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啦,你爸爸居然給你寫信!”2016年10月11日,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大二女生李夢潔又收到了父親的來信,同學這樣感嘆道。來信共四頁,用豎行的硬筆書法習字簿寫就。信的開頭是:“夢潔,爸爸今天接著與你一起學老子的《道德經(jīng)》……”面對同學艷羨的神色,她苦笑著說:“身在其中,冷暖自知。”
其實,從初中開始,李夢潔的父親就開始每天給她發(fā)送哲理短信。父親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通過這些哲理短信給女兒以激勵和教育,使其更加發(fā)奮努力,更加拼搏上進。而且,李夢潔還要按照父親的要求,每天打電話說出自己對短信的理解。
對于父親的行為,李夢潔曾多次提起抗議,父女二人因為哲理短信也發(fā)生過爭吵。李夢潔認為,父親的親筆來信和每天發(fā)的哲理短信,不僅是對自己正常學習生活的騷擾,也是一種額外負擔——她感到的不是甜蜜和關(guān)愛,而是幾乎讓她窒息的無形的束縛和壓制。
多維解讀
每天給女兒發(fā)哲理短信是一種病態(tài)的愛
每天給女兒發(fā)送哲理短信其實是一種病態(tài)的心理,也是一種畸形的愛。女兒已經(jīng)長大上大學了,有自己的思想,作為父親本應該給予女兒充分的自由,尊重女兒的選擇,適時放手,讓女兒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想盡辦法對女兒的行為進行過多干涉和管束。具體到這件事情上,作為父母關(guān)愛女兒,無可厚非,但是關(guān)愛卻不等于“綁架”,關(guān)愛應該建立在尊重的基礎(chǔ)上,適時放手也是一種愛。
再者,對于父親的行為,李夢潔曾多次提起抗議,父女二人因為哲理短信也發(fā)生過爭吵,產(chǎn)生過矛盾,充分證明李夢潔對父親行為的反感和抵制??墒敲看胃赣H都信誓旦旦,承諾不再發(fā)送哲理短信,可是之后又故技重施,如此出爾反爾,如何樹立父親的形象?如何讓女兒信服?因此,父親信守承諾、一言九鼎也是一種哲理教育,以身作則的教育遠比那些哲理短信更加令人尊重,更加有說服力。每天給女兒發(fā)哲理短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父親對待女兒認真的愛,可是這種愛的方式卻讓人難以接受,也難以起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不只是單純往“正路”上靠攏
從初中開始,李夢潔的父親就開始每天給她發(fā)送哲理短信。照理說,這些哲理短信都包含著很深的正能量,能夠起到激勵斗志的目的??墒?,“雞湯喝多了,也會膩的”,每天都發(fā)送短信,這樣頻繁的“教育”,就算內(nèi)容再怎么激勵人心,也只會讓人厭倦和反感。
況且,李夢潔每天還要按照父親的要求打電話說出自己對短信的理解。如此繁瑣的額外“作業(yè)”,嚴重影響著李夢潔的學習和生活。以致于適得其反,給其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和壓力。父親的這種行為,初衷是好的,卻太“單純”了,一味強制孩子走向“正路”,有拔苗助長之嫌。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自己的主見,只能按照父母的規(guī)定進行學習和生活,對其教育也只能“逆來順受”,那時候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大多是“乖寶寶”。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有了獨立的思想,逐漸脫離了父母的管控,再加上離家住校,這讓很多父母悵然若失,對孩子學習生活充滿了焦慮和擔憂,因此才會想盡辦法進行提醒,每天發(fā)送哲理短信就是出于這樣一種心理。但事實上,孩子已經(jīng)大了,不再像從前那般聽話,如果依舊按照如此“單純”“赤裸裸”的教育方式進行教育,難以成功也是理所當然了。
時評佳作
哲理短信的“精神鈣”應適時而止
文/黃齊超
女大學生李夢潔每隔半個月左右,就會收到一封父親的來信。面對同學艷羨的神色,她苦笑著說:“身在其中,冷暖自知?!笔聦嵣?,從初中住校開始,父親就會每天給李夢潔發(fā)一條短信,短信的內(nèi)容無一例外都是人生哲學之類的。李夢潔認為,這些哲理短信對她而言是一種無形的負擔。
李父每日給李夢潔發(fā)哲理短信,要求女兒認真閱讀,并反饋讀后感想。如此一來,既監(jiān)督了孩子閱讀哲理短信,也促使她吸收精髓,樹立遠大理想。李父數(shù)年不斷地堅持,短信里滿是盈盈的父愛,持之以恒的韌勁令人感動。不過,除了父愛之外,很多人更愿意把哲理短信解讀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鈣”。
孩子不僅需要物質(zhì)來滿足成長需求,也需要精神鈣質(zhì)以構(gòu)建強勁的內(nèi)心世界。人生哲理、名人警句確實可以激勵孩子勤奮、堅忍、精神飽滿,從而樹立遠大理想。然而,好的食物并非多多益善,營養(yǎng)再豐富也只能按需而食,絕不能過量補充,“精神鈣”也應如此,適時而止。當同學對李夢潔經(jīng)常收到爸爸的勵志名言、哲理短信感動歆慕時,李夢潔卻苦笑著道出自己的感受:“身在其中,冷暖自知?!?/p>
顯然,李夢潔對父親用哲理短信“加餐”的方式并不感冒。父母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往往會用家教、興趣班、補習班的方式,擠占孩子的課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很多時候,孩子補課都是被動的,如果能激勵孩子自覺地學習,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較之于其他父母讓孩子拼命補課,李父用哲理名言激勵李夢潔的做法,無疑是另一種形式的補課,且技高一籌。然而,每日一條勵志哲理短信太過頻繁,不僅磨平了李夢潔的閱讀興趣,且最終成了負擔。
李夢潔是女孩,“逆風效應”不算強烈,默默忍受了父親的“教育”,勉強配合父親及時反饋讀后感??伤齼?nèi)心很抵觸,品讀哲理短信早就成了走過場,其效果可想而知。連李爸爸自己也承認,這些哲理短信“差強人意”,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給女兒構(gòu)建大的人生格局也成了泡影??梢姡熬疋}”并非對誰都有效,也不是多多益善。若子女對此過敏,反對排斥,就應適時而止。
父母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父母打著愛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絕不是理智選擇。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能成“龍”成“鳳”的畢竟只是少數(shù)。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中的平凡人。尊重孩子的選擇,不給孩子額外的壓力,不把“精神鈣”強加給孩子,不為他們訂制未來,允許孩子做一個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摘自“荊楚網(wǎng)”
點 評
本文作者先簡要敘述父親每天給女兒發(fā)哲理短信這一熱點事件,并巧妙地將父親發(fā)給女兒的哲理短信喻為“精神鈣”,隨即亮明觀點——存在矛盾和爭議的“精神鈣”應適時而止,可謂開門見山。繼而針對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教育時迫切關(guān)注的幾個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進一步論證了為何不宜將“精神鈣”強加給孩子,觀點令人信服,體現(xiàn)了作者理性客觀的認知。結(jié)尾處再次加深觀點,在顧及子女和家長利益與情緒的基礎(chǔ)上,呼吁“精神鈣”式教育應適時、適量,多給孩子一點空間和選擇,同樣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