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蘭
(貴州航天醫(yī)院檢驗科,貴州遵義563000)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在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應用價值
陳開蘭
(貴州航天醫(yī)院檢驗科,貴州遵義563000)
目的探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對急性胰腺炎嚴重性的預測作用,評價其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AP)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癥AP(MAP)組、中重癥AP(MSAP)組和重癥AP(SAP)組,分別檢測其外周血中的白細胞總數(shù)(WBC)及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并采用APACHEⅡ評分對其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比較差異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MSAP組、SAP組患者WBC顯著高于MAP組(P<0.05),而MSAP組與SAP組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SAP組NLR顯著高于MAP組、MSAP組(P<0.05),MSAP組NLR顯著高于MAP組(P<0.05);隨著AP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APACHEⅡ評分呈明顯上升趨勢(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NLR與APACHEⅡ評分呈顯著正相關(r=0.572,P=0.006)。結論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NLR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于膽系疾病、酒精、感染等多種病因?qū)е乱让冈谝认賰?nèi)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臨床上將急性胰腺炎分為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重癥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癥急性胰腺(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P)。雖然SAP僅約占急性胰腺炎患者總數(shù)的5%~10%,但其易合并感染、敗血癥、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發(fā)癥,對患者預后造成較大影響,其致死率極高[1]。
因此,盡早地準確判斷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對其后續(xù)的治療及預后轉(zhuǎn)歸至關重要,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多種多評分系統(tǒng)、影像學檢查、實驗室生化指標等可以對AP進行臨床評估,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能夠較好地預測重癥感染及ICU患者死亡率及轉(zhuǎn)歸[3]。所以本研究檢測了AP患者NLR,并進行分析,以期探討NLR對AP病情的預測價值。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AP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3.55±12.42)歲,發(fā)病至住院時間1~6 d,平均(3.1±2.6)d。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將其分為3組:輕癥AP(MAP)組32例,中重癥AP(MSAP)組40例,重癥AP(SAP)組26例。所有病例的診斷及分級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胰腺外科學組制訂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1]。納入標準:(1):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且在發(fā)病24 h內(nèi)入院治療;(2):在采取靜脈血前,患者為經(jīng)過任何抗感染治療;(3):患者無其他部位感染,排除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排除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等嚴重心、肝、腎、肺疾病。所有患者均知曉本研究目的、意義及過程,簽署知情同意書。3組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常規(guī)檢查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內(nèi)取外周靜脈血3 mL,EDTA抗凝,采用全自動分析儀(希森美康,日本)進行全血分析,包括: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等,采用配套試劑盒,由高年資檢驗師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當天儀器及試劑均在控。
1.2.2 病情評估方法參考相關文獻[4],對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采用APACHEⅡ評分進行評估。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描述,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NLR與APACHEⅡ評分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WBC、NLR及APACHEⅡ評分比較在WBC的比較中,MSAP組、SAP組患顯著高于MA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MSAP組與SAP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SAP組患者NLR值高于MAP組、MSA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SAP組NLR顯著高于MAP組(P<0.05);隨著AP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APACHEⅡ評分呈明顯上升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WBC、NLR及APACHEⅡ評分比較
2.2 NLR與APACHEⅡ評分相關性APACHEⅡ評分是一種病情嚴重程度的評價指標,以此評價AP病情,分析結果顯示:NLR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關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 0.572,P=0.006)。
AP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復雜的全身炎癥性疾病,是目前臨床上的一種多發(fā)疾病。其中SAP因其發(fā)病迅速、病發(fā)癥多、死亡率高,已成為困擾臨床工作者的一大難題,早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所導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和后期繼發(fā)胰腺感染是導致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及時診斷并采取合適治療,將影響患者預后,甚至造成生命危險[5]。因此對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快速、準確的判斷對其治療方法的選擇及預后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目前存在著多種評估方法,包括評分系統(tǒng)、影像學檢查、實驗室生化指標等,常用的方法有APACHEⅡ、Ranson、BISAP評分系統(tǒng)、CT、MRI檢查、外周血WBC、CRP等,但這些方法都各有其自身的側重性和局限性,無法全面準確地評估AP的嚴重程度,因此我們的任務是尋找一種更為有效且全面的方法以運用到AP診治的臨床工作中[6]。
AP作為一種全身炎癥反應性疾病,有多種炎癥細胞及炎性因子參與到了其致病及疾病發(fā)展的過程中。有研究證明AP時大鼠白細胞總數(shù)、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絕對數(shù)減少,同時釋放IL-1、IL-6、IL-10、TNF-α等炎性因子,證明AP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免疫系統(tǒng)的紊亂[7]。雖然目前多用WBC作為AP病情判定的指標,但是WBC會受到許多生理及病理條件的干擾而影響其判斷的準確性。而中性粒細胞作為白細胞的主要成份,是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的重要細胞,同時也是組織壞死級聯(lián)反應的重要起始因子,在AP早期即呈現(xiàn)出明顯增多的趨勢,這是因為正常情況下的中性粒細胞凋亡過程被減緩,導致大量激活的中性粒細胞在組織局部聚集,持續(xù)引起微血管損傷,加重全身炎癥反應[8]。與之相反的是,淋巴細胞在AP中的主要功能是調(diào)節(jié)及緩解非特異性炎癥反應過程,其數(shù)量的減少主要與凋亡及其功能障礙相關,另外也與中性粒細胞的相對增加有關[9-10]。因此,NLR較WBC能夠更準確地預測AP的嚴重程度。在本研究中,3組病情嚴重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間NLR水平存在差異:隨著AP患者病情加重,NLR水平與WBC以及APACHEⅡ評分類似,都有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NLR可以作為AP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指標。本研究還分析了NLR與APACHEⅡ評分相關性,結果顯示二者呈顯著正相關。提示隨著AP嚴重程度的變化,NLR也存在變化,并且與病情呈相關性。
綜上所述,NLR對AP嚴重性的預測具有較高價值,是AP嚴重性預測的敏感、準確、簡便、價廉的早期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1):50-53.
[2]雷衍軍,王湘英.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及預后評估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19(6):1060-1063.
[3]Azab B,Jaglall N,Atallah JP,et a1.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s a predictor of adverse outcome of acute panereatitis[J].Pancreatology,2011,11(4):445-452.
[4]呂遠軍,劉健培.血清和肽素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和預后判斷作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16):2658-2660.
[5]張杰偉,曾仕平,莊桂鳳,等.復方丹參聯(lián)合清胰湯生長抑素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2,41(17):1751-1753.
[6]李新,晁康,姚佳燕,等.急性胰腺炎床旁嚴重度指數(shù)和無害性胰腺炎評分對急性胰腺炎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3,13(3):157-161.
[7]薜亮,韓福剛,解云川.CT與MRI評估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現(xiàn)狀與進展[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6,32(3):459-461.
[8]鄭吉敏,張建,高俊茶.BISAP評分聯(lián)合C反應蛋白對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早期評估價值[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5,95(12):925-928.
[9]王皓,王昀,田青山,等急性胰腺炎大鼠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J].河北醫(yī)藥,2013,9(35):2574-2576.
[10]方力爭,林玲,陳麗英,等.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性粒細胞凋亡的意義[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5,25(3):228-2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