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譚璐、蘇會強、鄭華、段東梅,寧波中車時代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地鐵車輛門扇結構研究及仿真分析
作者/譚璐、蘇會強、鄭華、段東梅,寧波中車時代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以某型地鐵塞拉門為研究對象,主要針對門扇的結構進行研究,通過ANSYS對門扇進行結構靜強度的仿真計算分析,預測結構的變形量、可能的危險區(qū)域,從而對車輛門扇的優(yōu)化和設計提供理論依據(jù)。
地鐵車輛;結構設計;有限元;剛度
地鐵塞拉門[1]是上下車的通道,也影響著車輛的密封性,塞拉門的結構強度、密封性直接關系到乘客的安全和乘坐舒適性。伴隨著地鐵車輛發(fā)展的高速化和現(xiàn)代化,塞拉門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如:塞拉門受氣壓影響會產(chǎn)生噪音,需要提高室內(nèi)隔聲性及密封性以滿足乘坐舒適性,因此,塞拉門的性能受到研發(fā)人員的高度重視。車輛拉塞門在動作過程中受壓力作用發(fā)生變形,使密封膠條與密封面之間的初始密封壓緊力發(fā)生變化。門扇的塑性變形如果超過密封膠條的橫向密封行程,在密封面上會形成縫隙,造成密封失效。塞拉門剛度對其密封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門扇設計采用的結構與材料至關重要。
塞拉門由左、右兩頁門扇組成,主要由門板、玻璃、密封膠條等相關零部件組成。門扇是一種復合結構,由門板框架、內(nèi)外蒙皮、鋁蜂窩等組成。門板框架是整體門框結構,由鋁制型材焊接而成,蒙皮和鋁蜂窩通過結構膠粘接至框架上,門板內(nèi)部的鋁蜂窩具有密度低、強度好等性能,可以大幅度降低車門的重量,而鋁蜂窩與蒙皮形成的中空結構可以明顯提高其隔熱、隔音和氣密性。根據(jù)這種結構生產(chǎn)的塞拉門密度小、結構強度大,因此其等效剛度指標與同等材料的鋁型材相比要高出很多。
以某型地鐵塞拉門為研究對象,利用ANSYS對門體進行仿真計算,其中使用ANSYS /Workbench進行整體仿真流程搭建,ANSYS /SpaceClaim進行幾何前處理工作,ANSYS/ Mechanical進行仿真設定、計算及后處理等工作。
2.1 模型處理
整體幾何模型較復雜,小型曲面較多,在不影響計算精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對幾何模型進行合理的簡化和編輯處理,這樣不僅方便后續(xù)生成較高質(zhì)量的網(wǎng)格,提高求解精度,同時也可以提高仿真求解的效率。幾何模型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簡化和編輯:
(1)對于厚度較小的薄壁結構或鈑金件[2],采用實體單元建模困難且無必要,因此對所有的薄壁部件和鈑金件均進行抽取中間面的處理,簡化為面幾何,這樣導入ANSYS Mechanical以后即可設定為殼單元(指定厚度截面屬性即可)進行相應的仿真。
(2)對整體幾何中尺寸過小且不處于敏感區(qū)域的部分幾何特征予以刪除,如很小的倒圓角、很小的孔洞、小碎面等。
2.2 材料屬性設定
表1 材料屬性設定
2.3 網(wǎng)格劃分
分別對車輛門門扇框架與整體門扇進行網(wǎng)格劃分[3],如圖1、圖2所示,采用ANSYS的網(wǎng)格生成器ANSYS Meshing來完成。整個模型主要采用高階的六面體單元(Soild186)和高階的四邊形殼單元(Shell281)進行網(wǎng)格劃分。有極少部分區(qū)域由于存在較難復雜的幾何,以三角形、四面體或楔形單元進行劃分,所有這些單元均為高階單元。
ANSYS的網(wǎng)格生成器ANSYS Meshing來完成。整個模型主要采用高階的六面體單元(Soild186)和高階的四邊形殼單元(Shell281)進行網(wǎng)格劃分。有極少部分區(qū)域由于存在較難復雜的幾何,以三角形、四面體或楔形單元進行劃分,所有這些單元均為高階單元。
2.4 接觸及連接關系的設定
實際零部件之間有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的,也有通過膠粘的方式連接的[4]。因此在有限元模型必須建立相應的或等效的連接關系。門扇中的焊接連接采用綁定約束連接,蒙皮與鋁蜂窩等其他采用不分離約束連接。
圖1 門扇框架網(wǎng)格
圖2 整體門體網(wǎng)格
2.5 載荷及邊界條件設定
根據(jù)國內(nèi)車廂側門系統(tǒng)鐵路標準GB/30489中載荷的規(guī)定,從車門內(nèi)側在距離地板面高度為1300mm處,在門扇整個寬度范圍上,高度為200mm的區(qū)域加載每米1200N的作用力。
2.6 仿真結果及分析
如圖3、4所示,門扇焊接件在靜載及重力作用下最大變形為6.15mm,最大變形位于門扇后檔中偏上處,滿足變形量不超過8mm的要求,其最大應力位于窗框支撐塊與窗框的焊接處,6063—T5狀態(tài)的最大許用應力大于170Mpa,應力也滿足要求。
在相同載荷的條件下,整體門體由于鋁蜂窩及蒙皮的加強及承載作用,門體整體變形大大降低,最大變形僅為1.65mm(圖5),最大應力(圖6)也大大降低。
圖3 門扇變形云圖
圖4 門扇應力云圖
圖5 整體門體變形云圖
圖6 整體門體應力云圖
根據(jù)以上分析,該門扇的設計滿足國內(nèi)車廂側門系統(tǒng)鐵路標準,基于上述仿真結果,可以看出,為減少應力集中,車輛門窗框支撐塊與窗框的焊接處盡量采用開坡口焊接;針對形變,可以看出后檔型材中部位置形變量最大,可在設計后檔型材的時候適當增加加強筋。通過對某型地鐵車輛塞拉門扇結構的研究以及利用ANSYS進行的仿真分析,可以在門扇加工生產(chǎn)前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方便對零件進行改造。節(jié)省了設計和研發(fā)周期,節(jié)約了研發(fā)成本。
* [1]卿光毅.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客室塞拉門調(diào)整概述[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27:240—241.
* [2]安世亞太(ANSYS—CHINA).ANSYS薄壁結構模型處理技術[J]. CAD/CAM與制造業(yè)信息化,2006,(6)
* [3]王明強,朱永梅,劉文欣.有限元網(wǎng)格劃分方法應用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4(1):22—24.
* [4]陳婧.地鐵車輛客室塞拉門運動仿真及安裝工藝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