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正谷,汪小龍,任祥順
(江蘇省淮安市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江蘇淮安223200)
自制負壓引流裝置治療腹部切口感染的療效分析
倪正谷,汪小龍,任祥順
(江蘇省淮安市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江蘇淮安223200)
目的探討自制負壓引流裝置治療使用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及療效。方法收集了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共計30例出現(xiàn)腹部深層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采用自制負壓引流裝置治療及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各15例?;仡櫺员容^并分析兩組的傷口縫合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換藥費用等方面差異。結果自制負壓引流裝置治療組在換藥費用項目上明顯優(yōu)于商業(yè)化負壓封閉引流套裝治療組(P<0.05),在傷口縫合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方面兩組無顯著差別。結論自制負壓引流裝置的操作方法簡單易行,應用于腹部切口感染療效滿意,可明顯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適合在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
腹部切口感染,負壓引流技術,自制
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 infection,SSI)是常見的醫(yī)院獲得性感染之一,發(fā)生率高達13%~18%[1]。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SSI分類,將手術切口感染分為淺層、深層和體腔或器官感染。我國近期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腸道手術后SSI發(fā)生率約為4.5%[2]。經腹部切口手術治療的患者出現(xiàn)手術切口的感染最常出現(xiàn)腹部切口深層感染,這是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和治療費用增加的最常見原因。負壓封閉引流裝置可有效處理腹部深層切口感染[3]。但是,商品化制作的負壓封閉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套裝價格高昂的價格成為了感染患者家庭的沉重負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基層醫(yī)院的推廣和應用。筆者參照VSD的作用機理,利用基層醫(yī)院中隨手可見的醫(yī)療材料自制負壓引流裝置,同期使用商業(yè)化VSD套裝治療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共計30例腹部手術后出現(xiàn)深層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采用自制負壓引流裝置治療15例,使用商業(yè)化VSD套裝治療15例。回顧性比較并分析兩組的臨床資料、傷口縫合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換藥費用等差異,探討自制負壓引流裝置相對于商業(yè)化VSD套裝治療的安全性及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共計30例出現(xiàn)腹部深層切口感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分為自制負壓引流裝置治療15例,商業(yè)化VSD套裝治療15例。篩選標準:(1)腹部手術后出現(xiàn)深層切口感染;(2)腹膜組織完整,切口感染腔隙與腹腔完全隔絕。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齡26~82歲,平均(51.3±13.1)歲。腸破裂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術后18例(60.0%),闌尾穿孔并急性腹膜炎術后12例(40.0%)。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切口類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 自制負壓引流裝置自制負壓吸引裝置使用材料:(1)引流管:選用一次性F 16號無菌硅橡膠胃管,將頭端修剪為魚口狀,距離頭端每間隔0.5 nm用無菌剪刀將管壁裁剪兩個相對稱的約0.3 cm×0.2 cm側孔,相鄰的側孔呈90度交叉,胃管側孔區(qū)長度較切口感染區(qū)域長度短2 cm。(2)沖洗管:使用一次性使用0.55 cm×19 mm單翼型靜脈輸液針,無菌剪刀剪去針頭。(3)內套管:使用一次性使用0.55 cm×19 mm單翼型靜脈輸液針,無菌剪刀剪去兩端,兩頭端管壁上裁剪數(shù)個約0.1 cm×0.1 cm側孔。(4)病房床頭中心負壓吸引裝置。
1.3 治療方法自制負壓引流裝置:(1)適當拆除切口縫線,充分暴露切口感染區(qū)域,清除感染傷口內的線結,剪除失活及壞死的組織。(2)測量切口感染區(qū)域長度,距離胃管最近端側孔約4 cm處裁剪一約0.2 cm×0.2 cm側孔,將作為內套管使用的靜脈輸液針一端經此孔塞入直至與胃管頭端持平,可以避免引流區(qū)域負壓引流壓力過大。(3)將胃管放入感染區(qū)域的底部,沖洗管放置在胃管頭端,外接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面,維持感染區(qū)域的創(chuàng)面濕潤,并避免引流管堵塞。(4)予無菌紗布及棉墊覆蓋切口,防止細菌污染,并可維持創(chuàng)面負壓。(5)胃管尾端連接病房床頭中心負壓吸引裝置,仔細觀察引流情況。商品化制作的VSD套裝依據說明書使用。
1.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在換藥費用、傷口縫合時間、傷口愈合時間等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傷口均治療后二期縫合,適時拆除縫線后順利出院,未出現(xiàn)手術死亡病例。自制組在換藥費用項目上明顯優(yōu)于商業(yè)組(P<0.05),自制組在傷口縫合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結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結果比較()
?
VSD的原理是多側管引流管包裹在泡沫敷料中,覆蓋于創(chuàng)面上,用半透性貼膜封閉創(chuàng)面,使創(chuàng)面與外界隔絕[4]。本研究使用醫(yī)院內最常見的材料自制負壓引流裝置與商品化制作的VSD套裝具有相似的設計原理[5]。(1)使用裁剪后的胃管取代商品化制作的VSD套裝內引流管,外接病房床頭中心負壓吸引裝置,可以取得充分的引流效果。(2)使用去除兩頭的一次性靜脈輸液針作為內套管,可以避免負壓過大后導致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出血。(3)使用無菌紗布及棉墊覆蓋切口代替半透性貼膜,同樣可以保護創(chuàng)面。(4)使用去除針頭的一次性靜脈輸液針作為沖洗管,使創(chuàng)面維持濕潤,加快傷口愈合。
傷口內維持負壓可以改善創(chuàng)面的血液循環(huán)[6],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減輕局部水腫,還可以起到機械牽拉作用[7],具有促進細胞增殖、組織修復的效果[8]。自制負壓引流裝置中作為負壓吸引管使用的硅橡膠胃管,軟硬適中,對組織刺激較小,可以承受較大的負壓而不至于管腔閉塞。使用無菌紗布及棉墊覆蓋切口,并予腹帶包扎腹部,可以達到維持創(chuàng)面負壓的效果,并且更利于檢查創(chuàng)面生長情況,更換負壓引流管也更便捷。引流的胃管內放置一根靜脈輸液針作為內套管使用,可以避免引流區(qū)域負壓引流壓力過大而導致創(chuàng)面出血。治療時需仔細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如果發(fā)現(xiàn)引流出較多的血性液體,需及時檢查創(chuàng)面并予以處理。同時觀察引流管內液體有無移動,一旦發(fā)現(xiàn)引流管內液體停止移動,床頭中心負壓吸引裝置的負壓指針大于原設定值太多時檢查傷口內胃管,如為脫落組織將多個側孔堵塞時須將引流用胃管及時更換以保證引流效果。自制負壓引流裝置在傷口縫合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方面可以達到商品化制作的VSD套裝的治療效果,但是換藥費用不及其十分之一,為患者節(jié)省了大額的換藥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自制負壓引流裝置的取材容易,操作方法簡單,應用于腹部深層切口感染療效滿意,效果確切,可明顯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適合在基層醫(yī)院推廣使用。
[1]支慧,單單單,秦德華.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5):210-211.
[2]張玉,劉勝男,李六億,等.手術部位感染目標性監(jiān)控及其危險因素多中心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8):544-547.
[3]銀東智,袁又能.負壓封閉引流裝置在術后腹部切口感染防治上的臨床應用[J].腹部外科,2013,26(3):187-189.
[4]Ousey K,Cutting KF,Rogers AA,et al.The importance of hydration in wound healing:reinvigorating the clinical perspective[J].J Wound Care,2016,25(3):122-130.
[5]Borgquist O,Ingemansson R,Malmsjo M.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and bariable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on wound edge microvascular biood flow[J]. Ostomy Wound Manage,2010,56(3):60-67.
[6]Nakazawa T,Yasuhara H,Shigematsu K,et al.Smooth muscle cell migration induced by shear-loaded platelets and endothelial cells.Enhance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by shear-loaded platelets[J].Int Angiol,2000,19(2):142-146.
[7]Sacena V,Hwang CW,Huang S,et al.Vacuum-assisted closure:microdeformations of wounds and cell prolifer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4(5):1086-1096.
[8]Birolini C,Minossi JG,Lima CF,et al.Mesh cancer:long-term mesh infection leading to squamous-cell carcinoma of the abdominal wall[J].Hernia,2014,18 (6):897-9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