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東++李利娟
摘 要:吉本芭娜娜,日本當代最受歡迎的女性作家之一,自幼酷愛文學并嘗試寫作,以小說《廚房》為開端,她先后創(chuàng)作了多部小說,在日本掀起罕見的“芭娜娜熱”。她的作品多以“夢境”和“死亡”為主題,被譽為“夜的三部曲”的小說集《白河夜船》[1]也不例外,本文通過分析小說《白河夜船》,解析“現(xiàn)實與夢境”這一主題,并進一步探討小說《白河夜船》中暗含的女性職業(yè)觀及小說給人們帶來的心靈鼓舞。
關(guān)鍵詞:吉本芭娜娜;《白河夜船》;現(xiàn)實與夢境;女性職業(yè)觀;心靈鼓舞
作者簡介:劉少東,男,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中日關(guān)系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史學博士;李利娟,女,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語文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1--02
吉本芭娜娜作為八十年代在日本文壇脫穎而出的女作家,深受廣大青年讀著的歡迎。她筆下的主人公總是在各種紛繁復雜的境遇中,遭受打擊和痛苦,徘徊在生與死的邊緣,但最終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勇敢地直面人生。
本文擬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對作品中的現(xiàn)實與夢境進行分析,解讀作品主人公怎樣在“生與死”的這一亙古不變的主題中得到救贖。并深刻挖掘作品中暗含的女性職業(yè)觀,闡述作品給處于都市中的人們帶來的積極作用。
一、情節(jié)回望
“白河”也作“白川”,二者日語發(fā)音相同,是一個地名,指京都北部鴨川以東至東山之間的區(qū)域。在日本辭典『広辭苑』中,收有“白川夜船”一詞。據(jù)說,有個人假稱去過京都,當被問起“白川”怎么樣時,那人誤以為“白川”是河流的名稱,于是信口回答道:因夜里乘船而過,不知道是什么樣子。這個故事表示了兩種意思:(1),實際上沒有看見,卻裝作看見了。(2),因熟睡而不知前后之事。后來,又用它來形容“死睡”、“暴睡”的狀態(tài)。這篇小說,正是借第二種意義來表達睡眠主題的。[2]
在小說《白河夜船》中,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為讀者描述了少女寺子在步入社會之初,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巖永,而巖永的妻子因車禍成了植物人,“正直”的巖永又不愿意在這個時候和妻子離婚,寺子只能在感受巖永內(nèi)心壓力和痛苦的同時,在無望、空虛中等待。好友詩織的突然自殺身亡又給她帶來巨大打擊。她漸漸不愿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不分晝夜地沉溺在睡眠中,忘卻和逃避一切。而她在睡夢中偶遇“植物人”的經(jīng)歷,讓寺子重新燃起希望。
二、《白河夜船》之現(xiàn)實與夢境
弗洛伊德認為:人們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很多的性動力過于強烈而無法抑制,但又由于各種客觀或主觀條件受限而無法獲得滿足時,將通過各種幻想或文化追求來獲得滿足。他說:“任何一種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意識性的精神過程和無意識性的精神進程進行復雜互動的結(jié)果,因此可以運用精神分析的手段予以闡釋?!盵3]
小說主人公寺子現(xiàn)實中戀愛受挫、好友詩織自殺,都給寺子造成巨大打擊。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事,人們往往借助夢境加以改造,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弗洛伊德將此稱為“第二個心理步驟”[4]。寺子說:“要是現(xiàn)在有人肯向我保證說,我們倆目前的這種行為是真正的戀愛的話,我恐怕會覺得一塊大石頭落下來?!盵5]無疑,這里的“有人”是指巖永的植物人妻子,寺子覺得內(nèi)心不安與恐慌,愛情得不到祝福與首肯。因此在夢中,她夢到了一個高中生女孩告訴自己應(yīng)該去車站買一份求職報紙,女高中生最后說“你應(yīng)該知道我是誰了吧”,而經(jīng)過證實,她與植物人妻子年輕時的形象吻合。暗示自己與巖永的愛情已得到巖永妻子的認可。這與弗洛伊德的“隱夢”理論相吻合,寺子在現(xiàn)實中急需植物人妻子首肯自己的愛情,而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因此只有借助夢境來達到目的??此茐艟?,實為現(xiàn)實的產(chǎn)物,而夢境,成為神秘力量展現(xiàn)的舞臺,成為人物重新振作的契機,這亦體現(xiàn)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寺子聽從女高中生的建議,做了一周兼職,疲憊的一周過后,寺子的生活似乎重新恢復了生機,“覺得手邊也好,整個房間也好,都充盈著一股溫暖,恍惚之間,變得亮堂起來,閃爍出了光輝”[6]。小說最后也以二人幸福地看煙花結(jié)尾,這也暗指,主人公寺子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作品在鼓勵人們面對困難和挫折要勇敢面對的同時,也折射出一些社會問題。
三、《白河夜船》之女性職業(yè)觀
吉本芭娜娜所處的時代,一改父權(quán)主導之習俗,女性地位有了一定提高。且吉本從小生活在一個“思想自由”的家庭里,其父吉本隆明推崇男女平等,這對吉本影響很大。因此她的作品多為女性經(jīng)濟獨立,而淡化男性主導的特征,實則在呼吁提高女性地位、提倡男女平等之觀念。下面以表格為例具體分析。
分析可知:寺子做情婦時,終日無所事事,唯一的事就是等巖永的電話,險些在昏睡中迷失自我。夢中,女高中生說:“今后我肯定無法遇見你了,現(xiàn)在也許是因為你在我非常近的地方,所以遇見你了”。[7]暗示寺子所處的狀態(tài)接近死亡。如果不找工作繼續(xù)昏睡,她很可能就像植物人一樣永遠昏睡。作者意在呼吁女性應(yīng)有工作,不應(yīng)依附于男人,否則容易迷失自我。這就一改日本固有的女性只能為家庭主婦的傳統(tǒng)觀念。工作不僅是女性的經(jīng)濟來源,更是一種精神寄托。
結(jié)語:
在小說《白河夜船》中,吉本芭娜娜從女性的敏銳視角,將主人公的情感和內(nèi)心波動以“做夢”的形式,把其矛盾糾結(jié)的心理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剛踏入社會、惶惑不安的少女的心境刻畫得細致入微,讓讀者仿佛聆聽到主人公孤獨的嘆息,直擊讀者內(nèi)心最柔軟的角落。作者關(guān)注繁華都市中個體生存問題,引領(lǐng)女性在浮華喧囂的社會中探尋自我價值。
吉本的作品,反對父權(quán)制,號召廣大女性應(yīng)出去工作,經(jīng)濟獨立,為女性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思想準備。不僅如此,在她筆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女性無論遇到多大挫折,最終都會走出逆境,這不僅在當時的日本社會,于當今中國,也極具借鑒意義。二十多歲的女孩,剛邁出校門,難免遭受挫折與誘惑,而吉本的作品,鼓勵著這樣一群年輕人,勇敢面對困難,就像作品最后說的,“當我內(nèi)心深處傷痕累累、疲憊不堪的時候,一種莫名的堅強便突然間冒了上來”。[8]
注釋:
[1]小說集《白河夜船》收錄了《白河夜船》、《夜和夜的旅人》、《一種體驗》三篇小說,三篇小說均與“睡眠”和“夜晚”有關(guān),故又被稱為“夜的三部曲”或“睡眠三部曲”。
[2]劉家鑫,《日本當代小說導讀》,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第142頁。
[3](荷)亨克·德·貝格,季廣茂譯,《被誤讀百年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理論及其在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中的應(yīng)用》,金城出版社,2010年6月,第121頁。
[4]第二個心理步驟:指夢的審查制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夢分為顯夢和隱夢,顯夢是我們夢中出現(xiàn)的材料,隱夢是經(jīng)過分析得出的夢者的真實愿望。隱夢所要表達的愿望通常是不被夢的審查制度所允許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夢總是以改裝的形象出現(xiàn),這是夢的審查制度發(fā)揮作用的結(jié)果。
[5]吉本芭娜娜著,徐靜波譯,《白河夜船》,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12月,P4。
[6]吉本芭娜娜著,徐靜波譯,《白河夜船》,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12月,P79。
[7]吉本芭娜娜著,徐靜波譯,《白河夜船》,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12月,P67。
[8]吉本芭娜娜著,徐靜波譯,《白河夜船》,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12月,P82。
參考文獻:
[1]劉家鑫,《日本當代小說導讀》,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荷)亨克·德·貝格,季廣茂譯,《被誤讀百年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理論及其在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中的應(yīng)用》,金城出版社,2010-6。
[3](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李燕譯,《夢的解析》,山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月。
[4]吉本芭娜娜著,徐靜波譯,《白河夜船》,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