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為京
摘 要:力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點。力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運用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升高中物理力學部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持續(xù)了很多年,但是由于考試制度并沒有發(fā)生改變,目前教學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將考試成績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忽視了新課改的要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這樣的情況,高中教師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將教學中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的同時達到提升物理成績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一、運用生活化的素材開發(fā)力學教學資源
力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點。力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利用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為學生說明力學的相關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對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進行解釋。例如在東北地區(qū),每年冬天下雪后就會有汽車在輪胎上綁上鐵鏈,防止因為路滑出現意外,教師可以就這個例子與學生共同進行討論,找到其中與力學相關的物理知識。在汽車輪胎上綁上鐵鏈之后,其粗糙程度加大,與雪地之間的摩擦力自然也就大于不加鐵鏈的情況,以此應對雪天中濕滑的路面。通過這個案例學生感受到了摩擦力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對影響摩擦力的因素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運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充實教學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但是由于受課堂教學條件和教學時間的限制,很多教學內容無法用實驗的手段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在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學生會覺得物理學習的知識非常抽象,不好理解。而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式,課堂中無法開展的實驗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為學生舉例說明,以此構建一個知識探究平臺,提升物理力學部分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慣性”的學習中,通過教師的講述,很多學生能理解慣性的含義,但總是會在力的分析上出現混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乘坐電梯的過程、電梯上行或是下行時的感受,切身體會到慣性中力的作用。這就是用生活化的方式補充教學中的內容,讓學生能通過親身的感受讓力學中抽象的概念變得容易理解,保障課堂教學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提升探究能力
力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力學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外,還要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在目前的教學中,許多教育學者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越來越重視,新課程改革也對這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教師在力學部分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學到的知識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擰瓶蓋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學生經常會出現瓶蓋擰不開的情況,特別是一些罐頭的瓶蓋。在學習完摩擦力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如何能在這個過程中增加摩擦力,輕松地打開瓶蓋。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會將自己所學到的摩擦力知識融入生活中的這一情境中,以此提升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并以此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
四、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鞏固力學基礎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外,還必須要在教學中不斷鞏固、提升這些知識,力學教學也是如此。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力學知識進行回憶。具體來說,就是在復習課程中,教師為學生模擬出生活中的情境,并借助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回顧課上學習的知識,達到鞏固提升的目的。
仍以慣性的學習為例,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以學生乘坐公交車為例,通過汽車啟動、汽車行駛和汽車剎車三個過程中人體的反應分析人在車上所受的力以及力的方向等。以此鞏固慣性部分的知識,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最佳的動力保障。
高中力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除了能讓學生掌握力學最基本的知識點,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其他物理部分的學習甚至是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融入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以此提高學生知識理解和運用的能力,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沈化旺.淺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學的生活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
[2]李大為.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和實踐[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3(12).
[3]劉燦斌.融入生活給力課堂:也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論的課堂實踐[A].福建省行知實驗校校長論壇論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