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研究魯迅的書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真實、更全面、更立體的魯迅。同時,更重要的是魯迅書信中的內容對我們當下的啟發(fā)意義。本論文從三個方面淺析魯迅書信在當下的意義:一是做人要低姿態(tài);二是國民性的批判仍就有現(xiàn)實意義;三是要關愛孩子,富有愛心。通過淺析這三方面,讓我們懂得研究魯迅在當下依然具有有影響力,仍然有他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魯迅;書信;意義
作者簡介:劉江(1991-),男,陜西榆林人,現(xiàn)為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1-0-02
書信往來是上個世紀主要的通訊方式之一。書信是一種情感語言的載體,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對方更能了解自己的動態(tài)。雖然,隨著科技發(fā)展的日新月異,各種通信設備取代了傳統(tǒng)的書信通訊,但是,書信能夠全面真實地記錄對方對自己的看法,書信到了對方的手里面就不會被自己改動,會被對方保留下來,具有真實性、保留性的特征。而且,書信是彼此真性情的書面表達,魯迅也在他的兩地書序言說:“常聽得有人說,書信是最不掩飾,最顯真面的文章?!盵1]所以,通過魯迅的書信研究,我們可以打破既有的思想觀念,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真實、全面的魯迅。更重要的是,研究魯迅的書信內容,對我們當下的啟發(fā)意義。魯迅給年輕人的信中,他耐心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并且給予他們一些指導和建議,對于當下的啟發(fā),我們現(xiàn)在的文學大師,也應該學習魯迅的這種低姿態(tài),幫年輕作家解疑答惑,并從精神上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對未來懷有信心,有勇氣面對生活的各種困難和挫折。魯迅信中對過國民性的看法,今天而言,我們國民應提高自己的素質。給母親的信中,字字真情,他對兒子海嬰的關愛,告訴我們當下關心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的愛。魯迅被稱為中國的大師,一直到今天,仍為人們所尊重和崇拜。不僅由于他的犀利、冷靜的筆觸表達自身深刻的社會見解,還有一種內在的人格美,深深感染著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們,也鼓舞著當下的年輕人。
一、做人要低姿態(tài)
一九三四年魯迅給蕭軍和蕭紅的回信中,他認真地答復了蕭軍和蕭紅的提問。“1.我的孩子叫海嬰,但他大起來,自己要改的,他的爸爸,就連姓都改掉了。阿菩是我的第三個兄弟的女兒。2.會是開成的,費了許多力;各種消息,報上都不肯登,所以在中國很少人知道。結果并不算壞,各代表回國后都有報告,使世界上更明了了中國的實情。我加入的”[2]魯迅作為當時有名的大作家,并沒有擺架子,面對親年作家的提問,他沒有保留,很自然的,很坦誠的給于他們答復。而且,他很熱情的幫助青年作家。免費的給他們寄書。在一九三五年給蕭軍的信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魯迅對青年熱情的幫助,“又曾寄《新小說》一本,內有金人一本一篇,不知收到否?”[3]試想我們當下的大師,哪里會有魯迅的低姿態(tài)和耐心,從精神或者物資上幫助年輕作家。一九三五年二月九日,魯迅在給蕭軍和蕭紅的信中寫道:“今天已將悄吟太太的那一篇寄給《太白》。余兩篇讓我想一想,擇一個相宜的地方,文學社暫不能寄了,因為先前的兩篇,我就寄給他們,現(xiàn)在還沒有回信。”[4]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來,魯迅對年輕作家的幫助,通過自己的資源幫他們發(fā)表一些文章。雖然魯迅在文章中寫道,自己不是年輕人的導師,因為他怕自己的苦悶精感染他們,但在筆者看來,這是魯迅先生的一種謙虛和低姿態(tài),從更長久的角度看,魯迅不是不想成為年輕人的人生導師,而是由于自己面對這個復雜的國度,復雜的社會,復雜的人際有太多的不滿,他怕他的這種不滿的氣息影響年輕人。無論如何,魯迅先生對待年輕人的低姿態(tài)對于當下的我們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他幫助年輕作家解疑答惑,有時候還能給予他們物資上的幫助,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寫作,并把好的文章推薦給報社發(fā)表。對于當下我們社會中的各類大師,都應該有魯迅的這種低姿態(tài),幫助年輕人,讓他們對于未來充滿信心,面對當下的問題能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有時候大師的一句鼓勵話或許就會改變一個年輕作家的命運。
二、國民素質要提高
在給許廣平的信中,魯迅剖析了中國國民性墮落的原因?!爸袊鴩裥缘膲櫬洌矣X得并不是因為顧家,他們未嘗為‘家設想。最大的病根,是眼光不遠,加以‘卑怯與‘貪婪,但這是歷久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去掉?!盵5]他犀利地指出了國民性墮落的理由,批判國民的眼光不遠,還帶有卑怯和貪婪的劣根性。同時,他也為國民的劣根性開出了自己的藥方,“我對于攻打這些病根的工作,倘有可為,現(xiàn)在還不想放手,但即使有效,也恐很遲,我自己看不見了”魯迅用自己犀利、冷靜的筆尖去揭露當時黑暗的中國,批判國民的這些劣根性,希望國民能正視自己的缺點,革新觀念,做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益的人。但,同時他也意識到,要改變國民的這些缺點,需要經(jīng)歷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無論咋樣,他沒有放棄,還在堅持。就如他說的“我對于攻打這些病根的工作,倘有可為,現(xiàn)在我還不想放手”。魯迅書信中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對當下的社會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二零一一年日本地震福島核泄漏,一些人造謠,食用碘鹽可以防核輻射,從而引發(fā)廣東、浙江、南京等地出現(xiàn)碘鹽搶購現(xiàn)象,在超市既買不到碘鹽,其他鹽也脫銷了,一些商家趁機提價,一包鹽賣到十塊錢。專家說,謠言荒謬,搶購碘鹽毫無意義,最終一場搶購風波就這樣過去了。但,這次搶購風波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思考和反思的空間。碘鹽防輻射有科學依據(jù)嗎?日本的核泄漏對中國的影響大嗎?是否關注電視媒體的報道?
距離魯迅先生逝世八十多年了,我們的國民素質依然沒有多大的提高,如魯迅先生而言,國民的這些缺點改正,需要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對于當下的國人,應該有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反思的意識,而不是盲目的隨大流,沒有自我意識,更要有提高眼力,明辨是非的思想。還有國人現(xiàn)在的冷漠無情,面對老人摔倒不扶,遇到小偷在公共場合偷東西裝作視而不見等現(xiàn)象,我們國人真要多反思自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不是漸行漸遠。魯迅書信中的國民性批判,給我們今天的社會敲了一個深深地警鐘。國民素質的提高,關乎著中國的長期發(fā)展,關乎著中國的國家形象,關乎著中國的未來走向。希望我們國民素質整體提高,更希望我們的中華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
三、要懂得關愛
在魯迅生命的最后八個月里的時間里寫給母親的信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魯迅作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濃郁的人情味。在這十一封信中,我們可以讀到魯迅更多的筆墨是對兒子海嬰的描寫,把孩童時期的海嬰的學習情況、調皮、身體狀況,向母親做了如實的匯報。通過這些話語,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先生的另外一面,他也是一個有著豐富感情的父親。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一日魯迅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海嬰已放假,在家里玩,這一兩天,還不算大鬧。但他考了一個第一,好像小孩子也要擺闊,竟說來說去,附上一箋,上半是他自己寫的,也說著這件事,今附上。他大約已認識了二百字,曾對男說,你如果字寫不出來了,只要問我就是。”[6]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魯迅對兒子海嬰的關愛,對他的學習情況的關注,對他的可愛調皮的描述,處處流露著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疼愛之情。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快節(jié)湊的社會里,年輕的父母為了生活整日的忙碌加班,卻對自己的孩子付出的關愛很少。近期很火的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了》,講述了明星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參加野外生活,增進父子之間的感情。但,在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中,年輕的爸爸們在自己的孩子關愛上,總是缺位的。有時候下班了,他們也會抱著平板在看視頻或玩游戲,或者在玩手機,也很少關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情況、心理狀態(tài)等。偉大的斗士魯迅都會抽出自己的時間關心自己的孩子,給予今天的年輕爸爸們很好的啟發(fā),在工作之余,帶著自己的孩子出去逛逛走走,多和他們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的感情。要懂得關愛孩子,是一種付出,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愛的體現(xiàn)和負責。
注釋:
[1]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88.
[2]蕭軍.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注釋錄[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
[3]王仰晨.魯迅著作出版工作的十年[J].魯迅研究月刊,1999,(11)
[4]蕭軍. 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注釋錄[M].北京:金城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5]王永昌.魯迅著作版本叢談[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6]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88.
參考文獻:
[1]蕭軍.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注釋錄[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
[2]王仰晨.魯迅著作出版工作的十年[J].魯迅研究月刊,1999,(11)
[3]陳漱渝.魯迅版本書話:上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4]王永昌.魯迅著作版本叢談[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5]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