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菊芳+張建杰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當前建筑結構形式具有多樣化,但砌體結構作為曾經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結構形式,結構施工較為簡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及臨街建筑中應用十分普遍。砌體結構中使用的砌體由于其抗拉性、抗剪能力及抗彎強度都較低,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對其抗震性能進行合理設計和加固處理,有效地提高砌體結構房屋的抗震性能。文中從砌體結構房屋的震害特點入手,分析了砌體結構房屋的安全鑒定方法,并進一步對砌體結構房屋的加固技術措施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砌體結構房屋;震害特點;安全鑒定;加固措施
[前言]:
近年來我國地震災害發(fā)生十分頻繁,地震屬于自然災害,具有不可預見性,而且具有強大的破壞性。由于我國在相關建筑設計規(guī)范中對于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明確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房屋建筑過程中,需要有效地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做好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預測和鑒定工作,并對達不到抗震要求的房屋結構實施加固處理,從而有效地確保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1、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鑒定
所謂建筑結構抗震能力鑒定就是對現(xiàn)有的建筑抗震能力進行判斷,我國GB 50023-2009標準中層面明確指出了逐層篩選的方法:利用宏觀控制對抗震能力進行鑒定以及承載能力進行鑒定,而對于不符合鑒定要求的建筑結構進行測試,并且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GB 50023-2009的標準進行加固設計,將加固以后的鑒別能力作為衡量指標進行檢測,從而將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進行簡化。建筑結構的宏觀建筑鑒定主要涵蓋以下方面:建筑房屋的高度、建筑房屋的質量、建筑房屋的平面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檢測,只有將非結構構件和結構構件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提高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在進行實際建筑結構的抗震鑒定過程中,要以最簡單的方法對其進行檢驗,一般震級不超過6度的時候是不需要進行檢驗的,但是也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將一些抗震墻間距進行固定和鑒別,這樣才能夠提高其面積的檢驗質量和工作效率。抗震能力指標作為建筑結構抗震鑒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2、建筑結構抗震加固實踐
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只有配合現(xiàn)有舊城區(qū)進行改造和統(tǒng)一規(guī)劃之后,在考慮安全性、穩(wěn)定性的情況下,才能增加使用的整體面積,達到加固的目的,從而優(yōu)化建筑外部結構的美化性[2]。我國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GB50369-2006的標準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抗震加固的具體操作措施:(1)在進行建筑結構抗震加固的過程中,既需要提高建筑的剛性能力,同時還需要提高其承載能力,主要是以擴大建筑構件的截面為主要方式。如:九江市老中級法院改造,就是在原單跨框架內加一排柱,改造為二跨框架,提高承載力與延性,降低了層高。對于僅僅要提高構件的受剪承載力,從而使用連接構建和包鋼結構兩種方法;(2)一旦發(fā)現(xiàn)建筑結構系統(tǒng)中存在明顯的缺陷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斷開結構或者增設結構的方法進行解決,這樣就能夠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和變形能力,使建筑結構的綜合抗震能力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如:九江市保安公司金庫辦公樓的改造,是將L型結構斷開成2個規(guī)則的矩形結構,原單跨框架通過加砼剪力墻形成框剪構造;(3)利用提高建筑結構的變形能力確保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安全性。
3、抗震概念的設計是鑒定與加固理論的外延
抗震理念的設計應用主要是用來描述新建筑結構抗震工程,這同時也是一種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地震自然災害獲得的經驗整合而成的新的設計原理和設計理念[3]。沒有經過必要的科學計算直接確定了建筑結構抗震的標準和措施,這也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數(shù)值設計的一種方法,具體的建設結構抗震設計包括以下九點:(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設計觀點;(2)遇到大地震可以屹立不倒、中等地震可以修復、小型地震震不倒;(3)根據(jù)不同種類的建筑結構進行分類修復的方法;(4)對于處于危險的建筑結構和地段要進行及時的搶修和處理,防止出現(xiàn)更嚴重的后果;(5)清楚了解建筑結構抗震的鑒定概念和方法;(6)構建建筑結構抗震的系統(tǒng)和線路,避免出現(xiàn)變形的情況;(7)保障連接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8)考察非結構的抗震設計手段的好壞;(9)嚴格按照施工工序對鋼筋等進行更替。
在對已經建好的建筑進行抗震鑒定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抗震設計鑒定綜合方法”對其進行基本的鑒定和描述,根據(jù)對已經鑒定后的建筑進行總體的宏觀的調試,然后還要根據(jù)不同的方面來判斷整體的建筑抗震總體效果[4]。在GB 50023-2009中明確提出了要是進行分類討論,根據(jù)不同的使用特點設置不同的分類標準,將安全和不安全的路段進行整合和處理,與此同時還要考慮近震和遠震的建筑結構有差別等內容,具體表現(xiàn)如下:(1)現(xiàn)有建筑機構和新型建筑結構的抗震鑒定有所區(qū)別。現(xiàn)有建筑主要是根據(jù)78項設計進行改造,主要是針對于那些舊的房屋和沒有經過實際改造過房屋,而新型建筑結構設計則有區(qū)別,當抗震鑒定工作壽命期不做考慮時,新建工程的抗震能力的設計要求高于已有工程的鑒定要求。(2)現(xiàn)有的建筑抗震鑒定能力的判別方法。根據(jù)鑒定標準中曾經明確規(guī)定了構件的鑒定方法,因此經常缺乏對整體抗震能力的判別,這就會導致很多部分不能符合實際標準要求,實際的部分就需要進行加固和處理,從而對整個建筑進行加固,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局部進行加固,從而使其產生新型的抗震環(huán)節(jié),但是其穩(wěn)定性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4 、結語
在當前城鄉(xiāng)快速發(fā)展過程中,砌體結構房屋不僅數(shù)量較多,而且涉及的范圍較廣,特別是一些災后重建建筑,基于經濟能力考慮,砌體結構采用的更是十分廣泛。針對砌體結構房屋的特點,因此需要加強結構的抗震設計,并采取切實有效的加固措施,確保砌體結構房屋的穩(wěn)固性,確保人們居住的安全。近年來,材料技術和工藝技術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這也使一些新型的加固方式開始被研發(fā)出來,這對砌體結構房屋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障,而且在滿足使用安全的基礎上,房屋建筑的美觀性也有了較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錢曉旭,韓曉健,彭陽.校舍抗震鑒定與加固處理[J].施工技術. 2012(S1)
[2] 邱玉峰.淺談單跨框架結構房屋的抗震鑒定與加固[J].住宅科技. 2011(S1)
[3] 李凱文.某框架-核心筒結構改建的抗震鑒定[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11(04)
[4] 張開忠.大型儀器設備抗震鑒定與加固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