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昌
月上東山,群山靜臥,山林幽曠,溪水淙淙。
月色滲透林冠,灑下縷縷白霧,偶爾幾聲鳥啼,搗碎林中的空寂。
林邊,一叢茅草陷如渦流,旋成一個小窩。一對黃獐雙向而眠,褐黃色的柔毛即使在朦朧的月色下仍有光斑閃耀??茨菋轨o的臥姿似在酣夢,其實那竹劈般的雙耳正在斜斜豎著呢!林中忽有響動,兩只黃獐幾乎在同一秒里睜開雙眼,各各把半輪月兒吸進琉璃般眼珠里旋動,枯枝嗒嗒,敗葉沙沙,不知何種走獸正在暗影中逼近。“唰”一聲,兩只黃獐急箭般朝相反方向射出,眨眼間蹤影全無了,只留下兩道茅草的波紋在淡淡的月色下浮動。
黃獐在走獸中警覺和敏捷是無可匹敵的。遠古至今,多少獸類相繼滅絕,黃獐之所以子嗣不斷,也許就倚靠這兩大特點。黃獐前腳短,后腳長,遠跳與爬高均迅疾如箭,縱身一躍,早已騰出七八米外,一躍再躍,已有數(shù)里之遙。在物競天擇,充滿競爭的山林曠野,黃獐沒有什么戰(zhàn)斗能力,就連小小的石虎和花貍都敢欺侮它,更不要說虎狼之輩了,但黃獐有保護幼弱的自我犧牲精神和逃避危險的機靈,每當(dāng)危險逼近,雄獐總是庇護雌獐和幼子,毫不猶豫地沖向險境,將天敵朝相反方向引開。雄獐若單獨行動,靠它那跳遠冠軍的敏捷和快速,往往使陰謀者只能嗅嗅它留下的臊氣掃興而去。黃獐就這樣在獸類中反弱為強,子孫不斷,綿延繁衍至今。
然而,強者也有疏忽和失誤之時,村中老輩就曾從大蟒蛇腹中剖出成年黃獐,據(jù)說大蟒在兩棵樹之間拱立,形似枯藤,黃獐不介意低頭而過,大蟒“唰”地將黃獐絞住,直絞至骨酥筋斷,囫圇吞之,可嘆馳騁山野的英雄竟為匍匐濁物暗算。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黃獐的特異功能。陰晴變化,黃獐頭頂都會瘙癢難忍,于是遇樹便狠狠地抵磨,邊抵邊跳,“而——而”地長喚。因此,獐頭配上天麻,川芎還是治療風(fēng)濕頭痛的好藥呢!黃獐依著知晴知雨的功能,便根據(jù)陰雨晴明,頻頻遷徙,選擇天敵不愿呆的地方棲息。
黃獐渴飲澗水,饑食茅芽菅筍,向大自然索取極少,然而奉獻頗多。黃獐的皮能制成防濕保暖的高級皮毛。黃獐的胎兒經(jīng)黃酒紅塘炒制,能治久年胃病,黃獐肉則營養(yǎng)豐富,味道香美,故自古有“海底馬鮫鯧,山上鷓鴣獐”的美譽。黃獐乃山林珍獸,學(xué)名赤麂,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愿人們愛之護之。
筆者寫下以上文字,正值春天來臨,春雨綿綿之際。遠山隱隱傳來黃獐急促的啼喚。也許,明天是個晴朗的日子?也許,我還會在山野間再睹黃獐的風(fēng)姿?可惜今天人們進山,已不易見到黃獐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