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群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吃泡面。
據(jù)老媽講述,在幼兒園時期我就表現(xiàn)出對泡面瘋狂的鐘愛。有時候大人不在家,我就冒著摔斷胳膊的危險把兩個小板凳放在一起踩上去,偷吃被放在極高處的泡面,還有泡面袋中的各種調(diào)料。
往事不堪回首。老媽那時也很崩潰,想了各種辦法禁止我吃。但沒想到呵斥和罰站卻導致我更加喜歡吃泡面。這一喜歡,就是二十年。
求學的時光里尤愛泡面,尤其高三那年,為了節(jié)約時間晚上常吃泡面。記得有天晚自習學校停電,我在宿舍里一邊泡著方便面,一邊舉著手電筒背英語單詞。那晚正好背到instant noodle(泡面),覺得真是應景。在那一段孤軍奮戰(zhàn)的日子里,泡面是一種陪伴。
后來上了大學,進學生會忙各種工作,心情不好的時候總覺得吃泡面會開心一點,我也是在那段時間才想明白,吃泡面其實就是孤獨的一種表現(xiàn)啊。
因為沒有一群人的火鍋,所以才一個人吃泡面。這終究是一個人才會做的事情。
前些日子,朋友圈里瘋狂轉(zhuǎn)載著孤獨等級的測試表,從一個人吃飯,到一個人去游樂場,再至一個人去醫(yī)院做手術(shù),級級程度加深。
在孤獨八級患者的我看來,孤獨大概就是前任寄來喜帖時自己仍是只單身狗;是發(fā)燒到頭昏還要掙扎到廚房給自己煮碗粥;是分明通訊錄里有許多朋友,但真正遇到難事卻不知道該打給誰。當然,也是深夜里泡給自己的一碗方便面。
在古漢語詞典里,“孤”的本義是幼而無父,“獨”則是老而無子。孤獨最初的含義其實是失去最摯愛的親人,換言之,就是少了親密的人的陪伴。這是非常貼切的一個詞,我們學習工作的時間越久便越會發(fā)現(xiàn),再多優(yōu)異成績的取得都不及一個可以相伴左右的人。
一個人有再多的成就,其目的還是被別人肯定。如果離開了人群,一切成績將變得毫無意義。在這個所謂人群的定義里,家人和朋友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工作兩個月以來,這種感覺變得越加深刻。報社的工作有時要加班,有天晚上下班前,一個本地實習生的老媽不停地給她打電話,催她回家吃飯;從6點半催到7點半,我聽得心里煩躁,于是就讓她先走。那天晚上,我自個兒加班到十一點,出去的時候路燈都滅了。回到宿舍,簡單地給自己煮了碗泡面,眼淚卻禁不住往下流。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工作生活,起初都是艱難的。一個人的城市里,看不到溫暖和熟悉,那些在夜晚才隱隱閃現(xiàn)的傷口嚙噬著心里最脆弱的一塊叫做孤獨的東西。
沒有一個異鄉(xiāng)人可以逃過這份折磨。熬得過去會收獲朋友甚至家人,熬不過去這座城市便又多了一位孤獨者。
有人說,孤獨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是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的必經(jīng)之路。但是當下社會卻有著對孤獨者由來已久的歧視。
自古以來人就是群居的動物,于是但凡有個人長期獨來獨往,或者到了適婚年齡卻沒有結(jié)婚,周圍就會有一大堆口水襲來,質(zhì)問為什么孤單著生活。
或許這真的沒什么復雜的原因,只是簡單地想自己一個人過。與其勉強擠進不屬于我的另一個世界,還不如一個人逍遙自在。
孤獨的本質(zhì)就是無人陪伴,而孤獨者卻又偏偏是生性驕傲的,寧可無人相伴也不要因寂寞而糾纏。一群人的火鍋固然熱鬧,但如果我生來就不喜歡清湯紅油,倒不如一碗泡面吃得爽快。
在無數(shù)孤獨的日子里,人最該學會的還是愛惜自己。不違背內(nèi)心最初的喜愛,也就不會辜負那些曾經(jīng)吃下的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