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貴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明文規(guī)定,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好奇心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教師應細心呵護,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融入到活動的科學氛圍中,樂于與人合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從而為終生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tǒng)教學的流程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重視結論輕視過程,方法過于單一,氣氛比較沉悶,效果甚微。然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領悟知識的多少,而學生領悟了多少知識又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熱忱和學習動力,學生自覺地進行學習、主動思考,才能呈現(xiàn)較好的教學效果,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人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就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生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尊互學的學習氛圍。應注重兩點:在課堂上,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為切入點,如果忽略了這兩點,在情感上就傷害了他們。他們當然要求成人同樣以純真的感情對待他們。在課上,教師微笑之親切、動作之愛撫、目光之信任、傾聽之耐心、話語之激勵,無疑會在師生之間架起了情感的橋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其次是鼓勵學生之間的融洽合作、公平競爭,讓學生知道班級如一個大家庭,他們之間要尊重、關心、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氛圍
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氛圍是課堂上最有效的殺手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之間和諧關系,形成較強的學習合力是一種助推劑。這樣就會無聲無息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導向作用,徹底保障學生進行積極地、主動地學習科學知識。
我常常會根據(jù)教學目標及內容的要求,富有創(chuàng)意的巧設和借助課堂上隨機生成的情境變化,去引領學生最大限度的來展示自我,自覺形成和諧向上的心理環(huán)境。例如,在教《磁鐵有磁性》時,創(chuàng)設了情境化的課堂,在古代有一個劍客,他有一把神奇的寶劍,打敗了天下無敵手。當他與其他劍客相遇時,只要輕輕一揮,其他劍客的寶劍都脫手而飛,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紛紛舉手說出自己的見解。課堂中,我始終微笑的面對學生,用激勵的目光賞識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這時學生思維活躍,其樂融融。
二、給學生空間
1.給學生質疑的空間
質疑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探索,讓學生自覺地形成質疑的良好習慣,可以強化學生的獨力思考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引領學生在各個方面來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提出問題,例如可以在題目上和內容上找出質疑點。懂得注意的地方是學生質疑水平的提升是有過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繁雜到精簡。這要求教師要有耐心,善于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對所提的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懂得只有深思,提問才有價值,經過實踐,學生質疑水平就會提高。例如在《誰流得更快一些》一課中讓學生齊讀課題,在猜測這一課可能探究什么。我不僅對學生的猜測不做出正誤的判斷,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探究,這樣,在積極氛圍中進入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
2.給學生討論的機會
討論是課堂上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深化他們對探究過程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型、創(chuàng)造型的素質。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以教學目標為準繩,針對性的提出問題,科學合理地引領學生討論,強調在討論過程中不要急于讓學生知道答案,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發(fā)表意見,在交流中獲取答案,從而生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給學生求異的空間
思維的求異性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造這一條件,引領他們說出不同想法,各個方面,各個角度,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讓學生思維用什么方法來比較水的多少。
三、肯定評價
1.教給方法
使學生自始自終地主動學習,要注重使學生掌握一些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提問上可告訴學生可以根據(jù)題目提問,也可以根據(jù)重點圖示提問。在探究上要針對內容有效學習。
2.鼓勵和集體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發(fā)現(xiàn)提問時,有的學生就回答的準確無誤。可也有的答不出來或說的是問題以外的內容,這時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你錯了”“你對了,其他不用再回答了”。我們應當說“這個問題你還有更好的回答嗎”并以鼓勵和激勵的語氣,甚至用驚喜的語氣加以肯定,對想說又不敢說的學生用“大膽試一試,老師會幫你的”。當學生完成任務時,用“你成功了”,即使學生回答的不好,要用學生便于接受的評價語言,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從中使學生學習欲望會穩(wěn)步提升。
總而言之,科學學科的教學,必須在觀念上徹底轉變,合力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運用靈活的教法,結合新穎的學法,助學生成長,使學生在快樂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逐步提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