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毒辣的太陽照射下,所有關于夏日的記憶,總是繞不開各種“冷”:外出回到家打開空調吹吹冷風,運動得滿身大汗用冷水沖涼,晚上睡覺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鋪。事實上,在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眼中,這些貪涼行為不僅無法消暑,反而還會落下病根。
中醫(yī)講養(yǎng)生要順應時節(jié),夏天就得出汗,就得熱養(yǎng)生。因此,我們要順著夏季陽氣的規(guī)律,采取以熱制熱的“熱養(yǎng)”法。
吃熱食促排汗
不少人覺得天氣熱了,一些飯菜不需加熱也可以食用,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炎熱的夏天,在飲食上應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多吃些熱食。
這里的熱食有兩方面意思,一是食物在夏季最好經(jīng)過加熱,可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保護人們的身體不受細菌侵襲。二是可吃些熱性食材,如羊肉可溫補氣血,開胃祛寒,脾胃虛寒或夏天長期待在空調房的人,適宜吃些羊肉或羊湯。炒菜時可適當用些大蔥、蒜、生姜等調味,可以促進身體排汗,防暑降溫。生姜具有發(fā)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這三大功效。
喝熱茶能降溫
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夏季想解暑還要喝熱茶。
喝杯熱茶可以在9分鐘后使體溫下降1℃~ 2℃,所以人們在夏天每天喝2~3杯(每杯約200毫升)、溫度在40℃~50℃的熱茶(最好是綠茶),不僅能夠刺激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散熱,還能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茶葉中的茶堿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也可帶走一部分熱量,使人感到?jīng)鏊?/p>
洗熱水澡更解暑
夏天洗熱水澡雖然會出很多汗,但熱水會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人體散熱。老年人一至兩天可沐浴一次,最好不要泡浴,體質較差的可以坐在椅子上洗浴。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次10~15分鐘即可。少用或不用香皂,可用帶潤膚成分的沐浴露來清潔皮膚。還可以用柔軟的毛巾輕擦胸背部,這樣能刺激、活化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人體免疫細胞。
另外,老人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污垢,還能夠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涼爽、舒適。
用熱水泡腳
夏季濕氣正當令,人的五臟六腑中屬脾最怕濕,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xiàn)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xiàn)。夏天泡腳,有助于祛除暑濕,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民間有諺語,“夏天泡腳,暑濕可袪”,說的就是這個理。泡腳時最好選擇較深的木桶。再就是水溫,水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以40度為好。泡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入熱水,以免水溫下降。
還有些人喜歡光腳穿拖鞋或者把腳直接放在水龍頭下沖一沖,覺得涼爽、舒服又方便。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qū)。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人們也要注意別讓腳受涼,做好腳部保暖。
運動出熱汗
《黃帝內經(jīng)》里說夏季養(yǎng)生“使氣得泄”,意思是說夏季人的氣息要向外宣發(fā),向外宣發(fā)就是今天所說的排汗,而排汗重要的方式就是運動。中醫(yī)認為,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而女性的熱適應比男性差,尤其身體屬寒性體質的女性,更該注意保暖。中醫(yī)專家認為女性陽氣不足,又以血為用,女性更要注意補陽氣,因為氣能生血。因此,夏日里女性不能受涼,在飲食方面要少吃生冷食物。特別要多做運動,達到出汗排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