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2
摘 要 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tǒng)計法,對裁判員、運動員、承辦單位等方面進行研究。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的賽事組織在賽事舉辦地的選擇以及項目設置和比賽宣傳裁判工作和裁判標準上存在問題,并且提出了合理選擇承辦賽事單位、優(yōu)化設置比賽項目、加大網站對賽事的宣傳、有效安排裁判工作、壯大武術后備力量延續(xù)五項措施。
關鍵詞 山西省 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 競賽組織 現狀 對策
一、前言
武術是我國五千年華夏文化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蘊含其中的武德和強烈的民族精神使我們深受其益。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包括武術在內的體育項目也日益蓬勃發(fā)展,參與人員遍布各個年齡段和各類人群。當下我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各級別和各種武術類別有序開展,對于武術的傳承起到了突出作用。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武術底蘊十分深厚,有臨汾洪洞的通背拳、晉中的形意拳等各類拳種,在武術賽事方面,山西武術錦標賽和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蓬勃開展,影響遍及全省。本文以賽事組織為角度,以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為切入點,探討山西省武術賽事的組織運營。
二、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賽事組織的現狀分析
(一)武術賽事的承辦地區(qū)及人數
賽事舉辦地的分布反應了一項賽事在本地區(qū)的影響范圍,而參賽的人數則反映了賽事在本地區(qū)的普及程度。山西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從1989年至今已經走過了27個年頭,歷經29屆全省舉辦地遍布全省的個個地級市。從表1中可以看出,參賽人數較多,但存在人數變動較大的情況。
(二)參賽裁判員情況
裁判員是一場比賽勝負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一場比賽的好壞往往跟裁判有綜合表現有密切的關系。它既能影響比賽的運動員,又能影響臺下的觀眾。裁判的管理是比賽最核心的工作。從表2中可以看出裁判人員主要集中在本科學歷。
從表3中可以看出比賽項目有形(心)意拳、械類、其他傳統(tǒng)拳類、傳統(tǒng)太極拳四大類一百多個小項,項目繁多。
三、存在問題
(一)賽事舉辦地的選擇缺乏綜合考量
從表1中分析得出,在近10屆比賽中賽事的舉辦地有7屆選擇在縣級城市舉辦,而縣級城市的人口數量畢竟有限,影響范圍勢必大打折扣。此外,參賽人員浮動較大,這是由于縣級城市相對分散,賽事承辦單位在交通、住宿、場館方面的接待能力受到質疑。
(而)項目設置不夠合理
從表3分析得出,賽事有4大類100多個小比賽,項目繁多,導致比賽組織和裁判任務繁重,從而使得比賽公正性受到影響,且沒有突出項目,難以吸引人們的關注。
(三)比賽的宣傳方式單一
當下,我們處于一個多媒體時代,微博、微信,視頻直播自媒體形式盛行,不應局限于紙質媒體的宣傳。賽事的影響范圍還局限于學校和國企等事業(yè)單位,對于普通大眾則涉及很少。
(四)裁判工作煩巨和裁判標準難以統(tǒng)一
從表2中可以看出,裁判人員的學歷高低不齊,勢必讓運動員對于裁判員的能力和威信受到質疑,再者從表3中的第3大類中可以看出,小眾拳種較多,且每屆參賽的拳種都有變化,每個拳種都應該有相應的裁判員和裁判標準,這就使得比賽的評分標準制定相對繁瑣,對于裁判員的使用也造成問題。
四、對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競賽組織改進思考
(一)合理選擇承辦賽事單位
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比賽錦標賽有七個大項一百多個小項,參賽的運動員也來自全省的各個地方。山西省體育局在選擇承辦單位應考慮滿足運動員賽前練習場館的數量,選擇場館充足的單位,從而合理的安排練習場地及練習時間,保障比賽順利進行。
(二)優(yōu)化設置比賽項目
比賽項目的合理設置勢必會讓比賽變得高效且更具吸引力。對于眾多的參賽拳種應該合理區(qū)分,應將所有比賽的項目分為比賽性質和表演性質兩大類,突出主要拳種,重力打造金牌項目,從而提高人們的參賽的積極性和吸引力。
(三)加大網站對賽事的宣傳
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委會應通過紙質電子等多媒體渠道加強對山西傳統(tǒng)武術錦標賽的宣傳。通過交流座談以及專家進校園的形式加強賽事在人民群眾中的認識度。
(四)有效安排裁判工作
裁判員的公正裁定對一個比賽的公平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賽事舉辦方在裁判員的問題上不得有失,必須做到認真遴選,裁判工作的合理安排。在賽事準備期就對所有裁判員進行相關培訓,并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并對裁判員的來源進行細致入微的調查,避免裙帶關系的發(fā)生,從而形成對裁判員定期組織培訓的的長效機制,不斷更新裁判員隊伍,以防裁判員和運動員之間形成某種特殊關系,影響競賽的公平性。合理區(qū)分比賽性質,強化主要拳種的裁判標準,解決比賽項目繁多帶來的評判難的問題。
(五)壯大武術后備力量延續(x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武術的傳承與發(fā)展還的寄希望于下一代,所以對青少年學生的武術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積極健全青少年級別的賽事,專業(yè)隊伍形成梯隊建設。積極推廣傳統(tǒng)武術走進體育課堂的教育活動建議每年舉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青少年武術比賽,武術教練和運動員要有一個長期目標,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運動員的整體水平將得到極大改善。
參考文獻:
[1] 阿拉騰朝魯.市場環(huán)境下內蒙古武術組織機構改革問題思考[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6(6):51-54.
[2] 李鳳成,段瓊,張守忠.我國民間武術組織的發(fā)展困境及其出路[J].體育文化導刊.2016(9):33-36.
[3] 范燕美,范銅鋼,孫傳晨,王文粉.中國武術散打百強爭霸賽賽事組織與運作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2):142-146.
[4] 靳志鑫.體育社會組織:武術傳承與保護的新主導者[J].搏擊(武術科學).2015(12):15-16.
[5] 陳新萌,郭玉成.武術賽事組織標準化發(fā)展對策及體系構建——以全國武術錦標賽為案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32-37.
[6] 劉皖.湖南省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競賽組織研究[D].吉首大學.2012.
[7] 國盛濤.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賽事組織與傳播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
[8] 馬磊.我國散打錦標賽賽事組織管理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9] 朱廣正.武術功力大賽市場運作現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
[10] 方敏.“功夫王”賽事的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
[11] 李鳳成.武術類民間組織管理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