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李廣元 張亮
石,是天地間常見的一種事物,由于其獨特的屬性,歷來受到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的喜愛,甚至崇拜,成為中國國民生活中雅俗共賞的一個重要文化內涵。“石”文化教育必須堅持一個宗旨:立德樹人。
石具有不同的屬性,永榮中學挖掘學校歷史文化沉淀,與時俱進,提煉出了以“石”為核心的文化內涵,推動永榮中學文化建設。
一、“石”文化與學校文化主題之間的關系
“石”是學校文脈的傳承。永榮中學創(chuàng)辦于1959年,前身為永榮礦務局一中校,隸屬國家原煤炭部。1999年移交地方,2009年“創(chuàng)重”成功,為重慶市重點中學。永榮人幾十年與“石”相依,拓展“石”、運用“石”、歷練“石”,以“石”一般的堅強意志、不屈不撓的生活態(tài)度和堅韌不拔的內在精神,拓展了學校的文化核心內涵。
“石”是學校校園文化主題——“五色石”的核心。把“石”的本質特征作為學校德育的主題,豐富和完善了學校的校園文化。
“石”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永榮中學是重慶市綜合高中示范學校,其育人理念是“為每一名學生的精彩人生奠基”,最終實現(xiàn)“異彩紛呈,多元成長”的辦學理念,而“石”的不同屬性,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理念。
“石”文化順應時代的迫切要求。市場經濟過于強調物質性,而忽略了對人精神的培育;部分學生缺乏引導,面對未來、面對挫折、面對困難,缺乏信心、勇氣與堅強的意志。因此,用“石”堅韌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撓的精神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對待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更是時代賦予學校的迫切要求與使命。
二、以“石”文化為抓手的文化建設核心內容
學校文化品性教育,不同的對象、同一對象的不同環(huán)境都有不同的內容與要求。永榮中學圍繞“石”的本質含義,結合學校、學生的特點,著眼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圍繞“石”堅硬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擁有堅強的意志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校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女媧冶煉五色石來補天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巴爾扎克說過:“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我們只要抱著崇高的生活目的,樹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覺地在挫折中磨煉,在挫折中奮起,在挫折中追求,才有希望成為生活的強者。
圍繞“石”廣泛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的能力、作用有大小,但只要目標正確、切合實際,實實在在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能為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要在學校,乃至校外體現(xiàn)勤奮學習有標兵、藝術體育有明星、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能手、遵章守紀有楷模、道德風尚有旗幟……這種異彩紛呈、多元成長的局面,正是不同材質的“石”的具體體現(xiàn)。
圍繞“石”本身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和樂于奉獻的精神。社會是一個龐大的舞臺,每個人是這個舞臺中不同的角色。認識自己,團結互助,才能使舞臺上的劇目更加完整。
三、以“石”文化教育助推校園文化核心素養(yǎng)模式
近幾年來,永榮中學把“明德、崇德、美德”作為學校德育的目標,開始了德育模式的探索,并結合學校文化主題,把“石”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切入點,重點強化學生的知、情、意、行的有機統(tǒng)一,逐漸形成“五個一”的“石”文化核心素養(yǎng)教育模式。
(一)上好一堂“石”文化課,讓學生知“石”的精神
“知者行之始”,近年來,永榮中學將“石”文化教育引入課堂,讓學生從學校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中汲取精神食糧,讓“石”的精神入耳、入腦、入心,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學生對“石”文化精神內涵的認同和內化。學校定期組織德育考核。通過開學第一課,組織學生參觀學?!笆钡裣瘢忈屍鋬群?,在新生心中種下“石”的堅強、不屈不撓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初中《弟子規(guī)》課,讓學生從古代蒙學教材中汲取“石”的堅強精神。高中《論語》課,讓學生感悟到“石”的不屈不撓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學校堅持每周一堂“石”文化班會課,讓學生時刻受到正能量的熏陶。此外,學校還通過每周的升旗儀式、校報、網(wǎng)站、廣播、黑板報、手抄報等載體,營造“石”文化精神氛圍。
(二)堅持唱好一首歌,讓學生明“石”的內涵
課前一支歌,升旗儀式一支歌,重點要唱好學校校歌《永榮美名傳四方》,歌詞主要圍繞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激勵,并以“石”內在的堅強、奉獻以及不同的“石”有不同的作用等引申意義,讓學生感悟領會“石”的內涵品質。同時定期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征文大賽等,深刻感悟“石”的精神品質。
(三)帶動一群志愿者,讓學生踐“石”的品質
“知行合一”是實現(xiàn)“石”精神的關鍵。在推動“石”文化德育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良好行為品德的培養(yǎng)。在系列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關愛他人的活動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學生在愛心中成長,在愛心中受到洗禮。在這些活動中,涌現(xiàn)出許多愛心志愿者,成立了愛心社等社團組織,把溫暖送給敬老院、留守兒童。另外,學校還組織部分學生到一些企事業(yè)單位參觀學習,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用實際行動把“石”文化內涵由校內延伸到校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表彰一批典型,讓學生感“石”的榮譽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實施“石”文化教育過程中,特別注重開展對學生及老師的德育考核活動,尋找榜樣,樹立典型,激勵他人。通過自我推薦、教師家訪、師生互評等方式,學校每學年評選出校園“十大明星”“校園之星”“愛校之星”“誠信之星”“奉獻之星”“努力之星”等,并把他們的事跡制作成展板、榮譽墻,以此來引導學生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石”文化精神內涵,來感知“石”文化德育過程中的榮譽感。
(五)辦好一次“石”文化藝術節(jié),讓學生悟“石”的真諦
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節(jié),藝術節(jié)以“石”的精神為內在品質。通過講座、報告會、演講比賽、書畫比賽、辯論賽、舞臺表演等形式,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展示實踐“石”文化德育內涵的成果,形成了鮮明的“石”文化特色。同時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學生家長等前來參加,讓家長和社會看到學校踐行“石”文化的德育成果,實現(xiàn)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
四、“石”文化教育模式的啟示
“石”文化教育必須堅持一個宗旨:立德樹人。“石”文化教育必須立足于兩個著眼點。一是著眼于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把“石”的精神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把“石”的精神與民族精神緊密結合。二是要著眼于時代要求,著眼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賦予“石”文化教育符合時代特征的新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崇高品質和大愛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