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玉
摘要:改變舊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能符合新課程要求,引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及有助于新的教學方法的實施,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校教學管理體系并注重三個問題。
關鍵詞:新課標;教學管理;管理理念;思考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08-01
新課程標準的新要求,迫使學校教學主管部門去思考新的教學管理。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質,迎接21世紀的快速變遷和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基礎教育正盛行著風行全球的教育改革。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學校教學主管部門應如何引導廣大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接受新課程新的教學理念、新的要求、新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已成為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必須重新審視以往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能符合新課程要求,引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及有助于新的教學方法的實施,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校教學管理體系。因而,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學校管理體系,要注重思考以下方面的問題。
1.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管理理念
"新課標"體系是以鄧小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教育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而現行的學校教學管理則是以"分"為本,盛行應試教育,盛行分數管理。分數是評定學生學業(yè)成績,以及發(fā)展情況的重要依據,也是考查教師教學質量,教學工作成績好與壞的重要指標。分數成了"促進教師工作和學習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并進而異化為"控制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一種極可怕的魔杖"。學校的教學管理和評價盛行分數主義,結果見分不見人,重分不重人。分數管理嚴重扭曲了教學的價值取向,教學工作被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驅動代替了事業(yè)追求,學校的教學管理措施也只是為了追求高分。這種情況下教育管理忽略了"學生才是教育中的主體"、"教育是為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宗旨。因此學校的教學管理必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管理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要一切以學習的主體——學生為中心,從教師為主轉變到以學生為主,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而教學,一切教學都要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2.注重學生個體差異,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它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這揭示了作為教育應滿足學生未來生活的需要,能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要求。這給管理者提出了在管理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新的要求。教學活動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在智力、思維能力上都有獨特的差異,每個人的發(fā)展方向、發(fā)展速度乃至最終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都不同。而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采用"初步了解"、"理解"、"運用"等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講得多,竭力講深講透,將整理好的知識呈現給學生,學生則是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這樣只注重學生知識結果的掌握,而忽略了主體的差異。最后則以"分數"論學生的發(fā)展情況。
3.正確理解"雙基"與"素質"的辯證關系,充分提高學生能力
傳統(tǒng)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因此"新課標"要求改變原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新課標"的這一要求,并沒有否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學生的一般能力應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不能脫離基礎知識和技能去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舍去這個基礎是舍本逐末,就會導致攻克一點不記其余,前功盡棄。例如,在基礎教育的數學課程中,若沒有最起碼的數學基礎知識,哪能談得上提高解題能力,發(fā)展思維想象力。在語文課程中,如想讓學生利用古詩進行想象思維,品味意境,聯想想象,但學生基礎差,連詩句都讀不懂,哪里能品味其意境?因此,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雙基"教育是真正的基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去改掉"雙基"。那么在形成和建立"新課標"下的學校教學管理體系時,要引導廣大教師提高探究和借鑒,把握好"雙基"與提高素質的關系,避免陷入"重教師導引,輕學生主體"、"重創(chuàng)新能力,輕一般基礎"、"重創(chuàng)新結果,輕創(chuàng)新過程"的誤區(qū)。
4.建立教師與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機制,使管理得到質的飛躍
對教師工作的考查、考核與評價,評定是學校教學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對教師的觀念和行為具有最為直接的導向、激勵和控制作用。對學生的評價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出新的動力。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fā)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管理在追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同時,更追求"工作創(chuàng)新有效,和諧共處"的境界,以給工作營造一個尊重人、信任人的環(huán)境。學校領導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關心教師的生活,盡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放手讓教師發(fā)揮創(chuàng)新才能,讓教師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樣,增強了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了"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