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輝,陳晴燕,李鐵男,宮曉峰(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沈陽110003)
誤診為濕疹的乙型肝炎抗原血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白明輝,陳晴燕,李鐵男,宮曉峰
(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沈陽110003)
誤診;濕疹;乙型肝炎抗原血癥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是由乙型肝炎抗原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綜合征,其皮疹表現(xiàn)多樣。臨床實踐中經(jīng)常容易誤診。我科收治1例誤診為濕疹的乙型肝炎抗原血癥,經(jīng)系統(tǒng)治療效果良好?,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患者女,38歲,因面部腫脹,周身起紅斑丘疹,癢3 d于2016年2月23日入院?;颊? d前無誘因面部彌漫腫脹,無明顯自覺癥狀,周身起多處紅斑、丘疹,瘙癢劇烈。皮疹逐漸加重,雙眼瞼腫脹至不能睜開,來我院門診就診,診斷為“泛發(fā)性濕疹”予“復方甘草酸單胺S氯化鈉”靜脈滴注,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枸地氯雷他定片”,外用“爐甘石洗劑”等治療2 d。病情未見好轉,且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39℃,收入院治療。既往乙肝大三陽3個月,否認藥物過敏史。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可,體溫38℃,心肺腹檢查未見異常。肌力無異常。無肌肉壓痛。皮膚科查體:面部彌漫水腫,雙眼瞼腫脹不睜,見圖1,軀干四肢泛發(fā)針頭至米粒大紅丘疹,加大至錢幣大小片狀紅斑見圖2、3。皮疹境界不清,密集分布。
實驗室檢查:乙肝病毒抗原(HBsAg)陽性,乙肝核心抗原(HBeAg)陽性,乙肝核心抗體(HBcAb)陽性,乙肝病毒DNA定量1.58E+06(參考值<1.0E+ 03);肝腎功能、血離子、血常規(guī)、心肌酶譜、甲肝丙肝等病原學檢查未見異常。
診斷:乙型肝炎抗原血癥。
1.2 方法 入院后予地塞米松5mg/次,1次/d,靜脈滴注2 d,仍發(fā)熱,體溫38.5℃左右,皮疹仍不斷增多,面部腫脹無改善。入院第3天,請傳染病院會診,診斷“慢性乙型肝炎”予“恩替卡韋”口服抗病毒,予地塞米松10mg/次,1次/d靜脈滴注,2 d后病情控制,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好轉,面部腫脹減輕,雙眼瞼可睜開。7 d后地塞米松減為8mg/次,1次/d靜脈滴注。
10 d后皮疹基本消退見圖4~6,激素改為口服潑尼松龍片出院,目前在隨訪中。
圖1 面部彌漫水腫,雙眼瞼腫脹不睜
圖2 軀干泛發(fā)針頭至米粒大紅丘疹,加大至錢幣大小片狀紅斑
圖3 四肢泛發(fā)針頭至米粒大紅丘疹,加大至錢幣大小片狀紅斑
圖4 皮疹基本消退
圖5 皮疹基本消退
圖6 皮疹基本消退
乙型肝炎抗原血癥(Hepatitis B antigenemia,HBA)的皮疹常表現(xiàn)為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少數(shù)病人可發(fā)生紅斑、斑丘疹、多形紅斑、猩紅熱樣紅斑、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紫癜等,為血清病樣綜合征,屬Ⅲ型變態(tài)反應。本例患者皮疹除頭部外大部分為濕疹樣改變,瘙癢劇烈,初診為“濕疹”。但其面部表現(xiàn)為血管性水腫,且無瘙癢等癥狀,以“濕疹”無法解釋。實驗室檢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結合皮疹特殊性,確診為乙型肝炎抗原血癥。本病雖面部表現(xiàn)為血管性水腫,但軀干四肢部位皮疹瘙癢劇烈且呈“濕疹”樣改變,并非單純的“血管性水腫”,故可排除后者;患者皮疹無假性水皰等表現(xiàn),血常規(guī)等無異常,故可除外“急性發(fā)熱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無肌痛、肌無力等,心肌酶譜等無異常,故可除外“皮肌炎”。本病按乙型肝炎治療,皮疹較重可抗病毒同時系統(tǒng)使用糖皮質激素。因本病可能為乙型肝炎爆發(fā)前兆,應注意監(jiān)測肝功能等指標。目前該患者在隨訪中。本病皮疹臨床罕見,Yamazaki等[1]曾報道1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合并冷球蛋白血癥,皮膚產(chǎn)生紫癜及潰瘍。國內(nèi)尚未發(fā)現(xiàn)類似報道。另外本病皮疹表現(xiàn)為多形性,臨床上很容易誤診為其他皮膚病。因此當療效不佳或系統(tǒng)癥狀與皮疹表現(xiàn)不符時需警惕本病。
[1] Yamazaki T,Akimoto T,Okuda K,et al.Purpura with ulcerative skin lesions andmixed cryoglobulinemia in a quiescenthepatitis B viruscarrier[J].Intern Med,2014,53:115-119.
(收稿:2016-07-01)
R512.6
:B
:1672-0709(2017)03-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