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古麗·烏斯曼
【摘要】為使智障兒童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立足于社會,需要努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也是極具社會意義的事情。
【關鍵詞】智障兒童 生活行為習慣 現(xiàn)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14-01
就目前而言,智障兒童生活行為與自理能力總體狀況較好,但依然還存在一些待解決的難題,相關的特殊學校還需要一如既往地尋求新方法來改善智障兒童安全意識、社會交際、環(huán)境適應等方面的狀況,具體措施有:根據(jù)智障兒童自身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開展多元活動,搭建課外學習平臺;做到各科滲透,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課堂訓練網(wǎng)絡。
1.智障兒童生活行為與自理能力現(xiàn)狀
智障兒童自理能力總體較好,具體如下:(1)就餐方面:餓了會主動告訴監(jiān)護人員自己想吃東西;在吃飯的時候,也不需要別人喂,可以自己獨立使用叉子或者勺子,部分智障兒童還能使用筷子吃飯;在監(jiān)護人員的照看下,不會把飯、菜弄到衣服上。(2)著裝方面:基本能夠自己獨立地穿衣服、褲子,穿鞋子時很難區(qū)分左右腳,需要監(jiān)護人員幫忙才能穿對。(3)個人衛(wèi)生方面:能夠自己洗臉、刷牙、洗腳,但整個過程需要監(jiān)護人員監(jiān)督完成。(4)如廁方面:自己要上廁所時會主動告訴監(jiān)護人員,尋求他們的幫助,知道自己該進哪一間衛(wèi)生間,但是需要監(jiān)護人員幫助擦屁股。
智障兒童社會生活等相關自理能力較弱,具體如下:(1)安全意識方面:安全意識較弱,不知道小刀、剪刀這些尖銳的東西會傷害到自己,也不知道電源很危險。自己爬樓梯時很容易摔倒。(2)社會人際方面:自控能力差,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與同伴起爭執(zhí)。(3)環(huán)境適應方面:對公共場所、陌生人都很抵觸,不愿和不熟悉的人交流。
2.培養(yǎng)智障兒童養(yǎng)成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方法
2.1根據(jù)智障兒童自身特點, 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
雖然智障兒童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是他們和正常兒童一樣,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他們渴望認識世界、感知世界,因此,特殊學校不可以剝奪他們的學習權(quán)力,要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
當然,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尊重智障兒童,善于去挖掘他們各自的特點、優(yōu)點,做到因材施教。他們的記憶力、意志力可能都很差,因此,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要照搬照抄普通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而要形成自己獨特的一套教學方法,幫助智障兒童學習到更多知識。
對智障兒童而言,要將學習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老師耐心地進行“手把手教學”,做到循序漸進。
2.2多元活動,搭建課外學習平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行為習慣也可以從興趣入手,具體如下:(1)開展主題競賽活動??梢栽诿恐芤淮蔚陌鄷n上和每月一次的校會上開展不同形式的趣味競賽活動,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動手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如圍繞“小花,小花,我要和你一起成長”的主題,我校開展了種花、澆水、施肥等競賽活動,還要求老師每天帶著學生在花園里與花草對話,并且及時告知了家長這個活動的活動內(nèi)容、目標,要求家長也能在家陪著孩子一起給花澆水、施肥等,通過課堂訓練、班級競賽等評選出“護花使者”、“護花小園丁”。(2)舉辦社會實踐活動,老師可以將任何一個安全的社會公共場所作為幫助學生成長的課堂。如可以開展“愛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撿垃圾實踐活動,在撿垃圾的過程中,可以教會學生“地上的東西不能吃”、“不可以隨地亂扔垃圾”、“撿完垃圾要洗手”等生活常識,讓他們在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成長。(3)推行“值日班長制度”,讓每位同學都有當班長的機會,老師要親自為當班長的那位同學帶上小紅花,在光榮榜的黑板上貼上他的照片、寫上他的名字,同時,讓他和老師一起監(jiān)督其他同學洗手、吃飯、午睡等,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自理能力會大大提高。
2.3各科滲透,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的課堂訓練網(wǎng)絡
智障兒童先天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他們需要更加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訓練內(nèi)容、流程,這便要求各科老師要相互合作、有機配合,共同策劃出合適智障兒童的訓練項目,具體如下:(1)設置生活化的課程科目。一般智障兒童相關學校設置有文化學習、生活實踐、康復訓練、生活勞動技能等課程,學校要以生活實踐課程為核心,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其次,不能忽略了文化學習課程。(2)確立生活化的課程內(nèi)容。課程內(nèi)容不應該僅僅依靠教材內(nèi)容,而應該從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緊密結(jié)合。(3)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有趣的課堂活動或?qū)W生帶到社會公共場所進行教學,做到課堂訓練與生活訓練相結(jié)合;與此同時,老師還應該做到個人輔導與集體輔導相結(jié)合,課堂訓練與課外輔導相結(jié)合。
2.4家校合力
智障兒童要提高自理能力,僅僅依靠學校是不行的,還需要家人的配合。家庭是智障兒童的主要生活場所,也是訓練和發(fā)揮智障兒童自理能力的最佳場所,一些家長認為他們還很年輕,能夠自己照顧智障兒童;還有一些家長并不愿讓智障兒童自己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穿衣服、上廁所、吃飯等,在他們看來,這只會更浪費時間,讓家里的衛(wèi)生一團糟。這些家長的思想都是不正確的,這是在剝奪智障兒童自由體驗生活的權(quán)利。為提高智障兒童的自理能力,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改變家長錯誤的觀念。學校的各科老師可以輪流進行家訪,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表現(xiàn),并且及時吸收學生在家中的狀況,最重要的是要說服家長,讓家長與學校老師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幫助智障兒童盡可能地提高自理能力,以便能夠獨立生活,畢竟“包辦一切”的父母是無法陪伴孩子一生的。(2)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需要從生活的細節(jié)做起,如在孩子的床頭墻壁上貼一些講解穿衣服、穿褲子、穿襪子步驟的卡通圖,也可以在衛(wèi)生間貼上一些刷牙、洗臉、上廁所的可愛趣味圖,還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兒歌??傊?,智障兒童和正常兒童一樣,他們有著充滿童趣的喜好,家長或?qū)W校都沒有權(quán)利剝奪他們的喜好;與此同時,家長或?qū)W校又不能將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劃上簡單的等號,智障兒童在先天能力方面是明顯低于正常兒童的,家長或?qū)W校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細心,提高他們生活自理能力。
結(jié)語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沒有誰有權(quán)利能夠剝奪他們美好生活的權(quán)利。相反,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他們適應社會出份力,讓他們懷揣著感恩之心去感受生命的尊嚴和價值。
參考文獻:
[1]丁同梅.中重度智障兒童生活能力發(fā)展現(xiàn)狀及制約因素[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3 (5):20-22.
[2]劉全禮,張海叢,郭高展,劉麗,姜雯.特殊教育實踐教學概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