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蘭
(彰武縣綠色食品產業(yè)化管理辦公室 123200)
禮品西瓜冬春大棚早熟栽培技術
姚鳳蘭
(彰武縣綠色食品產業(yè)化管理辦公室 123200)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8.009
禮品西瓜果實的單瓜重在1~2千克之間,是普通西瓜果形較小的一種。果形小巧美觀,肉質細嫩,汁多味鮮甜品質極佳,攜帶方便,是夏季高檔禮品瓜,深受市民的歡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的變少和旅游業(yè)的興起,已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市場銷售前景見好。其價格與普通西瓜高1倍以上,生產者的經濟收入相當好,已成為高效農業(yè)項目之一。現(xiàn)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冬春大棚早熟栽培最適播種期為1月下旬至2月上旬,正是隆冬嚴寒季節(jié),苗床應設置在大棚中部光照最充足的部位,與大棚方向一致做成寬1.2~1.4米的高畦,底部鋪電熱線(70~100瓦/平方米),畦上扣小棚保溫,必要時可在小棚上臨時加蓋草苫,無紡布防寒。如播種期推遲可不用電熱線。
營養(yǎng)缽育苗:播前澆透底水,搶晴天播種,播后蓋膜保溫,苗期采取分段變溫管理。提高苗期適應性,便于定植。
大棚輪作周期短,易發(fā)枯萎病,應采取嫁接育苗,小西瓜砧木應用生長勢較弱的葫蘆專用砧,嫁接方法為頂插接。
小西瓜種植密度高,留瓜茬次多、采收期長,產量不比普通西瓜低,因此需肥量大,要十分重視基肥和造墑,以維持生長期間水分和養(yǎng)分的均衡,防止裂果。每畝施腐熟有機肥6方(比普通西瓜多2方),三元復合肥50千克,分層施用。
種植密度方面,目前小西瓜栽培仍以地爬式栽培為主,平均行距2~2.5米,株距35~50厘米,每畝栽苗600株左右;采用三蔓整枝,每畝保持2400條基本蔓。
3.1 溫度、濕度、光照管理
定植初期處于低溫階段,促使西瓜快緩苗、早扎根、深扎根,促苗早發(fā),所以定植后3~6天不進行通風要閉棚;從團棵到坐果期間,要抓緊蹲苗措施,使之早扎根,盡可能達到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達到早坐瓜、穩(wěn)坐瓜的目的;在增溫促早發(fā)的同時,不能忽視濕度管理,要在溫度許可的條件下盡量降濕,使空氣相對濕度降到70%以下,在溫度達到28℃時打開風口,草苫要盡可能地早揭晚蓋,以增加光照時間。
定植初期地溫在13℃以上,氣溫6℃以上。團棵前后要盡量拉大溫差,多積累養(yǎng)分,白天棚溫28~32℃,夜間12~13℃。開花授粉期間溫濕度矛盾最大,溫度高,濕度大利于花藥開裂。既要保住溫度,又要使其正常授粉,可采取小拱棚內晚放風,大棚溫度達32~35℃時大放風的辦法,就解決了適宜溫度、濕度與授粉的矛盾;大棚在上午10時放風,遇晴天連放兩天,盡量晚關風口,花藥就能正常開裂,利于授粉。中后期以散濕為主,要滿足西瓜對水分的需求,又要考慮到預防西瓜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的發(fā)生。當棚內夜間溫度不低于15℃時,可晝夜通風,以達到預防病害的目的。
3.2 整枝
由于小西瓜前期長勢弱,果形小,適于多蔓多果,故以輕整枝為原則。留蔓數(shù)與種植密度有關,密植時留蔓數(shù)少,稀植時留蔓多,整枝方法有以下兩種:①6葉期摘心,子蔓抽生后保持3~5個生長相近的子蔓平行生長,摘除其余子蔓及坐果前由子蔓上抽生的孫蔓,構成了3~5蔓整枝,其果形整齊,商品率高,便于管理。②保留主蔓,在基部留2~3個子蔓,摘除其余子蔓和坐果前發(fā)生的子孫蔓,構成3~4蔓整枝,其主蔓雌花出現(xiàn)早,提前結果,形成商品果,但影響子蔓生長結果,結果參差不齊,商品率低,增加栽培管理困難,如肥水管理不當可引起部分裂果。
3.3 促進坐果,合理留果
留果節(jié)位是以留主蔓或側蔓上第2、3雌花為宜,使果實生長占有較多葉面積,可以增大果形。
3.4 適時追肥澆水,保持肥水均衡
小西瓜在施足基肥、澆足底水,重施長效有機肥的基礎上,頭茬瓜采收前原則上不施肥,不澆水,若表現(xiàn)缺水,于膨瓜前適當補充水分;頭茬瓜采收后每畝施三元復合肥、尿素各20千克,二茬瓜剛開始膨大時,應進行1次追肥,追肥以氮、鉀肥為主,每畝施三元復合肥50千克,于根外開溝撒施,然后蓋土澆水;二茬瓜采收后每畝施三元復合肥、尿素各20千克。并結合防病用0.1%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但澆水次數(shù)應適當增加,小西瓜植株上掛有不同茬次的果,因此,植株自身調節(jié)水分和養(yǎng)分的能力較強,裂果現(xiàn)象就比較輕。
小西瓜從雌花開放到果實采收時間較短,在適溫條件下較普通西瓜早7~8天,約需25天。大棚早熟栽培果實發(fā)育期氣溫較低,頭茬瓜(4月份)仍需40天左右,二茬瓜(5月中旬)約需30天左右,三茬及以后茬次(5月下旬以后)只需22~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