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新
(吉林省雙遼市中醫(yī)院,吉林 四平 136400)
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改善糖尿病的飲食、用藥等自我管理水平為治療與預防糖尿病關鍵及基礎[1-2]。為明確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用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115例患者予以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5例患者的資料予以對比,依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3.50±2.10)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0±1.21)年;實驗組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4.50±2.98)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1.5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宣教,保持病房通風、干凈及整潔等。
實驗組給予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內(nèi)容為:①護理人員應依據(jù)患者的文化背景、性格、脾氣,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包括耐心為患者講述該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與護理的作用,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②飲食護理:為確?;颊邫C體內(nèi)含有足夠營養(yǎng),應依據(jù)每位患者血脂、血糖、體重,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鼓勵患者多食蔬菜及粗纖維食物、高鈣質、高維生素等食物,從而顯著控制血糖指標。
依據(jù)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3]對患者心理狀況予以評分,SDS的分界值為≥53分,SAS分界值為≥50分,其分值越低心理狀況越優(yōu)。對比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S D S為(4 1±2.3 6)分、S A S為(43.78±2.58)分,實驗組分別為(20.15±1.02)分、(21.21±1.02)分,實驗組心理改善狀況更優(yōu)(P<0.05)。
對照組空腹血糖為(8.01±1.03)mmol/L、餐后2 h血糖為(12.78±2.01)mmol/L,實驗組分別為(7.01±1.02)mmol/L、(9.01±1.02)mmol/L,實驗組血糖改善狀況更優(yōu)(P<0.05)。
2型糖尿病是代謝性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其并發(fā)癥較多且復雜,血糖升高與飲食習慣不良有關,亦是發(fā)病的最主要因素。特別是老年患者,其胃腸吸收消化功能較差,同時,胃腸道存在生理性退行改變,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營養(yǎng)供應狀況,進而影響患者身體預后狀況[4]。為明確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應用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115例患者予以對比分析。
與對照組SDS、SAS相比,實驗組改善狀況顯著更優(yōu);與對照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相比,實驗組改善狀況顯著更優(yōu);表明將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應用于患者中,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況及血糖狀況。在予以護理干預前,護士需對患者全方面予以評估,從而擬定針對性、有效的護理措施。一方面,護理人員需耐心告知患者食用類型為粗雜糧食物,包括小米、玉米面等,長期食用,可顯著控制患者血糖狀況;蔬菜能夠減輕其饑餓感;具有降低血糖功效。同時,在講解時,應告知患者該飲食調整的目的。另一方面,于患者入院后,需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向其講述患病因素及日常生活等注意事項。受時間例數(shù)等限制,關于將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應用于患者中的生活質量未分析,待臨床進一步分析。
綜上所述,將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應用于患者中,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況及血糖狀況。
[1] 莫春榮,莫建勛,蒙雯雯.實時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在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z1):18-19.
[2] 盧靜舒,王潔明.三主體雙軌道交互式護理干預模式在2型糖尿病社區(qū)康復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3):2189-2191.
[3] 隋偉玉,魏麗麗,閆甜甜.以奧馬哈系統(tǒng)為指導的早期T2DM患者全程化護理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護士進修雜志,2015,(15):1347-1351.
[4] 王 華,彭幼清.2型糖尿病病人跨文化護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構建[J].護理研究,2016,30(25):310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