分別為95.56%(43/45)、72.00%(36/50)、83.16%(79/95)。結(jié)論咽喉部痰液中的胃蛋白酶濃度檢測可以作為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敏感指標,可以為疾病的治療及預(yù)后判斷提供指導(dǎo),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咽喉部;胃蛋白酶;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范疇,指的是胃內(nèi)容物反流達到食管上括約肌以上的咽喉部的情況,由于其主要臨床癥狀與慢性咽炎的表現(xiàn)十分接近,診斷中也常有誤診現(xiàn)象發(fā)生,影響患者的正確治療[1]。因而,對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有效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咽喉部胃蛋白酶濃度測定在診斷治療中的應(yīng)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設(shè)為研究組,患者均因咽喉異物感、慢性咳嗽、吞咽困難、說話時頻繁清嗓、發(fā)聲疲倦等癥狀到院就診,且經(jīng)病史詢查確定患者無慢性扁桃體炎,不合并結(jié)核病、紅斑狼瘡、麻風、莖突綜合征、梅毒等可能引起咽部特異性炎癥表現(xiàn)的疾病,不合并全身性疾病或耳鼻喉科惡性腫瘤及相關(guān)手術(shù)史。部分患者接受過慢性咽炎治療,但療效不理想。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其年齡在20歲到66歲之間,平均(38.1±2.6)歲,其患病時間在0.5~17年之間,平均(7.1±1.4)年。另取50例慢性咽炎患者作為對照,其中,男25例,女25例,其年齡在21歲到67歲之間,平均(39.7±2.1)歲,其患病時間在0.5~19年之間,平均(7.3±1.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診斷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咽喉部胃蛋白酶濃度測定,且患者在參與本次研究的1個月內(nèi)無使用抗酸藥、促胃動力藥物的歷史。由同一位醫(yī)師對患者的咽喉部痰液進行采集,采集量為1~3 mL,并將獲得的痰液標本保存在液氮中,在4℃的條件下對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并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其上清液進行測定,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錦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當測得的結(jié)果顯示患者的胃蛋白酶濃度在10.81 μg/L以上時可診斷為咽喉反流性疾病[2]。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的說明進行操作。
1.2.2 治療方法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患者接受為期三個月的抑酸治療,治療藥物為蘭索拉唑,給藥方式為每天一次。同時,指導(dǎo)患者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在飲食上做到用餐規(guī)律、忌食酸性、過冷、過熱以及刺激性、高脂食物,避免飲用咖啡等刺激性飲品以及碳酸飲料及酸性水果飲料,睡覺前3h不得食用食物,多喝水、戒煙、忌酒。睡覺期間,可將床頭適當抬高或墊高枕部。如患者身材過于肥胖,則需配合運動進行減肥。平時注意保護嗓子,不要過度使用。慢性咽炎的患者則在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chǔ)上給予局部消炎、收斂的治療藥物。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蛋白酶濃度檢測結(jié)果進行比較,并分析胃蛋白酶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表示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對比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無論在治療前還是治療后,其胃蛋白酶濃度均顯著高于慢性咽炎的患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胃蛋白酶原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度分別為95.56%(43/45)、72.00%(36/50)、83.16%(79/9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蛋白酶濃度檢測結(jié)果比較(±s,μg/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蛋白酶濃度檢測結(jié)果比較(±s,μg/L)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74.23±22.15 10.14±1.67對照組 10.01±1.34 3.35±0.98 t 103.284 15.024 P<0.05 <0.05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患者發(fā)病時,其胃液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在反流至咽喉部時會對其黏膜產(chǎn)生刺激性,誘發(fā)炎性反應(yīng),導(dǎo)致黏膜上的鱗狀上皮蛋白、熱休克蛋白以及E-鈣粘蛋白、碳酸酐酶等發(fā)生異常改變,損傷黏膜組織,其并表現(xiàn)出咽喉異物感、慢性咳嗽、吞咽困難、說話時頻繁清嗓、并伴發(fā)聲疲倦等等主要臨床癥狀[3]。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臨床癥狀并不具有特異性,而且引起相關(guān)癥狀的誘因很多,對不同疾病的有效診斷與鑒別一直是研究的難點和重點。臨床上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金標準是便攜式24h雙探針PH值監(jiān)測,但由于實際操作過程中,其近端PH值的測定重復(fù)性差,且探針植入位置也沒有統(tǒng)一的、確定的標準,無法實現(xiàn)推廣應(yīng)用。而癥狀指數(shù)量表(RSI)、反流檢查計分表(RFI)及診斷性治療實驗三聯(lián)診斷方法因能對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以及咽喉部的病變嚴重程度進行量化評價,也是常用的一種診療評估手段,但由于評價中的主觀性強,加上部分患者會存在無癥狀或者有杓間紅斑、增生等異常表現(xiàn),也有一定的誤診率。
本文選擇將患者咽喉部痰液作為檢測標本,并對其胃蛋白酶濃度進行測定,結(jié)果可見研究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檢測水平無論在治療前還是治療后都顯著高于慢性咽炎患者,特別是在治療前,其檢測結(jié)果差異極大。臨床診斷中,將胃蛋白酶水平>10.81 μg/L作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陽性評價標準,而慢性咽炎患者治療前的平均水平在該指標之下,提示通過咽喉部痰液中胃蛋白酶濃度的測定可以對咽喉反流性疾病進行有效診斷,并能充分區(qū)別其與慢性咽炎。作為一種 胃內(nèi)容物,可存在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痰液中,胃蛋白酶濃度的升高可使患者喉部黏膜(尤其是聲門下及聲帶黏膜)的損傷加重,則提示其也能對反流嚴重程度進行反映。加上胃蛋白酶的檢測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快捷,可重復(fù)性強、客觀性好,雖然其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特異性略低,但靈敏度可達95.56%,總的診斷準確度在80%以上,效果較好。胡全福等[4]的研究對這種方法診斷慢性鼻-鼻竇炎的效果與RSI、RFI量表、診斷性治療實驗三聯(lián)診斷的結(jié)果進行了對照,二者有很高的一致性,且效果更佳。
總之,咽喉部痰液中的胃蛋白酶濃度檢測可以作為診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敏感指標,可以為疾病的治療及預(yù)后判斷提供指導(dǎo),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 崔夢瑩.食管反流物胃蛋白酶檢測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診斷價值[C].吉林大學,2015.
[2] 金日群,廖志瑩,彭韶平,等.鼻腔胃蛋白酶檢測與PH監(jiān)測法在診斷咽喉反流中的應(yīng)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3):400-402.
[3] 陳瑞開.咽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0):4685-4687.
[4] 胡全福,謝景華.咽喉反流患者鼻腔分泌物中胃蛋白酶的檢測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1):64-66.
本文編輯:吳玲麗
R76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8242.2017.036.7037.02
丁軍,男,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