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中華漢英大詞典(上)》文化詞目的翻譯策略

    2017-08-08 20:02:40王資葉露
    辭書研究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翻譯

    王資 葉露

    摘 要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詞目的大量收錄是《中華漢英大詞典(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文化詞目的翻譯在實現(xiàn)語義、語用和語體等值的基礎(chǔ)上,秉承了“超越等值”“文化漾溢”的翻譯原則。在分析基礎(chǔ)上,文章建議,文化詞目可遵循兩種基本釋義手法,即“直譯(+[解釋])+意譯(+替換)”和“音譯+[解釋](+替換)”,以及適當(dāng)配圖輔助釋義,這將更有助于中華文化走出去。

    關(guān)鍵詞 文化詞目 《中華漢英大詞典(上)》 翻譯

    一、 引言

    《中華漢英大詞典(上)》(以下簡稱《中華》)是在陸谷孫教授親自帶領(lǐng)下,編寫團(tuán)隊耗時15年完成的“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旁征博引”的集大成之作,于2015年8月出版。在收詞方面,《中華》體現(xiàn)了中國濃厚的文化積淀;在釋義方面,《中華》盡可能地保留了中國豐富的文化意象。

    其文化特色獲得多方好評: 黃源深教授表示其文化詞目的選擇帶有“中國印記”,張柏然教授提到了《中華》在收詞原則上的“大中華”特色;[1]黃福海也認(rèn)為《中華》收錄的詞語具有“中國特色”(徐明徽2015)。

    文化詞目是指“由文化差異導(dǎo)致的‘你有我無或‘我有你無的情況”(李明一,周紅紅2011)。參考紐馬克(Newmark 1988)的分類方式,本文將文化詞目分為日常生活文化詞、思想精神文化詞、自然環(huán)境文化詞、歷史專有文化詞等。日常生活文化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服飾、食品、建筑和出行工具等,如旗袍、粽子、胡同、轎子等。思想精神文化詞指神話傳說、節(jié)慶習(xí)俗、哲學(xué)宗教、社會歷史、審美情趣、價值判斷方面的詞語,如端午節(jié)、臨時抱佛腳、助紂為虐、黃梅戲、三從四德等。自然環(huán)境文化詞包括動物、植物領(lǐng)域兩個方面,如梅蘭竹菊、龍鳳、熊貓等。歷史專有文化詞指具有特定歷史背景的專有名詞,如孔子、嵩山等。

    以《中華》《新時代漢英大詞典》(以下簡稱《新時代》)、《漢英詞典》(以下簡稱《漢英》)、《新世紀(jì)漢英大詞典》(以下簡稱《新世紀(jì)》)的A部為例,各類文化詞目的收錄情況,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可見,《中華》A部的文化詞目總數(shù)遠(yuǎn)多于其他三部詞典,且四類文化詞目在《中華》中的分布相對均勻。

    由表2可見,《中華》A部詞目中文化詞目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三部詞典?!吨腥A》對文化詞目的重視于此可見一斑。

    二、 《中華》的文化詞目翻譯觀

    文化詞目的翻譯難度較高,情形復(fù)雜。

    一般來說,雙語詞典中文化詞目的釋義主要有表3所示的處理手段。

    除了以上五種主要手段外,還有另外三種——節(jié)譯(abridged translation)、字母縮略(acronym)、通用定譯(common translation)。因為漢語(特別是成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義反復(fù)的現(xiàn)象,故漢外詞典編纂者會考慮使用節(jié)譯。字母縮略在漢外詞典中是把漢語專有名詞中各單詞(語素)讀音的第一個字母組合,文化詞目做此處理的例子極為少見。通用定譯為直接采用早已約定俗成的翻譯,如節(jié)日、節(jié)氣、景點名稱等。

    然而,這八種譯法并不是相互隔裂的,它們互相重合,共同構(gòu)成詞目釋義的有機組成部分。

    陸谷孫(2015)為《中華》文化詞目的翻譯提出了“超越等值”和“文化漾溢”這兩個翻譯觀。

    1. 等值理論視角下的“超越等值”

    對于文化詞目的翻譯,學(xué)術(shù)界普遍推崇等值原則。等值翻譯觀的代表人物奈達(dá)(Nida)認(rèn)為,在翻譯中,動態(tài)對等是恰如其分的對等,即實現(xiàn)意義、風(fēng)格的對等,而非只是形式的等值。衡孝軍、王成志(1995)總結(jié)了奈達(dá)和哈特曼(Hartmann)的等值翻譯觀,將成語和諺語的翻譯視為一個連續(xù)統(tǒng)一體,分為詞譯、直譯、意譯和功能對等。黃建華、陳楚祥(2001)把等值原則作為雙語詞典翻譯的基本原則,體現(xiàn)為語義等值、語體等值和語用等值。雍和明、彭敬(2007)建議在習(xí)語的翻譯中根據(jù)等值的不同程度使用直譯、意譯、直譯+意譯、意譯+解釋/轉(zhuǎn)譯(transferred translation)等方法。

    文化詞目翻譯的最基本要求是實現(xiàn)語義等值,即保持詞目的核心語義,使其相對穩(wěn)定,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胡同”在《中華》中的英譯為 “hutung or hutong; lane; alley; small back street; bystreet”?!昂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xiàn)漢》)中的解釋為“巷;小街道”,而“巷”在《現(xiàn)漢》中的解釋為“較窄的街道”。由此可見,[大]和[街道]是其具備的兩個主要語義特征。“l(fā)ane”在《韋氏大學(xué)英語詞典》(以下簡稱《韋氏》,2013)中的釋義為“a narrow passsageway between fences or hedges”,“alley”的釋義為“a narrow street”,bystreet的釋義為“a street off a main thoroughfare”,結(jié)合“small back street”可得[big]和[street]為這些釋義重合的語義部分。所以,《中華》在翻譯“胡同”時做到了語義等值。

    茲古斯塔(Zgusta 1983)提出,“對應(yīng)詞必須是在譯語句子中實際出現(xiàn)的實際詞匯單位”,也就是與源語詞目對應(yīng)的目的語詞語可以直接應(yīng)用于目的語語境中。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詞目在目的語文化中沒有等同的意象,使得部分詞典僅采用解釋的翻譯方法。比如《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對“粽子”的釋義就是解釋:“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eate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這樣雖便于理解,但不利于使用?!吨腥A》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釋義中提供語用等值的翻譯。例如,“鍋貼”在《中華》中的英譯為:“[Chin Culin] guotie, pansticker [panfried Chinese dumpling with a minced meat or vegetable filling]?!痹撫屃x提供了音譯和直譯,并加以解釋,讓詞典使用者在理解的同時能夠直接運用。

    語體等值主要體現(xiàn)在源語和目的語的修辭色彩一致上。比如,成語“錦上添花”常被誤譯為“to gild the lily”,但兩者在語體上并非對等。前者的意思是在好的基礎(chǔ)上更好,為褒義,而后者《韋氏》釋為“to add unnecessary ornamentation to something beautiful in its own right”,為貶義,其含義更接近于“畫蛇添足”。《中華》很好地遵循了語體等值的原則,采用了直譯和意譯,將“錦上添花”譯為“(to add flowers to brocade) to improve on perfection”。“畫蛇添足”在《中華》中的釋義為“(to paint a snake and add legs to it) to 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omething superfluous; to overegg the pudding; to gild the lily”,除了直譯和意譯外,還進(jìn)行了恰當(dāng)?shù)奶鎿Q,實現(xiàn)了語體的等值。

    《中華》的“超越等值”是在實現(xiàn)語義、語用、語體等值的基礎(chǔ)上“擴大語詞的文化適用閾”(陸谷孫2015)。這尤其表現(xiàn)在對成語、俗語等的處理上,《中華》傾向于使用先直譯后意譯,有時再加替換的方法。直譯表達(dá)字面意思,意譯實現(xiàn)比喻含義的傳遞,替換考慮到使用范疇。如“班門弄斧”的釋義在《中華》中為:“(to show off ones axe before the door of Lu Ban[魯班]—the master carpenter) to show off ones meager skills before an expert; to display ones lesser skills before a connoisseur; 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or roast eggs?!眻A括號內(nèi)的解釋很好地闡述了該成語的中國文化意象,其后的兩個意譯引導(dǎo)讀者的理解和使用,最后的替換擴大了其文化適用閾?!昂θ褐R”的釋義為“(an evil horse in the herd) person harmful to a group or society; black sheep”,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霸~目的含義和用法也常常需要例證的輔助才能變得更加清晰。”(李明一,周紅紅2011)文化詞目因其復(fù)雜的文化內(nèi)涵而更需要例證作為進(jìn)一步解釋的工具。如《中華》中“春節(jié)”的例證為“~是家人團(tuán)聚的日子 family members reunite at the Spring Festival”,這樣的例證在其釋義“Spring Festival; Lunar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的基礎(chǔ)上說明了春節(ji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意義,對釋義起到了補充的作用。

    可見,《中華》對文化詞目釋義的處理十分恰當(dāng)。它將不同文化背景讀者的文化接受程度及理解程度納入考慮范圍,對文化所做的解釋或注釋更加詳實。這樣的處理方式和“超越等值的翻譯”是一致的。

    2. 文化翻譯觀下的“文化漾溢”

    韋努蒂(Venuti 1995)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歸納出翻譯的兩種策略——異化(foreignizing method)和歸化(domesticating)。異化將讀者帶到國外,歸化將讀者帶回家。也就是說,異化更注重文化交流,歸化便于文化理解。這兩種策略也適用于文化詞的翻譯。與韋努蒂的主張一樣,胡開寶(2006)認(rèn)為文化詞的翻譯應(yīng)側(cè)重異化的方法,這樣可以促進(jìn)中華文化的傳播。黃建華、陳楚祥(2001)則認(rèn)為在翻譯文化詞時,需要在“洋化”和“漢化”中尋求平衡,同時盡可能實現(xiàn)釋義的多樣性。同樣地,萬江波(2006,2016)也提出,翻譯文化詞要求同存異,歸化與異化雙管齊下?!吨腥A》在翻譯文化詞時也考慮到這兩種翻譯策略,根據(jù)文化詞的不同情況使用歸化、異化,以求最大程度地傳播中華文化。

    異化因為旨在將源語言文化傳播出去,所以會借助音譯、直譯等翻譯手段。例如,《中華》將“黃鶴樓”直譯為“Yellow Crane Tower”,其后還增添了方括號,里面內(nèi)容為“originally built in 223 on Mt Sheshan (蛇山), Wuhan, Hubei Province”,提供了黃鶴樓的歷史背景,包括建造的時間和地點等信息。這樣有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歸化涵蓋解釋、替換、意譯等手段。如《中華》中“藏龍臥虎”的釋義為“(hidden dragons and crouching tigers) talented people who remain obscure to the undiscerning eye; undiscovered talent”,其中使用了直譯和意譯。再如,“餃子”的釋義為“jiaozi, halfmoon or Chinese dumpling, tortellini [usu with minced meat and vegetable filling]”,前一部分是音譯,中間部分為解釋,后一部分為替換,即《中華》前言中提到的“涵化”或“文化漾溢”。這樣結(jié)合歸化和異化的好處,在于將兩種不同文化的類似意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使他們能“在兩種文化間穿梭擺渡”(陸谷孫2015)。

    可見,《中華》格外注重文化間的互通有無。它首先通過異化向讀者展示中華文化;在不便于理解的情況下,借助歸化來闡釋文化意象或者尋求對應(yīng)文化的意象,“擴大語詞的文化適用閾”(陸谷孫2015)。除此之外,相比其他詞典,《中華》更注重使用解釋性、補充性的注釋。

    三、 思考及建議

    雖然語料庫語言學(xué)和詞義分析工具的普及極大地提高了詞典的學(xué)術(shù)性,但是主觀因素還是不可避免,詞典編纂者需要采取“積極的批評態(tài)度”(王馥芳,陸谷孫2006),對詞典的評價也是如此。作為一本足本漢英詞典,《中華》在編纂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紕漏,如 “不僧不俗”的完整釋義為“not one thing nor another; neither fish nor fowl”,缺乏直譯;“帶膆貂褂”的完整釋義為“highest ceremonial or formal dres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也缺乏直譯。這樣處理不便于讀者理解中華文化。另外,“黃鶴樓”條的例句用的是“手持綠玉杖,朝別~”,這句詩相比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后者更廣為人知,也更利于中華文化詞目和文化意象的傳播。

    因此,筆者在觀察、分析《中華》的文化詞目翻譯策略的基礎(chǔ)上,提出以下兩種處理方法,希望能更適用于雙語詞典文化詞目的翻譯。

    (1) 直譯(+[解釋])+意譯(+替換)

    (2) 音譯+[解釋](+替換)

    第一種處理方法比較適用于成語、俗語。先將詞目逐字直譯;然后再進(jìn)行意譯;若詞目的文化信息含量過大,則添加解釋作為補充性信息。此外,雖然紐馬克(2001)認(rèn)為,雙語詞典想要在目的語和源語之間找到完全對等的對應(yīng)詞的做法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筆者認(rèn)為,雙語詞典應(yīng)該盡可能地為讀者提供對應(yīng)詞。因此,如果目的語中存在可能文化意象不同,但與詞目的語義、語體相近,不會影響讀者對詞目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的對應(yīng)詞,應(yīng)優(yōu)先使用,之后再使用替換使詞目的釋義更加完滿。《中華》在這個方面做得頗為恰當(dāng),如上文所提及的“班門弄斧”。雖然最后所做的替換可能有語體不符之嫌,但是不難看出,該詞典編纂者們在文化詞目翻譯中所做的辛苦耕耘。然而,如果不能同時滿足如上條件,則對應(yīng)詞的替換就不是必須的。如《中華》對“暗度陳倉”的處理:“(to dispatch armies to attack Chencang in secret, a tactic by Liu Bang [劉邦] in defeating Xiang Yu [項羽]) to feign attack; to make a feint; to do sth secretly while ostensibly doing sth else [eg to commit adultery]。”這其中并沒有英語對應(yīng)文化詞的替換,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種處理方法比較適用于其他類文化詞目。首先將文化詞目音譯,然后做出解釋,對于替換的選擇同第一種處理方法所述?!吨腥A》中 “宮保雞丁”的釋義為“gongbao chicken [Sichuanstyle stirfried 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 and peanuts]”、“孔子”的釋義為“Kong Zi, Confucius[551479 BC, philosopher, politician, moral teacher, and founder of the Confucian School]”,這樣的處理方式十分得當(dāng)。但是《中華》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如上文中提到的“胡同”,釋義就不夠完整,建議改成“hutong [a type of narrow street or alley,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northern Chinese cities, most prominently Beijing]; lane”,這樣不僅包含了英語文化中相似的意象,而且通過解釋保留了這個詞的中華文化內(nèi)涵。

    除了上述兩種主要方法之外,還可以用一些視覺輔助手段(如插圖)提高釋義效率。

    文化詞目釋義中使用插圖可以起到具象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釋義的負(fù)擔(dān),有時還利于區(qū)分含義十分相似的詞語,因為有些抽象的文化概念需要依附于有形的實體,而這有形的實體往往只用語言難以完全描述清楚。所以,即便插圖會占據(jù)詞典寶貴的空間,還是值得嘗試,況且這些詞目所占比例極小。如對“餃子”“鼎”“中國結(jié)”等的釋義就可借助插圖。但是,包括《中華》在內(nèi)的大部分漢英詞典都沒有做到為這些數(shù)量并不多的文化詞目配插圖。筆者建議今后可考慮補充。

    四、 結(jié)論

    在全球化背景下,漢外詞典的使命之一是“有助于中國文化走出去”。周明偉(2014)曾提到,“我們?nèi)鄙贆?quán)威的翻譯和權(quán)威的發(fā)布”,而詞典正是權(quán)威的翻譯和發(fā)布的最好載體?!吨腥A》文化詞目的翻譯傳達(dá)了陸谷孫教授“超越等值”和“文化漾溢”的理念,在保證核心語義相對穩(wěn)定、詞目使用便利、修辭色彩基本一致的同時,力求使中華文化意象能夠被詞典使用者理解、應(yīng)用和傳播。

    此外,在對《中華》分析的基礎(chǔ)上,筆者認(rèn)為“直譯(+[解釋])+意譯(+替換)”“音譯+[解釋](+替換)”是漢外詞典處理文化詞目較好的選擇,還可以酌情加上插圖。這樣可以為漢外詞典編纂中文化詞目的釋義提供參考,既保留了文化的多樣性,又促進(jìn)了文化間的溝通,有利于中華文化更好地被理解、更好地走出去。

    附 注

    [1]以上評論均來自2015年3月31日在上海市舉行的“《中華漢英大詞典》專家研討會”,由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復(fù)旦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聯(lián)合主辦。

    參考文獻(xiàn)

    1. 衡孝軍,王成志.等值翻譯理論在漢英成語和諺語詞典編纂中的應(yīng)用.中國翻譯,1995(6).

    2. 胡開寶.論異化與《新世紀(jì)漢英大詞典》中文化限定詞的翻譯.外語教學(xué),2006(1).

    3. 黃建華,陳楚祥.雙語詞典學(xué)導(dǎo)論.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1.

    4. 惠宇主編.新世紀(jì)漢英大詞典.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2.

    5. 李明一,周紅紅.雙語詞典編纂導(dǎo)論.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6. 陸谷孫主編,中華漢英大詞典(上).上海: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5.

    7. 美國梅里亞姆韋伯斯特公司.韋氏大學(xué)英語詞典(影印本).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

    8. 萬江波.雙語詞典的翻譯研究.上海: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6.

    9. 萬江波,陸谷孫.“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英語怎么說——俗語譯譚.英語世界,2016(6).

    10. 王馥芳,陸谷孫.詞典編纂中的“主體因素”.外國語,2006(3).

    11. 吳景榮,程鎮(zhèn)球主編.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6.

    12. 徐明徽.搞七念三、釣魚執(zhí)法、官本位,《中華漢英大詞典》怎么譯?.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6903, 20150401.

    13. 姚小平主編.漢英詞典(第三版).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14.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纂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5.

    15. 周明偉.建設(shè)國際化翻譯人才隊伍 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翻譯,2014(5).

    16. 茲古斯塔.詞典學(xué)概論.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83.

    17.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8.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

    19.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20. Yong Heming, Peng Jing. Bilingual Lexicography from a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復(fù)旦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 上海 200433)

    (責(zé)任編輯 郎晶晶)

    猜你喜歡
    翻譯
    從意識形態(tài)角度對《麥田里的守望者》兩譯本的研究
    計算機輔助翻譯與教學(xué)設(shè)計探討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望文生義現(xiàn)象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2:36
    從句子層面淺析英漢語言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中國文學(xué)作品外譯策略研究
    淺談漢語顏色詞的解析及英譯
    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xué)改革與實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
    淺析跨文化交際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4:20
    商務(wù)英語翻譯在國際貿(mào)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yīng)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贡觉县| 石城县| 灵川县| 长治市| 正安县| 读书| 房山区| 徐州市| 扶沟县| 昌宁县| 绿春县| 宁陕县| 翁源县| 芒康县| 兴国县| 宁都县| 社旗县| 扎囊县| 铜梁县| 枣庄市| 抚顺市| 玛沁县| 长治县| 仁布县| 衡阳县| 东兴市| 茶陵县| 信阳市| 黄石市| 漳浦县| 互助| 措美县| 中西区| 天柱县| 方正县| 泸定县| 曲沃县| 沅江市| 清苑县| 金乡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