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桐
摘 要: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一生》是其為數(shù)不多的長篇小說中影響較大的一部。小說中的內容很好地表達了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本文通過對《一生》的探索,希望能夠好的理解這部作品的背景與主旨。
關鍵詞:《一生》;文學創(chuàng)作;分析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3--01
《一生》是法國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莫泊桑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是其生平僅有的6部長篇小說中影響較大的一部。作者通過對主人公悲劇一生的描述展現(xiàn)了人世的丑惡。
一、創(chuàng)作背景
《一生》是以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給農村農莊經(jīng)濟帶來深重災難為時代背景而展開的。19世紀,由于資本主義工業(yè)和現(xiàn)代文明入侵,法國的農村自然經(jīng)濟面臨滅頂之災。對自然的征服和占有,使大自然在文學中淪為從屬的、被動的形象。小說中的雅娜一家,身上流著諾曼底貴族田主的血液。原本其幸福快樂的鄉(xiāng)土生活卻因虛偽的冒牌紳士資本家于連的到來而徹底改變。毫無疑問這說明了資本家殖民式的發(fā)展模式是男權主義的舉措,也就是類似于被男性征服和占有的女性形象,是建立在對女性的剝削或排斥之外的。雅娜是19世紀法國女性的典型代表,年少單純,婚姻不幸,家庭不和睦,遭受親人欺騙,經(jīng)歷生活種種殘忍打擊。雅娜人生悲劇的原因也是和她一樣萬千女性的悲劇人生的原因,是她們所生活的時代造成的。在當時的社會,人類對自然的侵略就像男性對女性肉體上的侵略一樣,最終會造成女性和自然的毀滅,由此可見資本家的冷漠與貪婪。
藝術總是來源于生活,據(jù)考莫泊桑根據(jù)切身經(jīng)驗去塑造雅娜這個形象:他的母親因丈夫浪蕩,很早兩人就分居,然后離婚,無疑,莫泊桑母親正式雅娜這個形象的最初原型。莫泊桑師從福樓拜,在這位恩師的敦促下,開始自己第一部長篇小說——《一生》的創(chuàng)作。后來,因《羊脂球》的問世,各種應酬約稿增多使得莫泊桑被很多事務纏身,因此他一度中途輟筆,1881年,從北非回到巴黎后,莫泊桑斷絕與外界的一切交往,埋頭寫作,終于完稿。
二、情節(jié)特色
雅娜出生于一個其樂融融的貴族之家,母親多愁善感,父親樂善好施,他特別信奉盧梭的奧“順乎天性”的教育思想,這一點對雅娜的成長尤為重要。在這一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雅娜進入修道院,與世隔絕,因此直到離開修道院,她還是個不諳世事,富于幻想的姑娘??释麗矍榈难拍缺惶搨蔚募澥抠Y本家于連吸引,迅速成婚?;楹笥谶B露出真面目,薄情寡義、貪婪自私,專橫自私,對婚姻不忠。雅娜默默承受,求接連遭受于連對婚姻的背叛。奸情暴露于連遭到報復死于非命。雅娜獨自撫養(yǎng)兒子,溺愛中她的兒子賭博成性,尋花問柳,棄雅娜而去。雅娜的父母接連去世,最終,雅娜僅能從孫女身上可到一絲人生的溫暖,在凄涼中度過晚年。
雅娜的一生,是在“情”與“欲”、“靈”與“肉”的漩渦中度過的。她人生的悲劇可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人與自然的沖突
雅娜對美麗的諾曼底鄉(xiāng)村生活充滿熱愛,從小就渴望美麗純潔的大自然,熱愛寧靜安詳?shù)纳?,向往平和靜謐的內心。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暫,當她長大成為少女邁進了復雜的社會交際圈后,一步步的艱難不斷地讓人感到惋惜。她發(fā)現(xiàn)“看看書,遐想遐想,獨自到周圍轉一轉。順著大路漫步游蕩,思想?yún)s踏入夢鄉(xiāng)?!边@樣的生活離她越來越遠。由此從心里產(chǎn)生與自然的沖突。
(二)人與社會的沖突
人是社會中的人,雅娜作為19世紀法國女性的典型代表,在經(jīng)歷了生活的種種殘忍打擊后,成為時代的犧牲品,她的悲劇人生和她生活的時代緊緊相聯(lián)系,在反抗和妥協(xié)的抉擇中,雅娜卻堅決地選擇了后者。雅娜所向往的不過是一個鐘情體貼的丈夫、一種和睦安寧的婚姻和家庭生活,這是一個純真少女最真實的渴望。然而,她入市所抱的純情理想?yún)s被淫欲橫流的現(xiàn)實所擊破。連這種最基本的追求都難以實現(xiàn),這不能不引起讀者的極度同情。
(三)人與自我的沖突
《一生》中的女主人公雅娜她作為法國上層社會中的女性,從小就是一個熱愛大自然,單純而且愛幻想的簡單女孩,她也渴望浪漫的愛情和美好的婚姻,但是她自己溫順的性格注定了命運的悲劇性無法避免。同《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類似,兩位女主人公在少女時期都在修道院里度過了一段禁錮的生活,都抱有著幻想走向人生。女人入市,就要投進情和欲得大旋渦。愛瑪被情與欲吞沒,以服藥自殺終結一生,雅娜追求現(xiàn)實而不可得,一味妥協(xié),被悲劇的命運裹挾,孤苦終老。
作者在書中還暗喻了人生循環(huán)論。故事中的幾代人總是不可避免地陷入情欲的陷阱:男爵-于連-保爾,祖孫三代概莫能外,無不陷入自我與情欲的沖突中無法自拔。
三、語言創(chuàng)作
《一生》是莫泊桑長篇小說的初嘗試。講述一個貴族妙齡少女的一生,從憧憬未來,到自以為真的幸福,到失落,被欺騙,到緬懷,最后重新?lián)碛猩畹南M?。全書平平淡淡的展開,節(jié)奏緩慢,仿佛局外人冷眼旁觀,只是在以一種平淡的口吻講故事。
作者語言功力深厚,科西嘉的美景,白楊山莊的陰郁氣息,約娜的少女情愫,以及老年之后面對舊時光的顧盼留戀傷感之情,描寫的絲絲入扣,使讀者產(chǎn)生深刻的共鳴。莫泊桑是一位優(yōu)秀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雖然他本人曾宣稱不信奉自然主義,但生活在自然主義十分活躍的年代,與自然主義作家交好,接受福樓拜的教育指導,使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帶有自然主義的傾向。因此在他的作品《一生》中,不乏自然描寫,細節(jié)描寫,并運用其擅長描寫的普通百姓的日?,嵤禄蚋挥械湫鸵饬x的片段來表達文章的主題,通過別具匠心的構思、生動細致的描寫、對人情世態(tài)的刻畫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張玲霞,對人生“悲劇性”價值的思考——論莫泊桑小說《一生》的悲劇意識[J],2013.3.
[2][法]莫泊桑:《一生》,盛澄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