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昂
摘要:處于特殊歷史時期的湯顯祖創(chuàng)作的昆曲實則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昆曲,可以這么說,這是借鑒了昆曲的格式與語調語音,但在內容上,湯顯祖的昆曲反映了其他昆曲都沒有曾反映過的,或者說反映了其他昆曲不敢反映的東西,這是大歷史走過的反映,也是湯顯祖?zhèn)€人遭遇背后的折射。本文將以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來賞析其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
關鍵詞:自由愛情;反叛;封建;資本主義萌芽
處于明由盛轉衰時期的湯顯祖[1]并沒有和杜甫等人一樣用詩詞的激昂節(jié)奏譏諷時事。反而和當時很多封建仕人們一樣,竭力挽救逐漸衰敗中的大明王朝,然而他的不畏權貴潔身自好卻沒有換來當朝統(tǒng)治者的青睞,甚至在親眼目睹了官僚腐敗憤而上書,激怒了皇上,屢遭貶謫。但湯顯祖不同的是他處在了一個特殊的封建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皇權高度強化,皇權在與其他的包括相權的各種權利斗爭中已逐漸勝出,明王朝實際已經成為了高度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王朝。政治上逐漸強化的同時,經濟上面卻表現出了完全不同于封建自給自足經濟的特征,我們現在把那種經濟趨勢叫做資本主義萌芽。湯顯祖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時期成長起來。
一、思想內容與文化價值
“牡丹亭”[2]就是當時湯顯祖棄官回鄉(xiāng)執(zhí)筆以終老時期所作,它是中國戲曲史上杰出代表?!澳档ねぁ币还参迨宄?,描寫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但這個愛情故事和以往的愛情故事不同在了杜麗娘是大家閨秀,名門之后,其父杜寶官居南安太守,而柳夢梅只是一介書生。杜麗娘和柳夢梅因夢結緣,因欲而生情。書中對杜麗娘成長變化有很細微詳盡的描寫,生于名門的杜麗娘一開始作為賢淑,知雅的代表,按照父親對她的培養(yǎng)走過她的青春,在第七出“閨塾”中,杜麗娘對老先生——陳最良有著很大的尊敬,看著自己的陪讀書童——春香把老先生氣得“哎也,不攻書,花園去。此時的杜麗娘是糾結矛盾的,她接受的是父親給她安排的傳統(tǒng)教育,而她內心的萌動又促使她向往外面的世界,以至于向往美好的愛情。到第三十三出“冥判”中,杜麗娘面對閻羅王判官的威呵,她并沒有被嚇到,反而勇敢地講述自己的夢中與情人的約會,此時的杜麗娘儼然已經成為一個青春自由的追夢人,她敢愛敢恨,甚至魂游花園與柳夢梅相會。
杜麗娘[3]是追求自由愛情青春女性的代表,而另一位主人公柳夢梅則亦是一個追求愛情,不畏強權的代表,他在夢中與杜麗娘相會,到在太湖石下發(fā)現杜麗娘本人,敢愛敢恨,即使后來冒著掘墓的罪名亦要講杜麗娘復生,在被杜寶囚禁時,高中狀元,想辦法把這好消息傳給杜麗娘。正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堅持,最后得到了皇上的恩許“有情人終成眷屬”。
“牡丹亭”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描寫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他與以往的愛情故事不同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先有欲而生愛,他們在夢中相會,夢中約會,以至于夢中相托,心思縝密地刻畫了包括兩位主角在內的春香、杜寶、陳最良。寫作手法層次分明,例如春香看似一個無拘無束的小丫鬟,但她背后卻是杜麗娘,發(fā)現后花園的春香,但在后花園中演繹出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的卻是杜麗娘。
二、時代特征與歷史意義
湯顯祖處于明處于衰敗的時期,皇權高度強化,但商品經濟逐漸繁榮,他的“牡丹亭”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時期產生出來的,它批判了杜寶為首的迂腐封建統(tǒng)治階級,牡丹亭對杜寶的刻畫十分客觀形象,首先他是一個封建士大夫,符合封建士大夫的一般特征,他為國而忘家,忠君而忘己,滿腹詩書禮儀,如果在當時可以算的上是合格的封建大地主。但這封建大地主卻是不符合時代特征的,商品經濟的繁榮需要的是自由,自由經營,自由貿易,自由的土地人口政策,而這些自由都被湯顯祖通過春香、杜麗娘和柳夢梅表現出來,他們的形象既符合了當時的時代訴求,也反映了湯顯祖自己的人生遭遇——一個在腐敗封建時期的個人遭遇:湯顯祖年輕的時候處在了科舉制已經腐敗的時期,在那時,考試成了上層統(tǒng)治者徇私舞弊的場所,成為確定權貴之子世襲的騙局,不以才能論人。后來他參加兩次會試,終因不敵官場腐敗之氣而名落孫山。時逢張居正改革,他其實并不反對張居正的改革措施,但張居正改革確實把明朝官場的腐敗氣息越來越濃,最終以極低的成績中舉,開始了他充滿荊棘路的仕途。而杜麗娘和柳夢梅的個人際遇也是湯顯祖的個人寫照:湯顯祖歷經封建腐敗的種種遭遇,也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遭遇,杜麗娘被封建士大夫杜寶束縛青春,湯顯祖也是被封建體系束縛自我,柳夢梅因為家境得不到杜寶的承認,湯顯祖也是由于沒能是權貴之后而任權貴欺負。
總之,正是由于湯顯祖處在了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又有那樣的個人際遇,造就了他對封建社會腐敗的痛斥,這種痛斥反映到了他的戲曲里面自然就會讓讀者感覺到一種對沖出封建樊籠的巨大渴望,可悲的是湯顯祖并沒有給出了一個怎么樣沖出封建樊籠的方法,只是寄希望于圣上的英明裁決,這也是他希望“朝廷有威風之臣,英明之君”的現實映射。這在牡丹亭中對照的是最后杜麗娘和柳夢梅終成眷屬的決定原因就是皇上圣裁,感慨于二人的曠世奇緣。
明代是我國戲曲文化藝術極為興盛的一個時代,而牡丹亭是當時極其具有代表的一部作品。從聲腔方面,里面包括了大量風格迥異的地方聲腔,聲音清脆響亮,內容不乏幽默的色彩,里面還蘊含了大量當時昆山地區(qū)的方言,可以說在聲腔這一方面對現在研究當時的民風方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內容來看,一反之前的宣揚所謂教化因果報應等,沒有灌輸太多的忠孝義節(jié),也沒有寫太多的婦女之道,而是表達了以情至上的觀點,湯顯祖大膽的提出了這種觀點在當時無疑是天空中一聲驚雷,這種以情至上的浪漫主義思想貫穿全文,既有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情,也有杜麗娘和杜寶之間的情,宣揚的情大與理,理雖是封建道德標準,但它畢竟終究抵不過一個情,因為情是人性中所天生蘊含的東西,只要有獨立思想的人的存在,就會有情的產生,湯顯祖的牡丹亭把人性中的那一抹最閃耀的情凸顯出來,不僅僅是反了封建理學思想,也是對整個封建社會思想體系的顛覆。
結語: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有名的代表作,但湯顯祖不是“牡丹亭”的作者,他將牡丹亭改編發(fā)展,成為了絕唱。主要體現在了突出浪漫主義的風格,和深刻刻畫出了柳夢梅與杜麗娘的門不當戶不對。這種對“舊牡丹亭”的改編發(fā)展讓整部作品蘊含了大量反叛元素,也成為了后世傳頌的重要原因。總之,湯顯祖的“牡丹亭”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對后世作品具有深刻影響。
參考文獻:
[1]來源于百度知道
[2]百度百科
[3]資料來源于谷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