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羽羿
幼時,住在一幢小小的居民樓里。
樓梯轉(zhuǎn)角的感應(yīng)燈,一年到頭都沒有完好的時候。
冬日,呵氣如霜,天黑得格外早。走過一層一層的樓梯,我只能聽到自己“嗒嗒”的腳步聲在黑暗中回蕩。也正因如此,每天走這一段路,成了那時的我最害怕的事情。
在一個個冬天的夜晚,我一次次惶惶不安地攥著書包的帶子,飛也似的逃到樓上去。我想害怕的大約不只是我一個人,因為每一日,路過我家門前的腳步聲都是同樣的匆忙。
某一日,二樓的人家來了兩個工人。
第二天晚上歸來,令我驚訝的是,從一樓到二樓那狹小卻又漫長的樓道里,多了一點昏黃的燈光。我第一次踩著那昏黃的燈光,走過這條路。也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二樓人家門口鋪的瓷磚,那樣精致。
我雖然疑惑是否這戶人家忘了關(guān)燈,卻又從心底里希望,明天,這戶人家繼續(xù)忘了關(guān)燈。
第二日,依舊有那么一盞燈,靜靜地在夜里發(fā)出昏黃的光。我舒了一口氣,上樓的腳步不自覺地輕快起來了。
日復(fù)一日,一樓到二樓的樓道,始終有這么一抹光亮。
習(xí)慣成自然。我每日路過這段路,總是不自覺地放慢步子,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上去。然后又快速地在黑暗里狂奔到家里。
又是一日,卻沒有在樓梯口看見燈光。
像是少了些什么,我急急忙忙地跑上樓去,剛到二樓,卻見二樓人家的門開了,一個老太太探出頭來按開關(guān),見到我,沖我微微一笑。
“啪嗒?!?/p>
燈開了。
再后來,三樓的人家,也多了一盞燈。后來的后來,整幢小樓,每個黑夜里,都閃著溫暖的光。
偶爾歸家,會遇上從門里探出頭來的人家,有時會寒暄幾句,有時只是一個微笑。有時聽見路過門前的腳步聲,也不再是那么匆忙,而是伴隨著“噠噠”聲有節(jié)奏地近了,又慢慢遠去。
多年之后,我搬了家。那樓道里的燈一直完好,也很明亮。住在那里的人們卻并不走樓梯。
但有的時候我心血來潮,會沿著那長長的樓梯爬到家里去。樓梯很長,卻從來聽不到鄰里之間的客套寒暄,沒有那一聲“啪嗒”。
也沒有記憶中的老太太探出頭來,微微一笑。
(指導(dǎo)老師:丁樂慢)
文章開門見山,將地點鎖定在一幢小小的居民樓道里。圍繞著一盞燈,作者憶起了那段美好的時光。文章有兩處對比。第一處,黑暗的樓道讓“我”心生恐懼,昏黃的燈光照耀下“我”內(nèi)心的溫暖,兩種情緒的對比將作者對于鄰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第二處,將記憶中充滿溫情的鄰里和現(xiàn)在冷漠的鄰里關(guān)系做對比,再次加深作者的情感渲染,對那段時光的懷念也有了更深的表達。文章以小見大,把時代變遷中鄰里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也展示在了我們面前,不由引起我們深思:生活越來越好,人情味怎么越來越淡了?(青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