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政
摘要:生本教育是教師、知識、學生在生態(tài)課堂環(huán)境中的整體提升.本文作者大膽進行有益嘗試,認為它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在備課、上課等環(huán)節(jié)把握關鍵,還課堂給學生.教師還需要改進評價模式,保障生本教育成為新課程改革中亮麗的風景線.
關鍵詞:生本教育;觀念;方式;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本教育”就是以喚醒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新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新型的教育觀和教學形式.在二十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中,本著“先學后教,先做后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為原則,以“最大程度把教轉化為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宗旨,進行了“生本教育”的有益嘗試,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介紹以期拋磚引玉.
1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是生本教育的前提
實踐證明: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傳統(tǒng)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巧嘴,一講到底”.教師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授,學生成了灌輸?shù)膶ο?,這樣的教育只能是教師累學生乏的低效課堂.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理解和尊重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和快樂為根本,重視體驗、主體性及潛能的發(fā)掘,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作為一名“老”教師,寶貴的教學經驗往往也成了教學定勢.“生本教育”需要教師放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架子,正視自己教學上的不足與落后,要“俯下身子”,發(fā)揚教學民主,與學生交流,聽取意見.要銘記學生是鮮活的生命,不是知識的容器.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尤其是在學生解題中有嶄新思路和先進解法時,教師要適時肯定和點贊,激勵他們,實現(xiàn)學生們的“我要學”,教師也倍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欣慰.
2更新教師教學方式,是生本教育的關鍵
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將得到知識和得出結果作為演練場,讓學生在自主建構和自我發(fā)展中形成能力,以便解決復雜多變的問題.傳統(tǒng)意義中的教師是“老黃?!保量鄵Q來的教學效果未必理想.本人在物理課堂實踐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21精心備課,以學定教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熱情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仔細研究學生,搞好學情分析是生本教育的基礎之一.好的教學設計,需要對學生有真切的了解.了解越深,心中越有底.通過及時反饋以調節(jié)教學重點和進程,由質疑、追問把問題引向深入.另外,認真研讀教材教參,以物理教材為出發(fā)點,采用由淺入深、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滲透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給孩子們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強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基礎.
新課程要求課程的設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guī)律.教師在備課時應以學生生活資源為教學素材,注意從學生現(xiàn)有經驗出發(fā),設計和選擇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興趣,體驗物理課程特點的學習載體.教學舉例生動具體,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他們的內心會感到物理的重要性,“新鮮好奇”變成“喜愛樂學”了.教學中,把諸如“鍋鏟的手柄為什么是木制的?”“砧板底面為什么要越大越好?”“冬天的窗戶上為什么有層美麗的窗花?”“菜刀用長了為什么要磨一磨?”之類的問題制成課件,課堂上以搶答加分方式展示.物理知識生活化、生動化、簡單化的展示,一方面使學生感到課堂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另一方面也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應用物理知識解決難題的成就感和喜悅.如在講授機械效率時,課本(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是以滑輪組為例,講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和如何提高機械效率.學生們因為對“滑輪組”不太熟悉,也不感興趣.若照搬教材,則拉大了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失去了學生內心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覺得物理深奧、繁瑣而畏懼,產生可怕的厭學感.筆者在教學時就借鑒利用“一位媽媽爬上三層教學樓給小明送菜”為例,請同學們分析這一過程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額外功,哪些是總功.聽到這樣的事例,學生倍感親切,思維自然活躍,很快就把“三功”給找了出來.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情況提高難度,請學生討論如何提高“送菜”效率.經過討論,他們很快得出額外功一定時,增加有用功,或有用功一定時,減少額外功的好辦法.教學同時,教師還可以適時進行思品教育,這又是一舉多得了.
22置換身份,以生為主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練就了一張利索的嘴皮子.努力講,體現(xiàn)教師的責任.善于講,展示教師的能力.學生就成了可憐的聽者、灌輸對象,課堂上學生仿佛失去了思維和探究能力.然而“來了未必聽,聽了未必懂,懂了未必會”,這樣的教與學就形同陌路,無法共鳴.為了避免“教師苦講,學生厭學”的尷尬局面,筆者嘗試進行置換身份,學生講課,還課堂于學生.知識新授中,堅持每堂課由學生小結,包括新知學習、方法引領、成長你我三方面.學生面對“小老師”的封號,心生喜悅.在老師和同伴們的鼓勵下,逐漸放開,自信增強.在單元小結和知識整合時,要求學生結合手邊資料和學習體會,建知識結構圖,理清脈絡.同時,還要求學生為同學們講解自己的構想和意圖,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整體把握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這些嘗試都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遷移能力和歸納能力.針對學生講課我堅持“突破重點,放棄一般”的原則.學生講課不求全面精細,但求他們以主動的態(tài)度突破重難點.有時,教師也會適當點撥,師生輪流,并肩前行.如在教授《牛頓第一定律》時,先布置學生結合事例討論力與運動的關系.在出現(xiàn)兩種矛盾觀點時,提供了實驗情景——運動的小車在講桌上慢慢停下來.“小車為什么會停下來?”“小車能不能晚一點停下來或不停下來呢?”教師適時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走上講臺,邊演示邊講解自己的觀點.在學生們充分展示后,教師開始引導討論,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實踐證明,這樣的身份置換,不僅有利于學生智商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情商的引導.一方面學生能牢固記住知識,透徹理解知識.另一方面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責任感等.不唯教材,不唯教師,他們成了課堂真正主人.
23捕捉錯誤,防微杜漸
學生在物理新知學習中,單憑日常觀察和直覺理解,容易產生與科學概念不相容的誤解.教學中,采用各種形式對比他們,找出產生誤解的根源,真正區(qū)分它們.這種思維的沖突刺激著學生刨根問底的強烈動機,必定會在腦海中烙下深深印記.如學生學習質量和重力后,不知道物理中的重量是指重力而非質量,混淆了二者為一體.于是,筆者就采用列表對比質量和重力,并強調物理中有些概念與生活中的含義不相同.再如很多學生認為慣性不僅與質量有關,還跟速度大小有關.就帶領學生假設慣性與速度有關,則速度為零時(即靜止)物體就沒有慣性.這與慣性的特性相沖突,從而引出慣性只與質量有關的結論.這種先破后立的方法,提高了物理概念的全面性、準確性、邏輯性和批判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生的錯解習題體現(xiàn)了他們對知識理解的誤區(qū).在教學中也抓住代表性錯解糾正的機會,究其根源,以一當十.借助于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把學生的錯解搬上顯示屏,請同學們當“醫(yī)生”診斷其“病因”,并開出“良方”,治療“頑疾”.這樣的“治療”過程,學生倍感親切,不再生硬與枯燥.會者知其然尚知其所以然,不會者也能積極融入分析點評之中,教師再視情況適時授之以漁.這樣的教學比教師的蒼白說教有效多了.如在學生學習液體壓強后出示以下習題:“重為20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盛有60N的水,水深04m,容器的底面積為200cm2,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很多同學都錯誤認為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就等于水的重力,再根據(jù)壓強定義式得出錯誤解答.在教學中,先讓學習程度好的同學分析錯解過程,并討論原因.在此基礎上,教師分析介紹三種容器(株形容器、敞口容器、閉口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壓力.通過點撥啟發(fā)學生明白錯誤根源——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屬液體壓強,而容器對桌面壓強屬固體壓強.為防止同學們混淆兩個問題,還幫助學生編了一句口訣即“液對底先P后F,器對面先F后P”.
3更新教學評價,是生本教育的保障
初中物理的教學評價,其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以利于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它具有很強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作用.生本教育中對學生物理學習的評價不但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不但要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探究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進行發(fā)展性評價.評價既要全面,又要客觀,還要及時.
當學生走上講臺展示成功時,因為教師和同伴發(fā)自內心的嘆服,他們在心靈上獲得滿足感,這對后進生的作用不可估量.當學生走上講臺展示失敗時,因為有教師和同學們的一分為二的分析和中肯評價,他們獲取了前行的不竭動力.這樣的和諧學習氛圍,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怎么想怎么說,沒有了顧慮的羈絆,他們頭腦中可能會閃耀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同時,他們也培養(yǎng)了善言善聽,團結合作,共同成長的良好品德.他們也就能更好地學習新知識了.這樣的效果豈是正襟危坐的師生談話所能給予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生本理念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精神,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它是一個大課題.筆者的一些嘗試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主,自主學習為主,提高能力為主.當然,強調學生為主體不否認教師的主導.生本課堂有利于學生個體,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其效果是顯著的,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它必將成為老師和學生深愛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與實施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更是吾輩教育生涯中的畢生追求.
參考文獻:
[1]張泉生本教育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模式探究[J]金榜中考物理,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9.
[2]蔣洪興有效學習視域下的校本研修導引[J].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7.·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