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語晨
我愛喝茶,也喜歡到處喝茶。
翻閱《茶經(jīng)》時,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樣的感受讓作者寫下中國第一本茶藝的書?是因為喜歡喝茶?還是在品茗之中體會茶水緩緩向下,與血肉之軀相結(jié)合的那股香醇?
我不知道。
當然,也不如李白、東坡的才情,焚香小坐,靜心品茗,給茶取個響亮的名字——“仙人掌”“月兔茶”,滿座皆嘆服好茶好茶名,誰曉得兩位高士安的什么心?
喜歡讀茶名。茶樹不管長得怎么樣,其實也就是一棵樹,無非就是一些枝枝葉葉,本來無名無姓,人們給它們?nèi)×嗣菙M人化了。不管名字背后代表的是它的出身,制造過程,抑或是沖泡時的形態(tài)或香味,總是人們的自作多情。反正,人就是霸道,喜歡把構(gòu)建社會的邏輯轉(zhuǎn)嫁到茶身上,必要時還需改良品種,也是因為人,茶就有了卑尊高低。既然是寫茶,自然無法避免使用現(xiàn)有的茶品,這是基礎(chǔ)語言。但我純粹想象,用舊軀殼裝新靈魂。
每次喝茶,通常一杯從早到晚只添水不換茶,所以濃烈的是早晨,清香已到了中午,淡如白水時就該熄燈睡了。喝茶時看杯中茶,蜷縮的是嬰兒,收放自如則到了豆蔻年華,肥碩已是到了盡頭。一撮葉中看得到人生??淳昧耍f心花怒放可以,說不動聲色亦可。
平日出去玩,看到茶店總會不自覺地抬腳溜進去,不一定買,叫些熟悉的茶名也很是過癮,要是買了,買回來先獨品。烏龍茶好比高人,喝了能指點迷津?;ú璺浅>?,可是少了雍容氣度。冰的檸檬紅茶有點志不同而道不合。白毫烏龍耐品,像溫厚而睿智的長者。加味茶里,薄荷最是天真可愛,月桂有點城府,玫瑰妖嬈,英國皇家紅茶,恕我直言,鍍金皇冠。
還是愛喝中國的茶,鐵觀音外剛內(nèi)柔,喝來春暖花開。柚子茶苦口婆心。至于陳年普洱,好比走進王謝堂內(nèi),蛛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龍須茶,真像圣旨駕到,五臟六腑都得下跪。
每當薄云小雨天氣,窗外竹樹煙翠,花含苞,人悠閑,案頭小燈晶瑩。此時凈手沏茶,就像粗茶配了個缺角杯,也格外耳聰目明。
所以,我隨心所欲飲茶。
然后,我回到我自己,安靜的我自己。
煮水,沏茶。夜晚的街道偶有貓的叫聲,像夢境邊緣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囂已隨風而去,變成遙遠的過去。我只是單純地喝茶,寫與不寫,想與不想,存在與不存在都與我無關(guān)。
記起禪師的叮嚀:“吃茶去!”
茶吃完了呢?
洗杯去!
(指導(dǎo)老師:趙文靜)
想來作者已將各種茶研究到了一定的境界,對茶的歷史,茶的品種,茶的味道都了然于胸,所以寫的時候如信手拈來,自然、流暢。中國人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茶里有中國人的精神,也有中國人的文化。作者對于茶的品讀,儼然已有了舊時文人的氣象。本文所流露出的,是一種平靜淡泊的氣質(zhì),加之文采斐然,令人心動。茶禪一味,品茶往往也帶有禪味。這篇文章,讀罷讓人心朗氣清,尤其最后兩句“吃茶去”“洗杯去!”,意味無窮。(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