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剛從北京來廈門,同事們都很羨慕我,選擇了一個離家近又美麗的旅游城市工作,沒事就能到海邊踏浪,吃吃海鮮。
一開始的生活,確實很新鮮,小城交通便利,去哪兒都不遠,晚上興起了,還真就一家人驅車前往環(huán)島路附近的海邊。漸漸地,生活多在家附近轉悠,不時和朋友、同事一起去一些小店里吃喝放松,廈門也早已不是游客標簽里的單薄的廈門了,變得逐漸豐富起來,擁有很多細節(jié)。
這是一座貼近運動的城市。雖說是海島,廈門島內的山其實很多,距離繁華的商業(yè)區(qū)、生活區(qū)其實都很近,有的步行或騎行可達,愛運動的朋友,常常清晨去家附近的山上跑步。山上如果有小廟,廟里通常能有喝茶的地方,跑累了,到廟里喝茶歇腳,順帶看看海和城。
消費上,廈門的小店很多,品質不錯的消費場所也不少,有些店面很低調,藏在街巷或騎樓里。年輕人很愛到這些小店里吃喝、社交,咖啡喝累了,就找個有陽臺的小酒吧。這樣的店里,常有熟客打招呼,一些創(chuàng)意人士喜歡在這里聊工作,他們的作品不乏先鋒,看起來卻很溫和。媒體人也不時出沒,廈門圈子太小,來來回回,都能有個臉熟,即便沒見過,也都聽過。
在本土文化的自娛自樂上,廈門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每周末晚上,文化藝術中心的廣場上,都會開進來一輛大卡車,卸下來一些塑料椅子,敞開車廂,搭起戲臺。臺上唱的是閩南的歌仔戲,咿咿呀呀,打著字幕,聽戲的除了老人,也有不少帶著孩子的年輕父母,臺上生動的丑角不時引發(fā)一些笑聲。
這些都是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是根植于這座小城本土文化里的生活風格。而這些生活風格也孕育出了多元的創(chuàng)意。近年來,廈門的城市生活越發(fā)活躍了起來,三影堂落地廈門,阿爾勒影展落地廈門,廈門國際時尚周,廈門國際動漫節(jié),湖里老工業(yè)區(qū)的文創(chuàng)化改造,都在迅速改變著廈門這座城市生活方式與文化生活的樣貌的量級。得益于此,本土設計師的工作室發(fā)聲有力,創(chuàng)意與商業(yè)化的結合在小心翼翼地進行,周末的市集、展覽、演藝,和那些值得稱道的成熟的消費空間一起,彰顯著城市生活的品質。
一座旅游城市,如果它的生活風格吸引了你,那這種吸引力就很難被取代。這樣的生活風格,是這座城市的根本,源自于在地居民對地方文化的自信與認同,以及在都市化中,本土文化的包容與生命力。而你的旅行應該抵達這些生活風格的細節(jié)。
于是,我們不禁覺得可惜。
這樣的廈門,其實大多數(shù)的游客并不知道。這么多年過去了,大眾的旅行審美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不小的改變,生活方式消費升級也被提了又提,廈門的旅行,也確實需要更新了。廈門擁有不同于主流成功學的多元的生活樣本,成熟的都市消費,先鋒的藝文空間,新銳的藝術設計,具備一座創(chuàng)意小城的潛質,是滋養(yǎng)創(chuàng)意的沃土。它值得你停留更久,更加深入地去貼近這座城市最真實的城市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