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能寫出富有文化韻味的議論文是學(xué)生具有較高文學(xué)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之一。筆者有幸參加了2016年的江蘇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感觸頗多,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高考作文中深受閱卷者青睞的議論文大多富有文化韻味。這里所說的韻味指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風(fēng)味;議論文的文學(xué)韻味指的是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能夠較為明晰地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些神韻,包括文辭和精神兩個方面。
部分高分作文雖然材料比較單一,一文一人,一文一例,但都取材于傳統(tǒng)的文學(xué)、文化,且能挖深挖透。如全文只寫賈寶玉沖破封建文化的束縛的《周遭緘默,獨自絕唱》(68分)、全文只寫托爾斯泰《復(fù)活》中對東正教文化橫行的沙皇專制的抨擊的《我控訴!》(68分)。此外,單是《紅樓夢》一書就成就了好幾篇高分滿分作文:除了《周遭緘默,獨自絕唱》外,《她的話不多》寫欲逃避封建文化束縛的林黛玉70分,還有一篇分析薛寶釵是被封建傳統(tǒng)禮教牽著走的作文也得了高分。
另有一篇借用了蘇教版必修一讀本(老版)陳四益的《站著讀與跪著讀》的思想,部分文字直接使用了原文作者的觀點: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圣人的話、圣人的著作應(yīng)該站著讀,不可以跪著讀。
世人有一種書,叫做“圣人書”。這種書似乎有一種“通用”的讀法,叫做“跪著讀”。不管是孔孟老莊這些欽定圣人,還是李白杜甫這些行業(yè)圣人,對于他們的言論或作品,世人多是唯唯諾諾,只能拍手說好,而莫敢支吾。
可是我要說,對圣人書,何妨發(fā)問,詰難,甚至指摘。正如,王充所言:“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理?”對于世人多不言語,多不敢言語之處,何妨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選自《如何讀“圣人書”》65分)
又如這篇書信體佳作片段:
我湊到你身邊,摸摸你的頭,陪你一起去看那張學(xué)案,是一篇古文。我問你怎么了,你皺著眉頭,在“廣暫騰,推胡兒于馬下”這一行字下又劃上一條重重的線,仰起頭,問我不覺得這樣太殘忍了嗎?我沒有回答你,你失望地低下頭,嘆了口氣。
這篇書信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是一位母親寫給女兒的,從女兒學(xué)習(xí)《史記選讀》之《李將軍列傳》一文中的片段場景開始寫起,然后和女兒談文學(xué),談社會,談個性。形散而神不散,卻很好地把母親期待并鼓勵女兒“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彰顯個性,說自己想說的話”的中心表達(dá)了出來,情感真摯,親情、理性融為一體,受到閱卷者青睞。本文最大的亮點就是開篇就能回顧中國傳統(tǒng)史學(xué)著作《史記》中的片段場景,富有文學(xué)韻味,讓閱卷者眼前一亮。
富有文化韻味不僅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文學(xué)作品及理論上,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作、瓷器、雕像等藝術(shù)作品也能體現(xiàn)。如下文就能將兩者很好地融合。
無意中翻到馬遠(yuǎn)的《寒江獨釣圖》,幾點水紋,幾抹殘云。一扁舟,一釣叟,除此之外,滿卷皆虛空。
留白是與前人的叫板。南宋馬遠(yuǎn)與夏圭,人稱馬一角、夏半邊,尤善留白。而宋前的山水畫師,大多是事無巨細(xì),皆一一列舉下來。怕是遠(yuǎn)處草叢中幾塊石子,幾塊污穢的牛糞,前人也會一絲不茍地記錄下來,裝裱以登大雅之堂。布滿畫紙的山水,自然也有它的美,碧水藍(lán)天,枯藤怪石,強烈的視覺沖擊,喂飽了千年來中國人的審美。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圖》,一千多人物,雕梁畫棟,飛橋屋檐,美、大氣。但馬遠(yuǎn)與夏圭偏不受這耗盡精力體力的活兒。再者,前人已留下大量如此詳盡的山水,再走這條路,恐怕歷史上只會多兩個無名的山水畫師,卻少了“馬一角”、“夏半邊”。
……
國學(xué)大師陳寅恪不正是這樣的人嗎?面對一個妓女,他不似別人一樣心懷芥蒂,以別樣目光看她。而是在目盲情況下口述百萬字巨著《柳如是別傳》。這是個性與創(chuàng)新,也是對人性的敬重。
同樣,韓干,那個畫馬的宮廷畫師,親自入馬廄,與馬兒共同生活,不聽從老師的勸誡,才成就了《照夜白》。韓干的馬,大多腰體肥圓,怒目圓睜,沒有以往畫師的瘦馬,病不啦嘰的。魯迅先生的話尤在身邊縈繞,“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笔橇?,只有于雜草叢生處辟蹊徑,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莊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為為人記住的開路人,才能成為有個性的個體,才能成為馬遠(yuǎn)、夏圭,陳寅恪和韓干……(選自《我言秋日勝春朝》68分)
此文所用的材料均屬于文學(xué)、藝術(shù)領(lǐng)域,且多是其他考生連看都沒看到過的,更不用說積累甚至運用到高考作文中去了。專家點評為:“作者閑處落筆,悠閑從容地從《寒江獨釣圖》起筆漫談,材料援引豐富妥帖。從馬遠(yuǎn)、夏圭、韓干到陳寅恪、魯迅等,古今史料,盡顯風(fēng)流?!?/p>
總之,有點文化內(nèi)涵的材料會占上風(fēng),如陳寅恪的“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馬丁·路德·金為黑人、人權(quán)發(fā)言,魏征正直上書勸諫,盛唐時期的政治開明讓文人能說話,不加約束,故能成就盛世,林黛玉《葬花吟》透出對世俗封建文化禮教的不滿與控訴,等等。
總之,高考作文要有點文化韻味,而厚積才能薄發(fā),考生平時應(yīng)多積累一些文學(xué)文化味較濃的素材或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在考場上寫出一篇富有文化韻味的文章,獲得閱卷教師的青睞。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學(xué)(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