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梅
一、導語
一闋著名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道盡了貶謫黃州的蘇軾的高潔和難言的孤獨,正是這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在無法對話的地方尋找對話,于是對話也一定會變得異乎尋常。今天,大家一起來鑒賞他的名篇《念奴嬌 赤壁懷古》。
學習詩歌,重在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情境感染是進入鑒賞的關(guān)鍵,所以上課伊始,就要使用詩化的語言將學生引入詩歌的情境中。同時,還要結(jié)合詩人的處境,并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明確詠史懷古詩的題材。
二、指導朗讀,正音,讀出氣勢
誦讀是學習語文的主要手段,要讓學生在吟誦中走進文本。所以,第一步就應該指導學生朗讀,正音,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朗讀中的問題。學生明白了應該讀出豪放的風格,教師應該順勢設(shè)疑:你怎么看出本詩是豪放的風格?
學情分析:學生的認知并非來自文本,而是熟悉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是先入為主的標簽化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理解豪放派作品及其風格,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走入文本進行閱讀。
三、研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nèi)容
1.《念奴嬌 赤壁懷古》一詞分上下闋: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即景抒懷,引發(fā)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下闋著重寫人,并借對周瑜的仰慕,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jié)?!赌钆珛?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頌了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了作者個人貶謫失意、功業(yè)無成的感慨。結(jié)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使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掙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2.詞中借詠史抒發(fā)壯志難酬的郁悶。而這首詞被公認為豪放詞派的代表作,“豪放”風格表現(xiàn)在哪里呢?首先,表現(xiàn)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向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由此學生質(zhì)疑:三國豪杰無數(shù),為什么偏偏選中周瑜?上闋彰顯豪放氣象,詞尾卻慨嘆“人生如夢”?在解決難點問題時,一要緊扣文本,二要利用預習時已搜尋積累的資料。在周瑜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對三國人才輩出的時代很向往,但為什么尤其艷羨周瑜?有的學生問:“多情應笑我”是否與豪壯情調(diào)相抵觸?在此基礎(chǔ)上突破難點:上闋彰顯豪放氣象,詞尾卻慨嘆“人生如夢”。這個問題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要利用文本,聯(lián)系蘇軾的其他作品,并借助找到的相關(guān)資料來解決。
四、點撥
蘇軾在殘酷兇險的人生搏斗中,既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節(jié)操,又能應付紛至沓來的外部打擊,而且使主觀精神不至于崩潰。原因在于,他在儒學的基礎(chǔ)上染佛、道,并把儒、佛、道三家哲學結(jié)合起來。佛、道思想使他觀察問題比較圓融通達,常能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來解脫人生的憂患和苦惱,同時,原有的儒家思想又使他堅持理想,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這樣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使得他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具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恒魅力。
五、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結(jié)合蘇軾的思想、遭遇理解文本,同時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又加深了學生對蘇軾的了解。使學生走進作品和詩人內(nèi)心,讀懂這場孤獨曠世的與自然和古人的對話,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把握蘇軾的作品風格,從而以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鑒賞詩歌,真正讀懂作品,讀懂詩人。在鑒賞詩歌方面,要引導學生把握從意象入手的鑒賞方法,了解情與景是如何有機結(jié)合的。注意知識遷移,用已經(jīng)積累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獲得鑒賞體驗。鑒賞詩歌就要學會感悟,學會鑒賞,學會評價。
六、拓展研究
1.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詩人,人們常常說起豪放派就想到蘇軾,而說到蘇軾自然會想到豪放派。其實,蘇軾也有婉約的一面,他悼念妻子的那首《江城子》,便讓人們領(lǐng)略到了他纏綿的情意、凄婉的情調(diào)。布置學生課下以主題研究的方式,自主探究交流,進而全面掌握蘇軾的作品和思想。
2.蘇軾才華橫溢,但受到莫名的排擠。自古以來,多少有志之士常常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試比較陸游的《訴衷情》和辛棄疾的《破陣子》,談談面對失意應該如何處事。
3.學了《念奴嬌 赤壁懷古》,領(lǐng)略了蘇軾的豪放詞風。有人說:蘇詞“短于情”,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課后推薦大家鑒賞蘇軾的《江城子》 ,并選擇其中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方面感受最深的一點,寫出鑒賞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