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晨
【摘要】色彩作為一個設計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比較多樣,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多以室內設計風格、造型等內容充實教學,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色彩心理學原理在室內設計中應用得并不多。案例教學是室內設計課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形式。怎樣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于室內設計中的色彩增加更強的認知是筆者在本文中闡述的問題。
【關鍵詞】色彩心理學原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238-01
一、背景分析
“形態(tài)和色彩是視覺的基本原理,實際上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共同構成了視知覺。在‘形與‘色的關系上,形態(tài)更多關系到功能,色彩與感性更為密切?!边@是范圣璽在《行為與認知》一書中的一段話。在這段論述“形”與“色”的關系中,設計中應在強調功能性與實用性的同時,主張設計應該給使用者帶來愉悅、享受、體驗和感動。換句話說,在設計中不但要關注造型特征和高新技術的展現,同時要關注人的生活感受。
設計在這里是一個宏觀的概念,適用范圍具有普遍性。吉利公司副總裁Udo Miliutzk:“好的設計能讓你微笑?!蔽⑿κ悄銉刃牡谋憩F,這里更多闡述的就是發(fā)自我們內心的心理的研究。從1850年起,美國公司設計的椅子就率先進行了提高舒適性的研究,從此人類從這時候開始關注舒適的設計的必要性。當然這個舒適的設計在后來引發(fā)了設計師對人機工學的研究。但在當今的設計中符合人機工學的同時更強調的設計概念更多在心理層面,即關心使用者心理感受。
設計在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除了身體中的舒適,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我們在生活中的心理舒適,心理的健康也是我們健康的一部分。怎樣讓我們的室內空間更加適合我們人的使用,是現在我們設計師更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現狀分析
目前在筆者的室內設計課程中基礎課程板塊在色彩教學與三大構成的教學中都加入了色彩心理學原理的教學內容。以往的色彩、構成教學方式大多是前蘇聯美術教育提心與法國印象主義光色理論相結合的模式。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專業(yè)中的色彩應用,現在大部分藝術院校都有基礎課程不能起到對專業(yè)課程有效地支持。
色彩構成的課程中,筆者將室內設計中色彩心理學原理引導學生學習。在三大構成與色彩教學的實踐中,應對心理學與色彩心理學教學進行必要的加強,對學生提前進入專業(yè)打下基礎,并且基礎課程與專業(yè)設計課程有了很好的銜接。課程的教學方法也不局限于教師教學生學的單純說書式教學,更多讓學生從實際案例中感受設計師的匠心獨運,學生因興趣學到知識的同時教師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色彩初步認知部分,筆者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對色彩的認識與感受,取得效果比單純的說教好得多。
專業(yè)核心課程中,怎樣讓學生感受到色彩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是筆者在核心課程中關注的教學目標。而在僅有兩年在校學習時間的課程中,教師往往關注學生在空間功能等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色彩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時間有限,導致了教師的教學內容很狹窄,我們專業(yè)的教學目標就是以學習家裝為主,但在學習中也應該以豐富學生視野,比如加入工裝的優(yōu)秀案例讓學生開闊思維。
三、課程設計
基礎課程中通過學習色彩心理學原理,作為學生了解自然的手段,自然給予設計的力量強大。同時不能忽略名家名作的引入,例如莫奈同一片睡蓮畫了181張,每張色彩都不同。在莫奈的睡蓮中,與其說是他用色彩表現大自然的睡蓮,不如說他用水中的睡蓮學習大自然的色彩。任何一種顏色都需附著在一個形體上,就如夕陽的顏色可以在云彩上體現,以及可以在家里的墻面上體現等等。通過色彩基礎課程學習大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引導學生在設計中考慮使用者心理感受,筆者在這里關心的每個人的色彩心理感受即每個人的色彩心理都不同,同一個顏色引發(fā)每個人的心理感受都不同,100個人寫出來有可能有100個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個體的色彩心理感受外,部分人會有共同的色彩心理感受。如紅色中國人會想到紅旗,但韓國人不會這么想,這就是色彩心理感受受民族、國家、地域等限制。色彩構成課程中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鼓勵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用設計的眼光看生活中所有的事物?;A課程中引入“設計就在你身邊”的想法,關心身邊的設計,植入大設計的概念在學生心里。
專業(yè)核心課程中,通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不但讓學生認識到色彩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提高學生自己分析案例的能力。在往屆畢業(yè)的學生中,學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專業(yè)能力不夠,而是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學生在案例分析中不但可以提高眼光,同時還使表達能力得以提升。在我們短短的3年教學中,學生學習目標以家裝為主,但在畢業(yè)后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要處理公司里的工裝案例,比如宗教禮堂、高端商業(yè)空間、醫(yī)院、幼兒園、銀行、公安局等等各種任務。教學中穿插一些工裝案例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同時也使教學內容多元。案例教學在設計課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關于案例選擇及教學效果全憑教師把握。
專業(yè)核心課程的案例教學過程中,工裝案例中教師課程中選用了靈山梵宮、上海兒童醫(yī)院、上海外灘美術館三個案例作為案例教學進行講解。案例選擇過程中,盡量選擇距離學校近可以實地考察的案例經行講解。同時靈山梵宮作為現代的宗教禮堂的建設,兼具宗教功能與游覽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設計,對宗教建筑的室內設計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從中可見在案例中也是遵從實用性、功能性及參考意義等原則進行選擇。家裝案例中教師課程中以現在常用的戶型為主,其中包括一套年輕人居住的LOFT、一套老年人居住的兩室一廳、一套一家三代居住的獨棟別墅。三個案例基本包含了家居空間設計中會出現的基本情況。
整個專業(yè)課程的設計思路是從寬到窄,具體來說就是設計基礎課程中明確大設計的概念,讓學生對身邊設計充滿興趣。之后在設計課程中詳細講解室內設計的經典案例,從工裝到家裝,最后學生把所有的經歷投入到家裝室內設計中。
四、教學反思
基于很多問題筆者做了以上的課程探索,實施過程中有一定局限性。
其一,受限于教室中的硬件設備,真正的色彩顯示與實際效果有出入,在照片收錄同時也受當時收錄設備的限制。不能按真實的色彩效果進行分析,同時也不能呈現真正的現場效果,但在16級室內設計課程使用中,筆者選擇了相對較清晰的機房進行授課,在電腦上呈現的效果相對真實。
其二,在課程中學生缺乏實際感受,僅憑教師講解以及大量案例分析,不能讓學生產生很強的認同感。
筆者認為在一年級的基礎課程中需要加入專業(yè)設計的接觸,讓學生在入學初就進入專業(yè)學習狀態(tài)。在專業(yè)核心課程中不應僅僅教授家裝內容,而應該將課程內容多元化。對于我們高職院校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學中不可忽略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范圣璽著,行為與認知的設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2][英]阿蘭·德波頓等著,張帆譯,藝術的療效,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
[3][美] Robin Williams著,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第3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4][美]史蒂夫·克魯克著,點石成金,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5][日]原研哉著,設計中的設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