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廣振
(興義民族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 貴州興義 562400)
管窺唐前志怪小說中的妖怪形象
姜廣振
(興義民族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 貴州興義 562400)
唐前志怪小說中有大量妖怪題材小說。在這類小說中,妖怪種類繁多,形象豐富,特征鮮明。具體表現(xiàn)在,它們具有妖祥預(yù)兆特性,能預(yù)知吉兇;它們善于變化,也富有人性。然而,怪魅禍害之性仍是妖怪的主要特征。此期妖怪小說亦蘊(yùn)含著豐富的現(xiàn)實(shí)內(nèi)容:首先,此期妖怪小說反映了動蕩多變的政局;其次,此期妖怪小說還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和吏治的腐敗,也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再次,此期妖怪小說還反映了人們主體意識的覺醒。
唐前志怪小說;妖怪形象;時代蘊(yùn)含
唐前尤其是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巫、道、佛盛行,志怪小說中有大量的神仙、鬼魅、妖怪題材故事。此時亦出現(xiàn)了許多神仙小說集以及“釋氏輔教之書”。這些小說中的妖怪種類繁多,形象各異;它們具有妖兆性,能夠預(yù)知吉兇;它們善于變化,富有人性;然而,怪魅禍害之性仍是妖怪的主要特征。
一
妖怪這一概念,最早是指一種具有政治預(yù)示意義的反常性現(xiàn)象。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同類相動”條亦云:
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yīng)而起也。如馬鳴則馬應(yīng)之,牛鳴則牛應(yīng)之。帝王之將同也,其美祥亦先見;其將亡也,妖孽亦先見。[1](P652)
唐前志怪小說中,具有政治預(yù)示性的妖兆類 “妖怪”故事頗多。如《搜神記》卷七“狗作人言”條:
永嘉五年,吳郡嘉興張林家有狗,忽作人言云:“天下人俱餓死”,于是果有二胡之亂,天下饑荒焉。[2](P340)
這則故事預(yù)示了永嘉之亂所造成的民生疾苦。再如:
元康、太安之間,江、淮之域有敗屩自聚于道,多者至四五十量。人或散去之,投林草中。明日視之,悉復(fù)如故。或云見貓銜而聚之。世之所說:“屩者,人之賤服,而當(dāng)勞辱,下民之象也。敗者,疲弊之象也。道者,地里四方所以交通,王命所由往來也。今敗屩聚于道者,象下民疲病,將相聚為亂,絕四方而壅王命也。”[2](P339)(《搜神記》卷七)
元康是晉惠帝的年號,這則故事則預(yù)示了八王之亂。
“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3](P74),此時妖怪故事還記錄了許多統(tǒng)治集團(tuán)殘殺名士的故事,如《搜神記》卷九“公孫淵”條,寫公孫淵死前家有數(shù)怪,“一犬著冠幘絳衣上屋。欻有一兒蒸死甑中。襄平北市生肉,長圍各數(shù)尺,有頭目口喙,無手足而動搖”,占卜者說:“有形不成,有體無聲,其國滅亡。”預(yù)示了公孫淵的滅亡。[2]P(350)
二
在唐前志怪小說中,變化也是妖怪重要的特征之一。早在我國原始時代,變化之意識便即產(chǎn)生,如“精衛(wèi)填?!钡膫髡f(見《山海經(jīng)》卷三《北次山經(jīng)》),“鯀化黃熊”的傳說(見《左傳·召公七年》),“望帝啼鵑”的神話(見《國語·晉語九》)。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志怪小說的勃興,變化便與神仙鬼怪等神秘概念更加緊密結(jié)合起來。
干寶《搜神記》卷六“妖怪”條云: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于中,物變于外,形神氣質(zhì),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論矣。[2](P316)
“氣亂于中,物變于外”道出了其變化的特征。再如干寶《搜神記》卷十二“變化”篇:
天有五氣,萬物化成?!型炼嗍ト耍蜌馑灰?。絕域多怪物,異氣所產(chǎn)也。茍稟此氣,必有此形;茍有此形,必生此性。……千歲之雉,入海為蜃;百年之雀,入海為蛤;千歲龜黿,能與人語;千歲之狐,起為美女;千歲之蛇,斷而復(fù)續(xù);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數(shù)之至也?!瓚?yīng)變而動,是為順常;茍錯其方,則為妖眚。[2](P369)
由此可見,天地萬物雖然都是氣化所生,但萬物互化必須應(yīng)變而動。“茍錯其方,則為妖眚”,妖怪鬼魅的產(chǎn)生就是萬物氣化過程中“錯其方”的結(jié)果。
就此時志怪小說中的妖怪形象而言,其變化主要有三種情形,即妖怪之間互變、妖怪變化為人、人變化為妖怪。
首先看妖怪之間互化的故事,《太平御覽》卷二百三十九引郭璞《玄中記》:
漢桓帝時出游河上,忽見一青牛從河中出,直走蕩桓帝邊,人皆驚走。太尉何公時為殿中將軍,有勇力,輒走逆之。牛見公往,乃反走還河。未至河,公及牛,乃以手拔牛左足,脫,以右手持斧斫牛頭而殺之。此青牛是萬年木精也。
這里記載了一個萬年木精變青牛的故事,這屬于妖怪之間互化的情形。
其次是妖怪變?nèi)说墓适拢@類故事數(shù)量豐富,佳作亦多。在六朝志怪小說中,幾乎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化為人形。其中最善于變化的幾類是狐妖,犬妖,蛇妖,蛟妖等。先看狐妖故事?!短綇V記》卷四四七引郭璞《玄中記》“說狐”條云:“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yàn)檎煞?。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绷竟中≌f中,善于變化的狐妖很多,如《搜神記》卷十八“老貍”條:“董仲舒下帷講誦,有客來詣,舒知其非常??陀衷疲骸??!鎽蛑唬骸簿又L(fēng),穴居知雨。卿非狐貍,則是鼷鼠?!退旎癁槔县??!盵2](P432)本卷“胡博士”條也是寫一狐妖變?yōu)闀淌谥T生。[2](P430)劉義慶《幽明錄》里則記錄了狐妖變?yōu)榕优c費(fèi)升和淳于矜相戀的兩則故事。
再如犬妖故事?!端焉裼洝肪硎恕肮辆萍夜贰睏l記載了一犬妖在來季德死后變?yōu)槠湫?,擾亂其家的故事,“孫兒婦女,以次教戒,事有條貫。鞭樸奴婢,皆得其過。飲食既絕,辭訣而去。家人大小,哀割斷絕。如是數(shù)年。家益厭苦。其后飲酒過多,醉而形露,但得老狗。便共打殺?!盵2](P422)同卷“白衣吏”條則記錄了犬妖化為官吏的故事。[2](P422)
再如蛇妖故事?!端焉窈笥洝肪硎芭奚摺睏l里,記載了一個蛇妖幻化魅人的故事:
晉太元中,有士人嫁女于近村者,至?xí)r,夫家遣人來迎女。女家別遣發(fā),又令乳母送之。既至,重車?yán)坶w,擬于王侯。廊柱下,有燈火,一婢子嚴(yán)妝直守。后房帷帳甚美。至夜,女抱乳母涕泣,而口不得言。乳母密于帳中以手潛摸之,得一蛇,如數(shù)圍柱,纏其女,從足至頭。乳母驚走出外。柱下守?zé)翩咀樱な切∩?,燈火乃是蛇眼。[2](P486)
第三類便是人變妖怪的故事。如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條,寫遼東丁令威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端焉裼洝肪硎摹叭嘶x”條則寫漢靈帝時,江夏黃氏之母浴盤水中,久而不起變?yōu)辄x的故事,從此黃家不敢再吃黿肉。
三
唐前志怪小說中的妖怪頗具人情味,最能體現(xiàn)此特征的,是人妖戀故事。祖沖之《述異記》“董逸”條:
陳留董逸少時,有鄰女梁瑩,年稚色艷,逸愛慕傾魂,貽椒獻(xiàn)寶,瑩亦納而未獲果。后逸鄰人鄭充在逸所宿,二更中,門前有叩掌聲,充臥望之,亦識瑩,語逸曰:“梁瑩今來?!币蒹@躍出迎,把臂入舍,遂與瑩寢,瑩仍求去,逸攬持不置,申款達(dá)旦,逸欲留之,云:“為汝烝豚作食,”食竟去。逸起閉戶施帳,瑩因變形為貍,從梁上走去。(《太平御覽》卷九百十二引)
這則故事敘述生動,情節(jié)奇幻。狐妖頗識人性,知道董逸愛慕鄰女而求之不得,于是化身為該女子而與董逸通好。這就不僅是愛情故事了,狐妖已具慈悲心腸。
再如《幽明錄》“淳于矜”條:
晉太元中,瓦官寺佛圖前淳于矜,年少潔白。送客至石頭城南,逢一女子,美姿容。矜悅之,因訪問。二情既和,將入城北角,共盡欣好,便各分別。期更克集,便欲結(jié)為伉儷。女曰:“得婿如君,死何恨?我兄弟多,父母并在,當(dāng)問我父母?!瘪姹懔钆締柶涓改?,父母亦懸許之。女因敕婢取銀百斤,絹百匹,助矜成婚。經(jīng)久,養(yǎng)兩兒,當(dāng)作秘書監(jiān);明日,騶卒來召,車馬導(dǎo)從,前后部鼓吹。經(jīng)少日,有獵者過,覓矜,將數(shù)十狗,徑突入,咋婦及兒,并成貍。絹帛金銀,并是草及死人骨蛇魅等。[2](P715)
此文中,狐妖不僅容貌俊美,家境豪闊,而且頗識禮節(jié),講究父母之命,并且育兒有方,可惜最后為狗所殺,令人扼腕嘆息。
再如《搜神記》卷十八“阿紫”條,寫漢末建安間,陳羨為西海都尉,其部曲王靈孝無故逃去,羨欲殺之。這篇文章中,王靈孝為狐妖所魅,外形居然也像狐貍。而且不怕獵犬。其云:“狐始來時,于屋曲角雞棲間,作好婦形,自稱阿紫,招我。如此非一。忽然便隨去,即為妻,暮輒與共還其家。遇狗不覺?!盵2](P419)
四
雖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許多妖怪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一種很明顯的人性,但是,就其本性而言,怪魅禍害之性仍為其主要特性。如上文所引《搜神記》卷十八“阿紫”條,便是狐妖魅人的故事。不過,此時志怪小說中更多的則是妖怪害人的故事,如《搜神記》卷十八“吳興老貍”條:
晉時,吳興一人有二男,田中作時,嘗見父來罵詈,趕打之。童以告母。母問其父,父大驚,知是鬼魅,便令兒斫之。鬼便寂不復(fù)往。父憂,恐兒為鬼所困,便自往看。兒謂是鬼,便殺而埋之。鬼便遂歸,作其父形,且語其家,二兒已殺妖矣。兒暮歸,共相慶貿(mào),積年不覺。后有一法師過其家,語二兒云:“君尊侯有大邪氣?!眱阂园赘?,父大怒。兒出以語師,令速去。師遂作聲入,父即成大老貍,入床下,遂擒殺之。向所殺者,乃真父也。[2](P418)
真相發(fā)覺之后,家人改殯治服。而由于誤殺其父,此人的兩個兒子一個自殺,一個懊惱至死。妖怪害人,一至于斯。
不過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妖怪總的來說道行不深,很容易被降服,如《搜神記》卷十八“王周南”條:
魏齊王芳正始中,中山王周南為襄邑長。忽有鼠從穴出,在廳事上語曰:“王周南!爾以某月某日當(dāng)死?!敝苣霞蓖粦?yīng)。鼠還穴。后至期復(fù)出,更冠幘皂衣而語曰:“周南!爾日中當(dāng)死?!币嗖粦?yīng)。鼠復(fù)入穴。須臾復(fù)出,出復(fù)入,轉(zhuǎn)行數(shù)語如前。日適中。鼠復(fù)曰:“周南,爾不應(yīng),我復(fù)何道?!毖杂?,顛蹶而死,即失衣冠所在。[2](P423)
王周南不應(yīng)鼠語,鼠怪便無可奈何,竟至身死,其道行之淺,實(shí)不值一哂。
五
唐前妖怪小說蘊(yùn)含著豐富的現(xiàn)實(shí)內(nèi)容。由于它是在當(dāng)時社會的土壤中生長發(fā)展起來的,又多從現(xiàn)實(shí)取材,因而具有非常濃厚的時代感和現(xiàn)實(shí)感。
首先,此期妖怪小說反映了動蕩多變的政局。尤其魏晉南北朝妖怪小說,正是漢末魏晉時代社會動亂的真實(shí)寫照。這一切在本文第一部分論及的“妖怪之妖祥預(yù)兆特征”中有明顯表現(xiàn)。
其次,此期妖怪小說還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和吏治的腐敗,也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正因政治動蕩多變,所以民生凋敝,人民苦難深重。如《搜神記》卷十九“李寄”條。此文寫東越閩中一嶺西北有大蛇,“或與人夢,或下諭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百姓深為所苦,以至于每年八月,地方上必須送一童女與蛇妖享用。在尋找童女無著的情況下,李寄毛遂自薦,“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shù)石米糍,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二尺鏡。聞瓷香氣,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嚙咋,寄從后斫得數(shù)創(chuàng)。瘡?fù)醇?,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其九女髑髏,悉舉出,咤言曰:‘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愍。’”此文用蛇妖的狠毒來襯托李寄的勇敢果決,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2](P425)
再次,此期妖怪小說還反映了士人主體意識的覺醒。漢末魏晉時代是士人“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4](P177)(宗白華語)。在這種風(fēng)氣影響下,這時期的人們重情,追求個性自由。這些反映在妖怪小說中便是妖怪人性化以及大量人妖之戀故事的出現(xiàn)。
[1]鐘肇鵬.春秋繁露校釋[M].濟(jì)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4.
[2]王根林,等校點(diǎn).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4]宗白華.美學(xué)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I206.2
A
2095-0438(2017)11-0052-03
2017-05-12
姜廣振(1972-),男,江蘇沛縣人,興義民族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研究方向: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
[責(zé)任編輯 王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