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香 譚新 鄧偉民*
1.廣州總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10 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010
隨著全球老齡人口日益增多,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和由此產(chǎn)生的骨折已成為全球醫(yī)療服務資源的巨大經(jīng)濟負擔和重大公共健康問題,它不僅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而且改變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導致老年男性骨質(zhì)疏松癥的原因很多,除了年齡、性激素狀態(tài)變化等影響因素外,老年男性身體成分的變化也可能是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病原因之一。了解老年男性身體成分的變化及其與骨量的相關性,對預防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分析老年男性骨密度BMD與年齡、身高、體重、BMI、TLM和TFM的關系。
選取2014年3月~2014年4月在廣州軍區(qū)廣州總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年齡80-94歲的老年男性骨質(zhì)疏松患者,共166名,平均年齡(85.8±3.1)歲。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同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由專人詢問既往史、臨床特征等。
符合《中國人骨質(zhì)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的診斷標準: 骨質(zhì)疏松診斷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診斷標準,基于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測定,與同性別、同種族正常成人相比,BMD≤同性別、同種族、同部位骨峰值骨量均值與2個標準差的差值;BMD通常用T評分表示,T=(測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BMD標準差,T score≥-1.0SD為正常,-2.5SD ①不符合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診斷標準;②有引起繼發(fā)性骨質(zhì)疏松癥的各種內(nèi)分泌疾病者(如柯興氏病、甲狀腺和甲狀旁腺功能改變、糖尿病、生長激素缺乏、Cushing綜合征、Paget’s病、腎上腺疾病等);③患有其他影響骨代謝疾病者,如嚴重腦血管疾病、骨關節(jié)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胃腸疾病、吸收不良綜合征、血液系統(tǒng)腫瘤、惡性腫瘤病史等;④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6個月者,如糖皮質(zhì)激素、雙膦酸鹽、維生素D、含鈣藥物、氟化物、抗驚厥藥等;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⑥嚴重暴力所致骨折;⑦因腫瘤骨轉移或骨腫瘤導致的病理骨折;⑧測量部位明顯畸形者。 采用DXA檢測以下指標:①BMD(g/cm2):L1-4、左側股骨頸、Wards 三角、大粗隆、左側股骨上端的BMD、TFM和TLM;②身體成分(kg):年齡、身高、體重、BMI,由專人使用統(tǒng)一測量工具測量身高(精確到0.5 cm)和體重(精確到0.5 kg),計算BMI=(體重kg)/(身高m)2。 由表1可見,各組間年齡、身高比較(均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正常骨量組、骨量低下組體重均高于骨質(zhì)疏松組(P<0.01)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正常骨量組體重高于骨量低下組但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正常骨量組BMI明顯高于骨質(zhì)疏松組(P<0.01),骨量低下組BMI高于骨質(zhì)疏松組(P>0.05),正常骨量組BMI高于骨量低下組但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組別n年齡身高(cm)體重(kg)BMI正常組5085.2±3.2168.58±6.9270.42±8.3524.95±2.31骨量低下組9185.9±3.0167.77±6.1368.41±9.0524.52±1.85骨質(zhì)疏松組2586.4±2.8165.56±6.4462.52±10.51cd22.96±2.9bc 注:a表示與正常骨量組比較:P<0.05;b表示與骨量低下組比較:P<0.05;c表示與正常骨量組比較:P<0.01;d表示與骨量低下組比較:P<0.01;表2、表3 同此表。 由表2 可見,骨量正常組、骨量低下組高于骨質(zhì)疏松組的TFM及TLM,骨量正常組TFM及TLM高于骨質(zhì)疏松組(P<0.01),但骨量低下組高于骨質(zhì)疏松組TFM(P<0.01),骨質(zhì)疏松組TLM低于骨量低下組((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3可見,骨量低下組及骨質(zhì)疏松組BMD均明顯低于正常骨量組;但骨質(zhì)疏松組BMD又明顯低于骨量正常組(P<0.01)。 組別nTFMTLM正常組 5021183.19±5927.9446162.15±4718.92骨量低下組9119286.75±6102.3144693.95±5599.86骨質(zhì)疏松組2515626.88±6355.83cd42852.6±5011.62c 組別nL1-4骨密度股骨頸BMDWards三角大粗隆BMD股骨上端BMD正常組501.37±0.170.91±0.200.75±0.150.85±0.101.02±0.10骨量低下組911.19±0.23c0.78±0.06c0.54±0.08c0.72±0.10c0.85±0.19c骨質(zhì)疏松組251.01±0.20cd0.61±0.05cd0.42±0.05cd0.57±0.08cd0.69±0.06cd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 老年男性骨質(zhì)疏松癥患者股骨頸、Wards三角、大粗隆、股骨上端的BMD與年齡負相關性(P<0.05),而L1-4的BMD與年齡無相關(P>0.05);各部位BMD與身高均無顯著相關性(P>0.05);各部位BMD與TFM及BMI呈正相關(P<0.01);L1-4、大粗隆的BMD與TLM無相關(P>0.05),其他部位的BMD與TLM顯著相關(P<0.01)(表4)。 表4 身體成分與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MD of different sites and body composition 注:**.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在 0.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本文資料顯示老年男性BMD與體重、BMI、TFM及TLM呈顯著正相關,與年齡呈顯著負相關,其原因可能與年齡、體重、運動量及脂肪量多少有關系,適當運動增強肌肉量和適度肥胖維持一定脂肪量,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利于預防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 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又稱退行性骨質(zhì)疏松癥,是生物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它是隨著年齡不斷增長,骨礦成分和骨基質(zhì)等比例減少,骨質(zhì)變薄,骨小梁數(shù)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增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退行性疾病[1]。男性進入老年期(年齡>60歲)后,體內(nèi)雄性激素水平下降,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內(nèi)分泌、軀體及心理改變。近年來,身高、體重、BMI、體表面積對骨密度影響逐漸被重視,低體重及低BMI被認為是低骨密度及骨折的重要因素[2,3]。BMI是用體重公斤數(shù)除以身高米數(shù)平方得出的數(shù)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研究結果觀察到老年男性的BMD與BMI呈顯著相關,低BMI與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有關。 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癥是一種與肌力、肌量密切相關的疾病,除了受年齡、激素等因素影響外,體重是其保護因子,但其中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4]。體重主要包括瘦體重和TFM,國際部分學者認為TFM是BMD的決定性因素,但其他研究者認為瘦體重與BMD的關系顯著,也有人得出的結論顯示TFM和瘦體重與BMD都具有顯著相關性。如此大的結論差異,可能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得出不同的結論。一些研究顯示男女之間體成分與BMD的關系是截然不同的,瘦體質(zhì)量與TFM會對骨密度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影響,男性的BMD與瘦體重關系顯著,而女性恰恰相反[5-8]。多數(shù)研究認為BMD 與BMI 呈負相關關系,肥胖可以降低骨質(zhì)疏松癥風險[9]。De Laet 等[10]的研究顯示BMI 降低者臀部骨折風險增加。這可能是因為增加體重常常和增加體脂肪量相聯(lián)系,較高的體脂肪量除本身對骨密度的承重效應外,可能部分歸因于脂肪組織中有著合成性激素的膽固醇,使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從而降低骨密度下降速度。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MI 對L1-4部位的BMD 起到積極的作用[11]。 但本研究結果觀察到老年男性的BMD與TFM相關。 骨組織中存在力學調(diào)控系統(tǒng),能引起骨量重新分配而適應力學環(huán)境。研究顯示:肌肉強度和肌肉含量及其附著的骨骼的骨量呈正相關。骨骼肌主要通過收縮產(chǎn)生的負荷影響骨骼,關于肌肉力量對骨密度的影響,學者目前已經(jīng)對不同的人群作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肌肉力量與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12]。研究還顯示:肌力變化先于骨強度變化,骨強度的變化是由肌力變化所引起的,當廢用或者雌激素缺乏時,肌力下降的速度要快于骨強度下降的速度[13]。肌肉引起最大的骨負荷和應力, 肌肉力量控制著骨強度和骨量。堅持運動、加強骨骼和肌肉的鍛煉是生理的、有效的重要防治骨質(zhì)疏松的手段。 根據(jù)研究結果,我們認為,由于年齡、體重、TLM 及脂肪量對老年男性BMD具有重要作用,進行適當?shù)倪\動和適度的肥胖,增強肌肉量、脂肪量,保持健康的體重,對老年男性骨量的丟失可能有保護作用。1.3 排除標準
1.4 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各組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體質(zhì)指數(shù)比較
2.2 各組TFM和TLM比較
2.3 各組不同部位BMD
2.4 BMD與身體成分的關系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