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漢陽區(qū)快活嶺小學 潘 霞
我教《梅花魂》
■ 武漢市漢陽區(qū)快活嶺小學 潘 霞
《梅花魂》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24課,筆者主要從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教學背景分析、教學過程、板書設(shè)計和教學反思五個方面把握該課。
語文的基本功能是學習語言,培養(yǎng)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閱讀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感悟到表達的精妙,在培養(yǎng)語感、整體把握能力、領(lǐng)悟讀法上下功夫。把教學重點堅定不移地鉚定在理解、品味語言上。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這篇課文由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本文敘述了外祖父教“我”讀詩詞而流淚,因“我”弄臟墨梅圖而生氣,得知自己不能回國而痛哭,臨別贈我墨梅圖和梅花手絹這五件事,刻畫了一位長年飄泊在外,最后葬身異國的華僑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他一片赤誠的愛國之情,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于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如梅花,堅貞不移,雖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不變的是中國心。
這篇文章,感情深刻而含蓄,重在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xiāng)意,領(lǐng)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進行相應(yīng)的語言積累。
(二)學情分析
《梅花魂》這篇課文共寫了五件事,根據(jù)我對學生的了解,理解梅花魂的含義將是教學的難點。為此,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變序教學法,并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讓學生在進行語文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知識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自然生成。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梅花魂”的含義。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熱愛祖國的中國心。
(四)教學重點
1.理解課題“梅花魂”不僅象征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也象征了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即教學難點)
2.創(chuàng)設(shè)良好氛圍,體會外祖父深沉的眷戀祖國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梅花魂》是一篇敘事散文,結(jié)合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手法,筆者安排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欣賞導入,課題生疑問梅花
結(jié)合課題,我從圖畫入手,課件出示雪梅圖,讓學生說說對梅花的了解,談?wù)劰沤裰型鈱γ坊ǖ脑u價。然后齊讀課題,質(zhì)疑課題。
我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從梅花入手直奔主題,讓學生針對課題學會質(zhì)疑,在對梅花有了大致了解后,帶著疑問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全文大意,從而將自己初步的情感體驗與文本結(jié)合起來,奠定初步的學文基調(diào)。
(二)品味語言,感悟深深解梅花
(1)通過自由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是提取文章脈絡(luò)的好時機,我會請學生說說作者圍繞梅花回憶了哪五件事?老師提煉,課件及時顯示五件事的小標題。
(2)再讀課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特別喜愛?這樣設(shè)計目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理解,是想讓學生在朗讀中學會捉住重點去讀,讀重點,重點讀,以讀突破難點。
(3)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學生應(yīng)該不難找到第三段是寫外公特別喜歡梅花,我再讓學生找出哪些詞能體現(xiàn)外公對墨梅圖特別重視。重點詞找到了,再反復朗讀重點句子,體會墨梅在外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難了。
設(shè)計意圖:這一段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義,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了解字詞的作用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并為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4)經(jīng)過上一步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后,讓學生再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外祖父幾次落淚?找出相關(guān)語句讀讀,想想他因何而落淚?從而讓學生從重點句子中體會這幾次落淚表達了外祖父怎樣的情感。并引導學生用朗讀的形式讀出這種情感,有了這個感情基礎(chǔ),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梅花與外公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體會出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如梅花,堅貞不移,雖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不變的是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5)接下來過渡到文章13自然段由老師范讀“贈梅花圖”一段中描寫梅花品格的句子,重點體會四個“愈”、三個“最”,一個“不管……都……”的句式,讓學生品讀,提出外祖父愛梅實際愛的什么?學生們回答后,提出“魂”的含義是什么?并在“魂”字的下面板書“精神”兩個字。
設(shè)計意圖:這樣的設(shè)計讓學生了解了外祖父喜歡梅花的深層含義,在品詞讀句中突破了難點,理解了“魂”字的內(nèi)涵,隨著情感的升華自然而然地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顆愛國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從而感受到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于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的身上。讓學生在學文的探究過程中不僅積累了語言,而且感悟了人物的愛國情,思鄉(xiāng)意,情感得到了深層的體驗。
(6)當學生從外祖父身上明白梅花的精神時,老師播放歌曲《紅梅贊》。同時深情朗誦導語,讓學生們知道,歌曲唱的是梅花,實際是在贊美江姐。
設(shè)計意圖: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紅梅,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高度贊美的歌詞,聲情并茂的導語,瞬間激起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對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感情得到升華。
(7)接著,進行更深一層的情感拓展,老師追問,梅花這種最有品格,最有骨氣,最有靈魂的精神代表的是什么?要讓學生在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情的渲染下自己感悟:是指那堅貞不屈的中國人。
重點指導朗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梅花一樣?!?/p>
討論: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讓他們明白正是這些有氣節(jié)的人用他們的畢生精力甚至生命鑄造了偉大的中華魂,使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不斷進步和強大。
再回過頭看標題,寫出梅花的精神:不管……都……
教師相機提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提醒學生在以后寫作文時可以借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13自然段,將學生的情感在朗讀中推向高潮。
設(shè)計意圖:通過以上的學習,在充分了解梅花的品格后,深入挖掘“魂”的含義,理解了梅花的象征意義,巧妙地將物(花)與人聯(lián)系在一起,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激發(fā)學生對梅花、對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的敬佩之情,圓滿完成本課的情感目標。
(三)自學交流,情到深處哭梅花
1.欣賞香港著名歌星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感受那強烈的海外赤子之心。
2.你能從這首歌的歌詞里找到外祖父的影子嗎?請從課文里找到與歌詞相對應(yīng)的句子。體會外祖父那顆赤誠的愛國心。
3.學生自由讀課文,在文中勾畫語句,做批注,還可以交流討論。
4.學生交流。根據(jù)“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學生自然的找到外祖父的幾次落淚,作為一個中國人,血管里流動著是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著是一顆中國心,在外漂泊多年了,是多么想念自己的祖國。
設(shè)計意圖:通過以上的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創(chuàng)設(shè)良好氛圍,再次體會老人深沉的眷戀祖國之情。
(四)教師結(jié)語,呼喚學生愛梅花
朵朵梅花寄深情,情有獨鐘因愛國。一位老人,不管離開祖國多久,眷戀之心,熱愛之情始終如一,如此深沉,如此執(zhí)著,實在讓人感動,作為朝氣蓬勃的小學生,我們更應(yīng)該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努力學習,積極進取,滿懷理想,報效祖國!
設(shè)計意圖:這激情洋溢的話語一個目的是總結(jié)全文,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希望每個學生都愛梅花,做像梅花那樣的中國人。
我采用了詞語式板書,這樣的板書設(shè)計突出課堂所講重點,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看即懂,看到板書就能夠明白所講內(nèi)容及文章重點。
教學完這篇課文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精神飽滿,以情催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因此,我用充滿激情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化難為易,以歌解情
理解“梅花魂”和體會愛國情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兩個點,我分別選了兩首歌。欣賞《紅梅贊》,實現(xiàn)由花到人的遷移,從而理解梅花魂的含義。播放《我的中國心》這首歌,聯(lián)系歌詞,讓學生自學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次大膽嘗試,筆者認為是本節(jié)課中最大的亮點。
當然本次教學也存在著不足,那就是朗讀不夠充分,注重了齊讀的教學,但缺乏多種形式的朗讀。
責任編輯 鄭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