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柱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外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危重急癥,病情危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經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治療方案被逐漸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我院將收治的84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兩種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臨床表現、腹部X線片、B超、CT檢查等確診。其中50例屬于膽源性胰腺炎,23例屬于暴飲暴食、酒精性胰腺炎,11例為其他類型胰腺炎。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感染的胰腺壞死組織,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直接開腹手術引流,首先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然后直接開腹,將相關情況探查清楚后,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清除胰腺壞死組織或作胰腺被膜切開,力求將腹膜后壞死組織和滲出物去除,并在胰周及腹膜后放置引流管進行引流,術后常規(guī)胃腸減壓,并進行對癥治療,沖洗腹腔,并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引流量,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在滿足拔管的條件下拔管。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超聲引導下進行相應操作,患者取仰臥位,于距離體表最近處進行穿刺,臨近重要臟器或組織需絕對避開。常規(guī)消毒、鋪巾,行局部麻醉手術,穿刺置管,盡量多的置管以確定引流的充分性,置管完成后將患者液狀壞死組織抽盡,將抽取的液狀壞死組織做細菌培養(yǎng)藥敏實驗,以確定患者的抗生素應用方案。第二天,對于感染的胰腺壞死組織用生理鹽水加以沖洗,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沖洗間隔時間(一般6~8 h 1次),沖洗過程中注意將固體狀的壞死組織沖洗干凈。沖洗3日后對引流情況加以評定,如果患者病情改善,可繼續(xù)治療,引流時間為2~4周,如患者病情明顯緩解,引流液變清,淀粉酶檢查顯示正??砂喂?。如患者沖洗3日后病情無明顯改善,應及時改變治療方案,采用開腹手術引流。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積液消失時間、血清CRP恢復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住院天數、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指標改善為有效;以上指標均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積液消失時間分別為(13.5±3.2)d、(8.6±1.8)d;血清C R P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22.5±6.8)d、(15.2±3.6)d;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10.7±1.5)d、(7.6±1.8)d;住院天數分別為(35.8±7.4)d、(20.6±3.5)d。觀察組上述指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4例,無效8例,治療后發(fā)生7例殘余膿腫,5例胰周出血,4例腸瘺,3例胰瘺;觀察組顯效30例,有效10例,無效2例,治療后發(fā)生3例殘余膿腫,2例胰周出血,腸瘺和胰瘺各1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80.9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6.67%低于對照組(45.2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急性胰腺炎病理變化主要為多種原因導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局部炎性反應,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患者可能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綜合征和膿毒癥等,病死率較高。對于該病的治療,臨床常采用對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并給予禁食、營養(yǎng)支持、胃腸減壓、解痙鎮(zhèn)痛、補充水電解質,對酸堿平衡失調進行糾正,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和控制感染,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藥物對胰液的分泌進行抑制等常規(guī)治療措施[1-2]。而對于感染的胰腺壞死組織常采用直接開腹手術引流的方式進行治療,但這種方法對于患者的損傷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而經皮穿刺置管引流作為微創(chuàng)治療的典型代表,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引流,積液的引流更為徹底,且對患者的損傷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本研究顯示,直接開腹手術引流的治療方案要優(yōu)于經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可作為臨床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優(yōu)選方案之一。
[1] 賀 煒,耿小平,黃 帆,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各期經皮穿刺置管引流療效[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52(3):425.
[2] 楊耀成,黃耿文,李宜雄,等.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急性胰腺炎合并壞死感染的預后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