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金融界有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伴隨著互聯網一起成長的學生,相比于他們的父輩,在面臨更多的財經機會的同時,也必然會面臨更多的財經風險,以及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打折標語,五花八門的基金、股票、期貨等理財產品。各式各樣新式的名稱、多種多樣的金融服務日漸復雜和廣泛,所有這些是學生日后步入社會所需要面對的。因此,進行財經素養(yǎng)教育,提高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在當下顯得十分重要。PISA 2012新增了財經素養(yǎng)測試,財經素養(yǎng)已經被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列為中小學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在PISA 2012財經素養(yǎng)測試框架中,財經素養(yǎng)被定義為“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個體理解和把握財經概念和金融產品,意識到金融風險和機遇,并做出正確財務決定和采取有效行動以改善財務狀況和實現財富增值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綜合能力”。
我國基礎教育中并未開設專門的財經教育課程。近年來,農林下路小學作為中國財經素養(yǎng)教育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實驗基地,通過項目式課程開發(fā)研究,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景,以數學學科作為突破口,把數學學習還原于現實生活,以數學知識和概念為基礎,從社會與生活情景中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分析與建模、計算與驗證、設計與創(chuàng)造、評價與反思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概念、規(guī)則和方法,發(fā)展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在項目式課程中,數學學習的過程變成了設計學生會所、規(guī)劃假期旅游、制定理財方案、設計非洲兒童資助項目、探究廣州建筑等一次次奇妙的數學體驗之旅,財經素養(yǎng)教育滲透在其中。
一、深入挖掘內容
對于小學數學教材中與財經知識相關的內容,要充分挖掘其在財經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價值,確定財經教育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做到既不影響原有教學任務,又能夠自然地滲透財經教育。例如在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我們可將教學目標定位在: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的單位及進率;理解人民幣與物品之間的等價交換,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悟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與作用;了解人民幣的歷史,拓展到世界各國的貨幣知識。依托互聯網的技術支持,教師可將知識逐層深入,從面值到換算,到虛擬購物體驗,再到了解貨幣歷史,最后了解世界貨幣。這樣,學生有了體驗,有了直觀知識,財經教育目標就凸顯出來,并能得以實現。
二、構建學習項目
構建學習項目是實現財經素養(yǎng)教育滲透的關鍵,下面以數學項目《旅游攻略》為例,闡述學習項目的構建。
《旅游攻略》項目是基于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中的《小數乘法》,整合六年級的“折扣”“統計”等知識單元而形成的一個項目。在本項目學習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建“親子游華東”的項目背景和驅動問題,讓學生通過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充分發(fā)揮團隊作用,完成包含交通、住宿等時間和費用的最優(yōu)計算,最終形成了“旅游策略”方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本項目一共用10個課時完成,具體如下:
1. 啟動階段
在此階段(共2課時),教師首先需要通過驅動問題引入學習項目,“爸爸媽媽計劃在這個暑假一起組織一個‘親子游華東的旅游活動,請同學們研究、制定喜歡的旅游策略”。然后,教師通過網絡讓學生了解華東五市的名稱、特色、風土人情、著名景點等;通過華東五市的地圖,讓學生了解五市的大致方位,思考華東五市的旅游線路和順序。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華東五市,開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依據學生所制定的旅游線路和順序進行分組。
2. 實施階段
在此階段(共6課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學習、資料收集與整理。首先,教師要結合課程的知識內容,在學習中插入六年級“折扣”與“扇形統計圖”的學習內容和知識點,通過原價與折后價錢的對比,幫助學生形成“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情”的效率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實際中出現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讓學生收集與處理不同交通工具、酒店的信息,制成統計表格,以此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使學生選擇有效的途徑去解決問題,真正體會到數學的用處。最后,讓學生用圖表、PPT來整理收集的資料,形成階段成果。
3. 結束階段
在此階段(共2課時),學生需要進行學習項目成果的匯報,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介紹小組制定的旅游交通、住宿方案。在匯報分享的過程中,學生能不斷豐富知識,并通過分享交流,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
項目學習將課程延續(xù)到課外,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講授“百分數”時,往往是通過舉例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什么是百分數,并通過具體例題,讓學生模仿例題來完成相關的練習題;而在項目學習中,教師通過引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chuàng)建真實化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究百分數的概念、特征,以及相關的應用。同時,學生分組學習的形式,由局限于課本的學習模式變成校內外小組探究活動的學習模式。傳統教學的重心在于讓學生解決課本上的例題及其變式應用;項目式課程的教學重心在于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化的教學情景,以現實問題構建學習項目,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項目學習,形成解決方案,從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相關知識,提升自身綜合實踐能力。
在《旅游攻略》項目中,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制定旅游方案,提高了自身在理財、決策等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能力,提高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興趣,財經素養(yǎng)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形成項目序列
教育不是一天能夠完成的,學生財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不是進行一次項目式課程就可以實現的。因此,農林下路小學一直致力于構建序列式的項目式課程,將價錢預算、貨比三家、網絡比價、貨幣換算、打折原理等知識,系統、有序地融入數學教學中,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數學學習項目,讓學生通過項目式課程序列,逐步培養(yǎng)、提高自身的財經素養(yǎng)。
例如,五年級的《愛心傳遞》項目,以“自制蚊帳、傳遞愛心”為主題,以《蚊帳天使》的故事引入,給學生講授“長方體”“正方體”的相關知識。課外,教師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到商鋪實地了解、向父母請教等方式,自主在電腦里設計、制作“傳遞愛心”的蚊帳,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更多兒童的受益”。課堂,教師適當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資源,緊緊圍繞驅動問題開展互動學習、交流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讓學生對提交的蚊帳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分析、歸納,讓學生掌握和鞏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初步體會和認識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這是對學生邏輯分析能力、思考判斷能力、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能力乃至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同時,財經素養(yǎng)教育貫穿在整個項目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貨比三家”“價值最大化”等理財理念。
又如,綜合“小數乘法”“折扣”“統計”等知識,設計《選購圣誕禮物》項目?!哆x購圣誕禮物》項目通過選購圣誕禮物方案這一驅動問題,讓學生在項目探究過程中綜合運用小數乘法、折扣、統計等數學知識,同時要求學生調查自己所選的圣誕禮物在商場、購物網站、港澳地區(qū)以及國內外的價格,通過計算折扣、運費、匯率后制定出最優(yōu)化的購買策略,最后形成小組的選購方案。
四、教學反思
1. 加強財經素養(yǎng)教育的課程開發(fā)和學科整合
學校財經教育課程在整個財經素養(yǎng)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財經教育引入學校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目前,我國現行的課程中雖然涉及了部分的財經素養(yǎng)教育內容,但中小學財經素養(yǎng)教育課程仍然不夠全面。因此,學校應加強財經教育的課程開發(fā)和學科整合,將財經教育融入數學、品德與生活、語文、綜合實踐等學科之中,發(fā)揮學科群的統籌效應。
2. 加強情景教學和實踐教學
財經知識與技能只有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才有價值,若單純地教授財經知識,學生就只能達到表面的認知。實踐才能證實所學。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現場觀摩等方式開展財經實踐活動,以財經素養(yǎng)教育的內容和目標為依據創(chuàng)設情景,使情景與學生的日常經濟生活相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