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開展中小學德育的重要性,針對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提出要通過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德育目標、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升師德修養(yǎng)、各科滲透德育、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推進家校結合等措施,增強中小學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小學 德育 實效性 家校結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32-02
中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關鍵時期,目前中小學德育面臨著不少的挑戰(zhàn),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何改進中小學德育的方式方法,增強中小學德育實效性,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課題。
一、開展中小學德育的重要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笆澜缟献铍y的事情,就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要堅持品德為先……品德的養(yǎng)成需要豐富的營養(yǎng)、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茁壯成長。”對中小學生進行切實有效的德育,幫助中小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在學生的心靈中播下善良的種子,為其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需要培養(yǎng)大批有文化、有道德、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公民。加強中小學生德育,直接影響到未來中國的社會風貌、民族精神和國家形象,直接影響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xiàn)。重視和加強中小學生德育,有利于培養(yǎng)大批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有利于在未來中國營造良好的道德環(huán)境和文明風尚。
孩子也是家庭的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是無數(shù)中國父母的共同愿望和人生追求。對中小學生進行德育,培育學生善良、誠實、勤勞、勇敢的優(yōu)良品質,培養(yǎng)其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對家庭的責任感,是實現(xiàn)家庭和睦、人生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二、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傳統(tǒng)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很多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分數(shù),而不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在此情況下,不少學校對文化課教學要求十分嚴格,而開展德育則流于形式,往往把分數(shù)和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績效的首要標準。
第一,中小學德育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脫節(jié)。中小學德育目標過高,脫離中小學生的心智水平,過于注重知識學習,而忽視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皩W校道德教育脫離學生的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傳授的低層面。造成學校德育實效性偏低,學生在校內(nèi)校外兩個樣,甚至出現(xiàn)‘5+2=0的窘?jīng)r。”
第二,中小學德育與家庭教育相隔離,未能實現(xiàn)持續(xù)互動和相互滲透。首先,學校德育主要在課堂上開展,沒有充分延伸到學生課余家庭生活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道德知識未能自覺轉化為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教師眼中的“好學生”在家里未必是個“好孩子”。其次,學校德育工作者與學生家長之間溝通不夠及時、深入,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與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在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可能存在矛盾與沖突。
第三,身教重于言教,中小學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然而,有些中小學教師不重視自身師德修養(yǎng),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對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產(chǎn)生了嚴重負面影響。例如教師體罰或責罵學生、反復動員學生到輔導班補課、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等現(xiàn)象必然會引起學生對老師的不滿與厭惡,學生對教師課堂上的說教也會產(chǎn)生懷疑和抵觸。
第四,中小學德育與各學科的教育教學銜接不夠緊密,德育未能充分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之中,學科教育未能充分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許多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只強調本學科的知識點,忽視對學生進行隱形德育,導致德育缺乏完整性、系統(tǒng)性、連貫性,各學科在德育方面難以形成合力。
第五,中小學德育存在方法陳舊、形式主義等問題。例如,有的教師對學生一味地進行說教或灌輸,缺乏方法創(chuàng)新;有的教師認為抓德育就是搞活動、辦板報、搞競賽。“現(xiàn)今中小學在開展德育活動的過程中,往往過分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和儀式的隆重,忽略了德育活動的內(nèi)在價值,活動時風風火火,活動后悄無聲息,孩子們沒有在活動中獲得感悟和體會?!?/p>
三、增強中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對策和思路
(一)更新觀念,明確目標?!耙匀藶楸尽保耸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白屓司哂幸欢ǖ滦小⒊蔀樘囟ㄉ鐣暮细窆竦鹊掠繕藢嶋H上應當是全部教育的目標,而非只是那些具體德育‘工作的目標?!薄缎W德育綱要》強調:德育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二)聯(lián)系實際,面向生活。中小學德育應當密切聯(lián)系實際,面向學生生活,重視德育的實踐性。首先,中小學德育在內(nèi)容選擇上要盡量減少空洞、抽象的說教,要結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面對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例如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如何防止受到敲詐勒索或校園暴力、如何保護自身安全等。其次,中小學德育要重視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例如引導中小學生逐漸形成勤奮學習、熱愛勞動、誠實守信、勤儉節(jié)約、遵守秩序、保護環(huán)境、鍛煉身體、講究衛(wèi)生等生活習慣。再次,中小學德育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幫助學生學會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禮儀,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最后,中小學德育還要鼓勵學生多參與校內(nèi)勞動、家務勞動、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體驗、領悟,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增強學生對他人、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教師言行一致,言傳身教。中小學教師的行為習慣、性格氣質、道德情操、思想觀念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強中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因此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其次,“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職業(yè)更強調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師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再次,教師要堅持學習,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方法,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專業(yè)素質。最后,建立教師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機制,制定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教師的職業(yè)行為,對于違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行為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
(四)全員參與,各科滲透?!拔覀儜撁鞔_,在學校教育中并不存在著學科科任教師和德育教師之機械分別,教書與育人其實是一個整體,教書的過程就是一個育人的過程……應該讓學校教育的每一項教學與日?;顒佣季哂械掠饬x?!敝行W德育不是孤立的,在中小學各科教學中都應滲透德育。例如: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講解中國古代詩詞、現(xiàn)代散文,引導學生熱愛中國的語言文字,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在數(shù)學課堂上,老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數(shù)學發(fā)展的歷史、我國古今數(shù)學家作出的杰出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音樂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教唱愛國歌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在體育課堂上,老師在傳授體育鍛煉技能、方法的同時,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頑強刻苦、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質。
(五)方法改革,形式創(chuàng)新。中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社會經(jīng)驗貧乏,對中小學生進行德育必須充分考慮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中小學德育方法應當靈活多樣、生動形象、易于操作。一方面,對于德育的傳統(tǒng)方法不能一概否定,應該加強研究、認真借鑒。例如,帶領學生到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參觀,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演講、歌詠比賽、運動會等活動,引導學生制作手抄報、黑板報,都是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應在繼承的基礎上加強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博客、微博、短信、電郵、QQ空間、微信成了個體表達思想與情感的隱蔽而快捷的工具……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其優(yōu)勢同學生進行全方位、零距離的交流與互動,進而使教育者們可能對青少年學生施加更加深入與生動的影響,讓學校德育變得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毙枰貏e強調的是,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開展德育,都必須圍繞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這一主線,不能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德育要保持整體性、連貫性、開放性。
(六)家校結合,形成合力。中小學生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其活動軌跡主要在家庭和學校,因此,家校結合是提升中小學德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定期召開家長會或者對學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在家庭的表現(xiàn)和面臨的問題,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教育,家校結合共同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設立“家長學?!保e辦專題講座,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了解家教知識、正確的人才觀、科學的教育方法,特別是督促家長從自身做起,重視自我修養(yǎng),為孩子作出榜樣。最后,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保持家校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學校建立網(wǎng)站,及時介紹學校辦學的基本情況;通過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介,使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及時傳遞信息、溝通意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六一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EB/OL].(2015-06-01)[2016-10-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01/c_1115476644.htm
[2]檀傳寶.以專業(yè)的德育提升生活的品質——當前中國德育改革應該直面的十大課題[J].人民教育,2010年(Z3)
[3]馬霖,易連云.對學校道德教育中主體性原則的基礎性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7(15)
[4]王洪杰.我國中小學隱性德育缺失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6(9)
[5]檀傳寶.立德樹人實踐應有的三大堅守[J].人民教育,2013(21)
[6]小學德育綱要[J].人民教育,1993(9)
[7]易連云.面向學校德育的言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0;137
【作者簡介】盧新華(1966— ),女,河南焦作人,碩士,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