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濟
航母是大國重器。能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是擁有雄厚工業(yè)實力的強國,能建造航母的船廠,也無一例外都是歷史悠久、技術強勁的知名造船企業(yè)。且看一看那以航母為左膀右臂的美國,有多少船廠能造航母,又有幾家存在至今,仍在加班加點、斷鋼削鐵……
鋼鐵之歌
1903年12月17日,來自于美國俄亥俄州的萊特兄弟成功試飛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航空時代的大幕由此拉開。
美國海軍對這種“鐵鳥”興趣濃厚,1910年11月14日,一位勇敢的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架飛機從美國海軍一艘巡洋艦上成功起飛,沒有墜海。航母的故事由此開啟。
在隨后的一戰(zhàn)中,交戰(zhàn)各國都出現(xiàn)了水上飛機母艦,實際上多為民船改裝而來,用以容納裝有浮筒、可在水面起降的飛機,這便是航母的雛形。
1918年5月,英國用一艘客輪,改裝出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四年之后,美國海軍如法炮制,用一艘拉煤船,改裝出美國第一艘航母。
接下來,就是正規(guī)航母的競爭了。
所謂正規(guī)航母,即在建造之初,就是以航母為設計目的,而不是中途臨時改造而成。這方面的第一名,有點意外的是,竟然是日本人。1922年,充滿軍國主義野心的日本軍方,在美國人改裝拉煤船的時候,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正規(guī)航母“鳳翔”號。
恰逢此時列強簽訂了一個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各自海軍規(guī)模進行了限制,許多正在建造的大型戰(zhàn)艦都要拆除。正想造航母的美國海軍靈機一動,選中了兩艘在建的“列克星敦”級戰(zhàn)列巡洋艦,命船廠將其改為航母。雖然又是中途改建,但比起拉煤船來,戰(zhàn)列巡洋艦更結實得多,只不過對于從來沒有造過航母的船廠來說,這可不是輕松的差事。
受命者有兩個,一個為伯利恒鋼鐵公司下屬前河船廠,另一個為紐約造船公司。
前者伯利恒鋼鐵公司是創(chuàng)立于19世紀的美國王牌企業(yè),其創(chuàng)始人查爾斯·施瓦布曾是“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身邊的首席助手,后來借助華爾街的力量,組建自己的鋼鐵公司,時間是1904年。這家鋼鐵公司是在合并幾家大型企業(yè)的基礎上組建,故而從一誕生時,就是美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巨頭。造船業(yè)是其核心業(yè)務之一,依靠資本的力量,此巨頭大肆收購美國境內的知名船廠,1913年,有30年歷史的前河船廠被納入其麾下。
這家位于馬薩諸塞州的船廠以生產(chǎn)船用發(fā)動機起家,在1893年開始接到軍方訂單。隨著軍方訂單規(guī)模從一兩千噸的驅逐艦,上升到一兩萬噸的戰(zhàn)列艦,船廠規(guī)模也急劇擴大。這種擴大所需要的投資,在軍方收貨付款之前,大部分都需要船廠自己投入,結果就導致船廠出現(xiàn)資金周轉問題,最后才落入了伯利恒手中。
伯利恒麾下船廠不少,但既擅長造軍艦又擅長造民船的不多,前河船廠是其中水平最高的一個。施瓦布先生決定將其發(fā)展為一家“能造任何船”的美國頂級船企,為此特意合并公司下屬船廠,成立造船部,總部就位于前河船廠所在的昆西市。在大量金融資本的注入之下,加上施瓦布先生在政界的關系,前河船廠迅速壯大,一戰(zhàn)時期,創(chuàng)下了28天建造一艘驅逐艦的紀錄。
一戰(zhàn)結束之后,前河船廠已經(jīng)實現(xiàn)“能造任何船”的目標,除了新近誕生的航母。
前河船廠如此,紐約造船公司也好不到哪兒去。這家成立于1899年的船企,創(chuàng)始人是一位道橋建筑商。看似不靠譜的跨界,實則帶來了許多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其修建廠房、船塢、碼頭、道路等等設施時,布局合理,成本較低,建筑進度很快。1899年7月,船廠開始建設施工,到1900年11月就開始建造第一艘船,隨后開始大接訂單,美國進入20世紀后最大的兩艘客輪:26500噸的“蒙古利亞”號和27000噸的“滿洲利亞”號即是由其建造。六年之后,這家船企開始從軍方那里接單,而且一上手就是接近兩萬噸的戰(zhàn)列艦,可謂是高水平、高起點。
在受命改裝航母之前,紐約造船公司已造出四艘戰(zhàn)列艦。雖比不上前河船廠的“全能”,但在速度上,此船廠當是美利堅第一,如“列克星敦”級戰(zhàn)列巡洋艦當時分別在四家船企開工建造,在軍方?jīng)Q定選擇兩家建造進度最快的出來改裝為航母時,第一名就是它(完成進度超過29%),第二名則是前河船廠(26%),而前者開工時間比后者還要晚8個月。
但速度快的紐約造船公司與“能造任何船”的前河船廠一樣,航母是對它們而言一個全新的事物,也是在當時最為復雜的軍艦,生產(chǎn)制造的難度可不小。更麻煩的是,在它們頭上,還有一個名為美國海軍建造維修局的官僚部門,常常指手畫腳。
指手畫腳的結果,就是耗時五年之后,改造出來一個裝有重型巡洋艦才會使用之203毫米火炮8門,以及重型巡洋艦才會配備的裝甲,同時又要攜帶超過80架飛機,以至于需要18萬馬力才能驅動的“混血怪物”,需知后來名震一時的納粹巨艦“俾斯麥”驅動力還不到15萬馬力。在這種裝備之下的航母,看似能飛能打,其實則存在因為動力消耗過大,導致持續(xù)作戰(zhàn)時間大幅度減少的致命缺陷,在二戰(zhàn)初期,這兩艘航母就受制于此,作戰(zhàn)效能大打折扣。
有意思的是,日本竟也以此法,改裝了一艘在建的戰(zhàn)列巡洋艦和一艘在建的戰(zhàn)列艦,分別名為“赤城”和“加賀”,其承建船企包括佐世保海軍船廠、川崎船廠、橫須賀海軍船廠。這些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才開始崛起的日本軍工企業(yè),在造船造艦這件事情上有異乎尋常的速度,它們改裝出來的航母,與美國同行的產(chǎn)品相差無幾,但基礎工業(yè)之差距依然巨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缺乏鋼鐵。
美國自1890年開始,就長期穩(wěn)居世界第一鋼鐵大國的寶座,伯利恒這樣的鋼鐵公司可以為船企提供大量優(yōu)質鋼鐵產(chǎn)品,自家旗下的前河船廠自然更不用說。而日本的鋼鐵產(chǎn)量長期在列強中排倒數(shù)第一,1922年,也就是美日兩國四家船企都準備開始動工改造航母時,美國年度鋼鐵產(chǎn)量超過3600萬噸,日本還不到100萬噸。這樣的差距,意味著前河船廠和紐約造船公司,可以對鋼材選了又選,而那幾家日本船企,沒得選。
鋼鐵供應的充裕與否,不僅直接決定艦船的質量,更決定艦船的產(chǎn)量,這個差距,將在接下來的歷史中,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接下來的歷史中,將有一家實力雄厚的美國船企進入航母建造業(yè)中,它將成為這一行的王者。
高手崛起
改裝航母只不過是美國海軍的過渡之計,誰不想擁有“血統(tǒng)純正”的航母?早在1922年,也就是那艘拉煤船航母服役之時,美國海軍就已有了要造正規(guī)航母的計劃,只不過受制于國內與國際局勢,直到1930年才開始得以實施。
這一次,美國海軍沒有選前河船廠,也沒有選紐約造船公司,而是選了一家在航母領域毫無實際經(jīng)驗的船企。
紐波特紐斯,其英文縮寫為NNS。NNS之創(chuàng)始人,名為柯林斯·亨廷頓,是一位活躍于19世紀中后期的美國資本家。他是美國眾多鐵路公司的投資者,其中有一家名為切薩皮克&俄亥俄鐵路公司,這家公司承建的一條鐵路在1881年延伸到弗吉尼亞半島,連接此地一個天然良港——漢普頓錨地。亨廷頓在鐵路盡頭造了一個運煤碼頭,從事煤炭生意,順帶弄了個小船廠,用來維修運煤船只。5年之后,這個小船廠在規(guī)模擴大之后,具備造船能力,NNS的歷史就此開始。
NNS開始建造軍艦的歷史則開始于1897年。因為在鐵路生意中進行了大量賄賂活動,亨廷頓與美國政界那些樹大根深的家族關系非同一般,這為他的船企贏得了許多軍艦訂單。特別是當英國于1906年造出第一艘“全重型火炮戰(zhàn)列艦”,即革命性的“無畏艦”之后,美國海軍奮起直追,一口氣下了20余艘訂單,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一就落入了NNS手中。
這種垂青倒也并非完全源自于“走后門”,NNS確有過人之處,那就是其強大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家公司一向以設計聞名于美國造船界,因為其設計師數(shù)量最多、質量最高。也正是有這個底子,當1910年11月14日,尤金·伊利從巡洋艦上起飛成功后,NNS就開始對“軍艦載機”產(chǎn)生強烈興趣,抽調設計師進行研究。研究的結果就是20年之后,美國海軍要造正規(guī)航母時,前河船廠、紐約造船公司、NNS都來競標,最后卻是從沒有改裝航母經(jīng)驗的NNS成為了獲選者。
1931年9月26日,美國第一艘正規(guī)航母在NNS正式開工,17個月后就基本建成下水,再過16個月,正式服役,得名“游騎兵”號。
名字聽起來不錯,但遺憾的是,作為美軍第一艘正規(guī)航母,“游騎兵”號在服役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這說明沒有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再強大的紙上設計也靠不住。至于實際作戰(zhàn)能力,“游騎兵”號也大不如前河船廠與紐約造船公司的改裝航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二戰(zhàn)中,“游騎兵”號被扔到了大西洋,在那里渡過了風平浪靜的幾年,那兩艘改裝航母則上了太平洋戰(zhàn)場,與日軍浴血奮戰(zhàn)。
新生事物的發(fā)展常常一路崎嶇,有遠見之人則可以堅持前行,而不是放棄退縮。毛病叢生的第一艘正規(guī)航母,讓美國有了更加強烈的動機建造更加“正規(guī)”的航母,而不是繼續(xù)進行改裝。
當軍方又下了一波航母訂單后,NNS也不負所望,吸取“游騎兵”號的寶貴經(jīng)驗教訓,連造了三艘“約克城”級航母,分別名為“約克城”“企業(yè)”“大黃蜂”。這是一型設計極為成功的正規(guī)航母,美國航母此后的許多基本元素都是由此奠定。它們也是美國在二戰(zhàn)初期的絕對航母主力,每艘都是戰(zhàn)功赫赫,都是歷史名艦。
而當二戰(zhàn)的陰云開始從歐洲吹到太平洋時,感受到日本強烈威脅的美國,開始準備大規(guī)模擴充海軍艦隊,這就迫使其不能只抓著一個NNS不放,隨著戰(zhàn)爭機器的加速,特別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后,美國國內船企都卷了進來。
二戰(zhàn)期間,美國參與航母建造的船企有十余家,其中有六家參與建造大型艦隊航母,也就是強化版的“正規(guī)航母”,另有數(shù)家主造護航航母——一種用商船船體建造出來的輔助型航母。到戰(zhàn)爭結束時,這些船企一共建造出了25艘大型艦隊航母、11艘改裝航母、113艘護航航母。
對手日本在這方面的成績是4艘大型艦隊航母,7艘改裝航母,4艘護航航母。毫無疑問,日本船企完敗給了美國船企。
在造船的戰(zhàn)爭中,NNS建造出了11艘大型艦隊航母,包括10艘“埃塞克斯”級、1艘“中途島”級。前河船廠建造了4艘大型艦隊航母,全部都是“埃塞克斯”級。紐約造船公司連一艘大型艦隊航母都沒有撈到,它被三個“新人”所接替,其一名為布魯克林造船廠,建造了5艘“埃塞克斯”級、1艘“中途島”級;其二名為費城船廠,建造了2艘“埃塞克斯”級;其三名為諾福克船廠,建造了3艘“埃塞克斯”級。
那紐約造船公司干嘛去了?
人家專心搞它的改裝航母事業(yè)去了。大約從當年改裝“列克星敦”級戰(zhàn)列巡洋艦開始,這家公司就迷戀上了這項事業(yè),并長久耕耘于此,發(fā)展出了一套獨特的技術和模式,以至于當太平洋上戰(zhàn)火熾烈,美國航母打得不夠用,要用軍艦快速改裝航母出來應急時,它就成了不二之選。11艘改裝航母都出自于它家。
只不過改裝的起點,比以前數(shù)萬噸的戰(zhàn)列巡洋艦低了很多,降低到了萬余噸巡洋艦的標準。其中包括9艘“獨立”級、2艘“塞班”級。
不得不說術業(yè)有專攻,當NNS因為專業(yè)崛起于大型艦隊航母領域時,紐約造船公司則成了改裝航母方面的執(zhí)牛耳者?!蔼毩ⅰ奔壓汀叭唷奔夒m然存在著甲板短小、載機數(shù)量少等毛病,但也有速度快、防御好、成本低等優(yōu)勢,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秀,在后期成為了“埃塞克斯”級的“黃金搭檔”,以“高低搭配”“輕重組合”的方式,形成了強大的美國航母打擊艦隊。
戰(zhàn)爭中,9艘“獨立”級只損失了一艘,2艘“塞班”級無一損失。它們之中的許多都在戰(zhàn)后得以保留,如有兩艘“獨立”級去了法國,使用到上世紀60年代。有一艘去了西班牙,成為其海軍主力,一直使用到了1989年,并被改裝得“面目全非”,從一艘搭載螺旋槳飛機的舊時代航母,演變?yōu)橐凰掖钶d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zhàn)機的“新時代航母”,如果不是當初改得好,后面哪里可能還經(jīng)得起再度改造?紐約造船公司可謂把改裝航母玩到了一個極致,自它之后,江湖上就再無這方面的高手,無人能及!
與之相比,二戰(zhàn)時期,日本船企的改裝航母就只能用“呵呵”來形容了。如由日本主力船企川崎船廠改裝出來的“飛鷹”號航母,噸位是“獨立”級的兩倍多,載機量卻基本一樣,航速還遠不如人家。讓人哭笑不得是,“飛鷹”號還成為了日本海軍后期主力,被冠以大型艦隊航母的“美名”。
至于那百余艘護航航母,因為技術難度不高,軍方要求也不高,就不用浪費專業(yè)航母建造商的時間和精力了,統(tǒng)統(tǒng)都被分給了一些“非專業(yè)航母建造商”。
如以流水線作業(yè)模式建造了大批“自由輪”的美國傳奇商人亨利·凱澤,旗下船企在一年時間內就造出了50艘護航航母,其中最快速度為76天一艘。幾家成立時間很短的船企,造出了另外60余艘護航航母。
至于這些“非專業(yè)航母建造商”之產(chǎn)品的品質,也不用懷疑。在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zhàn)中,擁有“武藏”號、“大和”號等巨艦的日軍主力艦隊,鉆美軍空子,殺到了登陸場,對抗它們的只有6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和幾艘驅逐艦。在六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中,這幾艘護航航母采用邊打邊跑的戰(zhàn)術,讓動用了包括“神風敢死隊”等伎倆的日軍艦隊束手無策,最后只有撤退。
戰(zhàn)火考驗證明了航母是新一代的海上霸主,但和平的到來,也意味著維持一支上百艘航母的大艦隊屬于極度愚蠢的行為,意欲開始在全球擴張霸權的美利堅需要多少航母?需要什么樣的航母?需要誰來建造它?
答案就在投于日本土地上的兩顆大炸彈那恐怖的轟鳴聲中——核動力。
福兮禍兮
核動力航母與常規(guī)動力航母(也就是燒油的航母)相比,更為昂貴、復雜,但其作戰(zhàn)能力也更強。主要原因就在于核動力航母不需要消耗燃油來驅動自身龐大的艦體,多余出來的空間可以裝載更多的飛機、彈藥和航空燃油。對于意欲守住霸主地位的美利堅來說,再貴,它也要。
至于數(shù)量,那要看對手而定。隨著“冷戰(zhàn)”的開始,美國需要保留的是一支對前蘇聯(lián)有壓倒優(yōu)勢的航母艦隊,而不是像二戰(zhàn)時期那樣的超級艦隊。前蘇聯(lián)有多少航母呢?1970年以前為零,這就意味著美國的航母艦隊不需要上百,經(jīng)過周密的計算和分析,數(shù)量應該在十艘左右,多了也養(yǎng)不起。
航母多了養(yǎng)不起,船企也是一樣,戰(zhàn)爭的結束,讓許多船企因為軍方訂單銳減而大幅虧損,乃至倒閉,這是一種宿命,只有那些技術最強、門路最正的船企,才會幸存下來。
這些幸存者的數(shù)目也隨著美國航母艦隊的變化而逐步減少。在上世紀50年代,還在建造航母的船企包括NNS、布魯克林造船廠、紐約造船公司,其中NNS已經(jīng)甩開后二者一大截,它不僅建造了大多數(shù)常規(guī)動力航母,還成為了美軍選定的核動力航母開發(fā)商。
當美國人在1954年率先搞出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艦艇——“鸚鵡螺”號核潛艇之后,NNS就敏銳的意識到,航母不久也會核動力化,在當年就與為“鸚鵡螺”號開發(fā)核反應堆的西屋電氣公司聯(lián)手,還拉上美國海軍,開始研發(fā)大型艦用核動力反應堆,劍指航母。
1958年2月4日,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在NNS開工,它繼承了一個光榮的名字“企業(yè)”號。3年零9個月后,“企業(yè)”號正式服役,以當時幣值計算造價約為4.5億美元,按2015年幣值換算則接近40億美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貴的軍艦,這還不算其上搭載的飛機等裝備。它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軍艦,噸位超過9萬噸,能搭載90余架戰(zhàn)機,具備全球巡航作戰(zhàn)能力。
本來美國還為“企業(yè)”號的天價而肉痛,但當“企業(yè)”號服役后不久,便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大顯身手,隨后又與其他幾艘核動力軍艦組成編隊,展開高速全球巡航,耀武揚威,接著參與越戰(zhàn),連番表現(xiàn)都很出色,大壯了美國國威。愉悅之下,美國決定全面換裝核動力航母,并以NNS為唯一指定供應商。
須知從船企賺錢的角度來說,核動力航母與其他軍艦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其長期的維修保養(yǎng)費用,這筆費用比造價還貴。以美國海軍自“企業(yè)”號之后大量制造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而言,其造價大約為50億美元,服役期間的維護費用卻接近200億美元!
而且這筆生意很有規(guī)律性,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美國核動力航母的維修周期為服役18個月后就要進港維修3個月,再服役18個月后,又進港維修5.5個月,再服役18個月后,繼續(xù)進港維修3個月……
從1958年到2016年,NNS一共為美國海軍建造完成11艘核動力航母,這意味著它可以根據(jù)每艘航母的維修保養(yǎng)周期,安排一個幾乎全年都不會休假的“增值服務表”。
大生意的秘訣在于要“舍得”,為了壟斷核動力航母生意,NNS需要做大量的投資,它擁有全美最大船塢、各種世界頂級的造船機器、一流的鋼材供應、超過四千名設計師以及一個專門為航母而生的技術人員培訓學校。這些都要耗費大量的金錢,當美國在1996年開始立項研究“尼米茲”級的接替者“福特”級時,NNS又要投入大量資金研究包括電磁彈射等在內的新技術。
結果就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盤算中的大生意,在長期重金投入之下,利潤越來越少,最后竟然降到了10%以下。當NNS不僅接造核動力航母,還接造核動力潛艇、驅逐艦等軍艦之后,這個利潤率更是直接向5%逼近。
對于軍火生意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NNS卻深深陷入其中,難以自拔,因為長期專注于此道,它已經(jīng)在利潤更高、市場更大的民船領域被新興的韓國船企、中國船企擠了出去,只有苦苦守著美國航母維生。
1996年,“天下第一”的航母制造商NNS宣布上市,希望能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獲得急需的資金。不料此舉效果不佳,反而導致其在5年后被美國軍工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收購,價碼還不到30億美元。
當然,這并不影響它繼續(xù)為美國海軍建造航母。至于其它曾經(jīng)建造過航母的船企,下場還遠不如NNS。
以改裝航母而聞名的紐約造船公司,1968年因為缺少軍方訂單,民船生意又不景氣,宣告破產(chǎn),奇葩的是當時它還在建造一艘核動力潛艇,這艘潛艇后來被海軍拖到另一家船廠完成后續(xù)工程。
前河船廠在1986年關閉,因為其母公司伯利恒出現(xiàn)了嚴重的虧損,都已經(jīng)快活不下去。
在二戰(zhàn)后還曾建造航母的布魯克林造船廠,原本是美國海軍所有的“國企”,但隨著和平時代的降臨,軍方訂單的銳減,NNS壟斷航母建造等因素的沖擊,在1966年被關閉,隨后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紐約市政府,后者將其廠區(qū)改建成了一個博物館。
至于其它曾經(jīng)參與過航母建造的企業(yè),沒有官方背景的,基本上已經(jīng)倒閉,像諾??舜瑥S這樣的海軍“國企”,逃過了變成博物館的厄運后,演化為了一個隸屬于海軍基地的維修保養(yǎng)站。
這些“航母之母”的慘淡現(xiàn)狀,與其所造之物的威風凜凜完全不相稱,但也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用來摧毀財富的武器,比如航母,遠不及用來制造財富的工具,比如民船,受歡迎,如果能由此推論出人類大體上還算是一種愛好和平的生物,豈不幸哉?
(除標注外,圖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