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晶
新課改以來,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數量增加了,高考對文言文的考查也更加重視。但現(xiàn)實的文言文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文言文脫離現(xiàn)代語言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產生畏難情緒,學習興趣不高。加之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課堂上經常是教師講學生記,應試為主,枯燥沉悶。這些都影響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基于這樣的現(xiàn)實背景,我們應重視提升文言教學的質效,探索文言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一、改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笨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古文課,如果沒有興趣為先導,那對學生來說將是枯燥無味的被動接受。教學中運用行之有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出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
如《滕王閣序》一課,教師可以王勃的身世故事導入:“少年才子,英年早逝,留下傳世杰作訴說他的苦悶失落與追求,這到底是怎樣一篇文章呢?”導入巧設懸念,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而欓T宴》一課,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預習查找相關歷史資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基本了解,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會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與期待,渴望在課堂上驗證或展現(xiàn)自己的預習結果,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了解后再去學習,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疏通文意方面也更加高效,提高了課堂效率。深入理解文本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播放電影視頻片段,將學生帶入到歷史情境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宴會的殺機重重,把握人物性格,從而有效突破重難點,打造更加有效、高效的課堂。
二、加強知識積累,提高學習能力
文言文涉及眾多文史知識、典籍知識、語言知識等,每篇文章的文下注釋中都包含著豐富的知識信息,如背景介紹、作家作品常識、歷史典故、語言知識點等?!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文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被浗贪娓咧斜匦拚n本中的“單元活動”與“點擊鏈接”中有對文言知識的集中闡述,如粵教版教材必修1中的文言實詞1,必修2中的文言虛詞的整理積累和文言虛詞1,必修4中的常見文言句式整理積累和文言實詞2及文言文前置句,必修5中的古文今讀、文言虛詞2等。
如先秦散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先秦時期的學說流派及其思想體系,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與演變;唐宋散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窺見古代散文的繁榮面貌,領略山水游記的山水畫卷與文化關懷,領略傳記的歷史印記與人生感悟,領略古代書信的不拘一格與率性坦誠……
再如《游褒禪山記》一文中多次出現(xiàn)“其”“以”等字,因此,教師在課上就可以對這兩個文言虛詞的用法進行集中的歸納講解,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認知。通過日積月累,高考考綱要求的18個文言虛詞以及實詞、句式等其他知識點,便可逐一突破。作為教師,應把文言學習中的各類知識積累貫穿于教學始終,而且要做到經常性的歸納積累、舉一反三,最終幫助學生實現(xiàn)熟練掌握、自由運用,進而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理解鑒賞能力等學習能力。
三、深入挖掘教材,提升綜合素質
深入挖掘文言課文的深層內涵,能夠充分發(fā)揮文言文教學的育人功能,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生境界,健全人格品質,提高綜合素質。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教育應服務于人生全程?!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闭Z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兼具的學科特點,使其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之外,具有得天獨厚的育人優(yōu)勢,可以教會學生為人處事,認知自然、社會。古代文學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蘊藏著寶貴的精神財富,滋養(yǎng)著民族精神,文化積淀深厚,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文言文學習自然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鏈條。
《阿房宮賦》闡釋了天下興亡的道理,流淌著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赤壁賦》傳達著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妻書》彰顯著為同胞爭取自由幸福而犧牲自我的崇高革命精神;《逍遙游》可以窺見道家學說的思想面貌與境界;《蘭亭集序》表達著對生命的珍視和對人生、自然的熱愛與執(zhí)著,思考著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進行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勸學》《師說》可以借先賢之口告訴學生重視學習、理解學習的意義、端正學習態(tài)度;《陳情表》表達著感人至深的孝順祖母的衷情;《孔孟兩章》用先賢的思想智慧啟迪心靈。可見,在文言文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內涵,不但能讓學生積累文化知識,學會如何閱讀鑒賞文言文,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傳承民族精神品質,豐富人生經驗,感受情感共鳴,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康的人格個性,實現(xiàn)精神成長,發(fā)揮出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文言文教學的價值與境界。
四、拓展延伸教學,擴大閱讀視野
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文言文閱讀從課內拓展到課外,擴大閱讀量,增加知識儲備,積淀語文素養(yǎng),提高閱讀能力,在更寬廣的領域發(fā)揮文言文教學的效果和影響力。
陶行知說過:“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學生自能讀書。”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碧K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苯處煴仨氉叱鑫难晕慕虒W課堂,引導學生走進更廣闊的古文閱讀的海洋,去汲取文學養(yǎng)料。
教師可以通過開設閱讀講座、組織經典誦讀活動、在班級設立圖書角、印發(fā)教育部中學生必讀書目導讀等方式,拓展古文的課外閱讀內容。如在經典誦讀活動中,為了讀好一篇文章,學生主動去找老師請教,去自己查閱資料,去學習誦讀方法,去閱讀相關的文章,既積累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在教授蘇軾的《赤壁賦》時,用蘇軾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去閱讀蘇軾的其他作品以及蘇軾的傳記,通過拓展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閱讀積累,積淀文化底蘊,使學生學會閱讀文言文,愛上文言文,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的延伸拓展,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教學境界。
總之,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傳授閱讀方法、積累文言知識、擴大閱讀視野,使學生具備閱讀能力,學會閱讀文言文,從中提升綜合素質,最終有所收獲。
作者單位: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體育運動學校(5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