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燕 趙宏峰
[摘要]高校體育訓練館是校園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訓練館是進行體育專業(yè)訓練和從事體育教學的場所,也可用作體育健身、健美的場地。本文從多個方面對訓練館的設計進行初步研究,探討訓練館建筑設計的重要因素以及體育工藝設計參與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校;體育訓練館;設計 文章編號:2095—4085(2017)04—0057—02
目前國內的大量規(guī)范和文獻主要是針對體育比賽館,訓練館與比賽館的主要區(qū)別是訓練館無大量觀眾,可以采用多層建筑形式。其次訓練館具有以下特點:一、訓練館沒有觀眾席或者只有少量觀摩座椅,對于少量有比賽要求的綜合訓練館,通常設置活動看臺來滿足要求;二、訓練館場地規(guī)格標準與正規(guī)體育館相比較較低,場地等技術要求相同,場地數量較多;三、訓練館通常不設置擴聲設備,以自然聲為主,但需滿足語言清晰度的要求,保證人員之間語言交流;四、自然采光通風的要求較高;五、使用頻率及場地利用率較比賽館高,與運動員和教練員朝夕相伴;六、相比較體育比賽館建設維護費用低,使用方便,布置靈活。訓練館按場地用途可以分為專用訓練館(游泳跳水訓練館、球類訓練館、體操藝術體操訓練館、田徑訓練館)和綜合訓練館(設施更為齊全,滿足多種訓練項目的要求)。
1功能綜合化設計
功能多樣性使得訓練館的功能結構正從單一性向多樣化、綜合性發(fā)展,功能的綜合化設計勢在必行,其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以兼顧多種體育訓練和群眾健身為依據,擴大場地規(guī)模實現不同使用功能的轉換。在具體設計中要劃分可變、不可變成分,使確定性強的因素(基本的空間骨架、固定設備設施等)具有優(yōu)化的綜合布局,不對可變部分造成束縛;使確定性弱的部分(地面、隔斷等)相互作用形成一套彈性體系,來為訓練館提供更靈活的使用性。即滿足當前有效需求,又預留未來可能需求的發(fā)展空間,使資源利用最大化。通過設置靈活變換空間、多活動分隔,活動舞臺,活動坐席及活動地面,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使用性質不同,進行區(qū)域靈活分割,使場館空間賦予多樣可能性,提高場館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2防火消防設計
訓練館的防火設計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執(zhí)行,體育建筑的防火分區(qū)尤其是比賽大廳、訓練廳和觀眾休息廳等大間處應結合建筑布局、功能分區(qū)和使用要求加以劃分并報當地公安消防部門認定;觀眾廳、比賽廳或訓練廳的安全出口應設置乙級防火門;位于地下室的訓練用房應按規(guī)定設置足夠的安全出口;用于比賽、訓練部位的室內墻面裝修和頂棚(包括吸聲、隔熱和保溫處理)應采用不燃燒體材料。當此場所內設有火災自動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時,室內墻面和頂棚裝修可采用難燃燒體材料,地面可采用不低于難燃等級的材料制作。比賽或訓練部位的屋蓋承重鋼結構屬下列情況中的一種時,承重鋼結構可不做防火保護:墻面(含裝修)用不燃燒體材料;設有耐火極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燒體材料的吊頂。游泳館的比賽或訓練部位,比賽訓練大廳的頂棚內可根據頂棚結構、檢修要求、頂棚高度等因素設置馬道,其寬度不應小于0.65 m,馬道應采用不燃燒體材料,其垂直交通可采用鋼質梯。
3采光照明設計
滿足各項目對照明的要求以及設計多項目組合使用的照明方案。對利用低位置的室內運動需注意反射眩光,拳擊、摔跤、臺球等項目,應注意光源熱輻射的影響。對主要利用空間的室內運動,除滿足空間照度外,應防止直射眩光。室內設施多數為多功能使用,為使照明燈具的布置、調節(jié)和控制有充分的靈活性,適應不同的布光方案,除用固定頂燈和斜照等結合方式外,也可采用投光照明,這樣調節(jié)范圍大,便于維修管理。加強側向照明可提高垂直面和空間照度。
4空調及通風設計
滿足各項目對溫度、濕度及風速的要求以及空氣質量要求的設計。設計中充分考慮自然通風對建筑功能及后期使用的價值,根據訓練館的自身布局特點,巧妙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風,并且保證其有效性。體育訓練館的自身屬性決定在設計中要著重考慮建筑的通風采光問題,場館立面根據需求設置大面積開窗洞口,在解決采光通風問題的同時也需注意吸聲材料的設置問題。館內空調系統(tǒng)應按允許噪聲標準,控制系統(tǒng)的氣流噪聲,經系統(tǒng)自然聲衰減計算確定消聲器的類別和數量。此外空調、制冷設備都應做基礎防震處理,如橡膠隔振墊和彈簧式橡膠剪切隔振器。
5聲學設計
體育館應結合聲學指標、建筑標準等級、建筑特點容量、結構形式、裝修要求和施工條件等綜合設計。目前國家并未制定專門針對訓練館的聲學規(guī)范,只能參考體育館的相關規(guī)范要求,體育訓練館和比賽館一樣,主要的聲學指標是語言的清晰度。確定語言傳輸指數,混響時間,聲場均勻度,背景噪聲作為評價量和設計參數。不同容積的訓練館混響時間限值有所差別,訓練大廳容積小于40000 m3,則混響時間RT<2.8 s;容積大于40000 m3,則混響時間RT<3.6 s。為保證訓練館內語言的清晰度,訓練館背景噪聲限值宜采用NC-40。為了防止場地間的干擾,可以在隔墻上布置吸聲材料。吸聲材料(或結構)應根據館的類型、經濟可能、安全耐久等因素,結合消除館內音質缺陷的要求采取一種或多種吸聲處理方式,如頂部懸吊空間吸聲體,墻面、欄板上的強吸聲處理,亥式共振吸聲結構(控制館內過長的低頻混響和噪聲)等。訓練館要具有良好的聲音環(huán)境,控制噪聲必不可少。空調系統(tǒng)作為訓練館內的主要噪聲源,必須從設備選用,管道系統(tǒng)隔振及設備機房的吸聲降噪全面控制。訓練館中的游泳館因濕度較大,不能直接使用玻璃棉作為吸聲材料,隨著透聲防水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的問世,包裹離心玻璃棉板作為吸聲材料,外在覆以鋁合金穿孔板一類的護面材料,可以比使用微穿孔鋁板等無纖維材料吸聲結構節(jié)省造價。
6體育工藝設計
體育工藝設計就是使體育建筑符合體育運動功能要求的方法和技術,它是體育與建筑兩個學科交叉的獨立專業(yè),一般可以劃分為:體育建筑(空間)工藝和體育設備(系統(tǒng))工藝兩種。其宗旨是使體育設施建設符合相關體育項目的特殊功能要求和相應的經濟技術標準,綜合了以體育項目為核心,以比賽和運營為目的的各種要求,包含比賽要求的設計和環(huán)境要求的設計。由于體育項目眾多,場地設施的差別極大,體育工藝設計在制定技術方案階段,向建筑設計部門提供相關運動項目的技術要求,使其滿足競賽、觀賞或健身的功能需要。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協(xié)助建設單位對建筑設計圖紙進行審查,使競賽場地、熱身場地和功能用房滿足體育競賽和群眾觀賞的功能需要,使其符合相關運動項目競賽規(guī)則和建設標準。在竣工驗收階段,向建設單位提供國家檢測和驗收標準,并配合建設單位和檢測驗收部門驗收。
7結語
總之,高校訓練館設計的研究還有待更多同仁參與其中,促進建筑技術與體育工藝的良好結合,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