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習(xí)翼
家教與公德
文|習(xí)翼
據(jù)《鳳凰新聞》2017年6月26日報道:“近日,在途經(jīng)嘉興南站的高鐵上,發(fā)生了一起傷人事件。有幾個孩子在車廂里鬧,有位男士實在受不了,就提醒小孩的家長管一管。結(jié)果孩子的父母火氣很大,一位年輕媽媽還動手打了這位男士一耳光,造成了他左眼球出血。視頻里受傷男子姓劉,55歲,是一位外籍人士?!?/p>
無獨有偶,據(jù)媒體披露:因孩子在飯店內(nèi)追逐打鬧,影響別人用餐引起吵架者有之;因孩子在影院放映時吵鬧,影響他人觀看引起爭吵者有之。
孩子在公共場所內(nèi)吵鬧,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或旅途休息,作為家長應(yīng)主動制止;不制止,助長孩子吵鬧,被別人提醒“希望你們小聲一點兒”后,不致歉,反而肝火上升,小動干戈,手指他人,繼而一個耳光打?qū)⑦^來,致使眼鏡折斷,左眼球出血。打人家長的公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如此可見一斑。
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涂抹什么色彩,就會有什么印記。如果把孩子的一生比作一幅圖畫,家長最初的幾筆不可過于隨意,應(yīng)好好謀劃。小時候聽到一個故事:一個罪犯,在臨刑前非要見母親一面,見到母親后,惡狠狠地咬掉了生他、養(yǎng)他的老母親的乳頭,說:“小時候,我偷人家的針你不管,偷人家更大的東西你夸我,一步步才有今天?!敝钡酱藭r,那個痛徹心扉的母親肯定是后悔已晚。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家長把孩子當成心肝寶貝理所當然,在滿足其盡情玩耍的同時,要有度。這個度,是教育孩子有社會公德,遵守社會秩序,與他人和睦相處。但恰恰相反,有些年輕的父母親,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縱容孩子為所欲為。在家里,要星星不給月亮;在公共場合,也是讓孩子無拘無束,也就出現(xiàn)了在飯廳、車廂、影院等處追逐打鬧,不顧及他人乃至干擾他人的情況發(fā)生。還美其名曰助長孩子的自由和天性。殊不知這樣的助長是害而不是愛。
古人深知慣子如殺子的道理。北宋司馬光在《家范》中曾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于不肖,陷于大惡,入于刑辟,歸于亂亡。非他人之敗也,母敗之也?!笨芍^精辟之論。
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有樣學(xué)樣,家長的言行會成為孩子的范本。為了孩子能養(yǎng)成公德,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在公共場合首先不大聲喧嘩,不影響他人。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不僅有行的意識,也有止的素養(yǎng);不僅有動的快樂,也有禁的約束。言行舉止要符合社會的規(guī)范。有的家長反其道而行之,據(jù)《春城晚報》2017年6月19日報道:“6名小學(xué)生,毆傷同學(xué),其家長被判賠錢,但這些家長居然私下結(jié)盟,串通起來拒不履行判決,以為‘法不責(zé)眾’。日前,這些違法者已被昭通市某縣法院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p>
孩子毆打他人已經(jīng)是無理,判賠理所當然;私下攻守同盟,拒絕執(zhí)行法院判決,在無理、霸道之上,又加上違法。膽大妄為若此,其孩子打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xiàn)在,人們常說:把權(quán)力裝進制度的籠子。不妨借用過來,通過不斷的家教,把孩子的自由和天性裝進社會公德和社會秩序的籠子。讓他們知道自由和天性是有邊界的,是以不影響他人的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為前提的。否則,寵愛、溺愛會養(yǎng)癰為患,甚至?xí)押⒆討T成“混世魔王”。
作家鐵凝說:“當車輪滾滾向前時,我們沒有丟下人類那些本該具備的種種德性吧?”這是對家教功能最權(quán)威的解釋。當孩子唯我獨尊,目空一切,屈人之性以適應(yīng)自己時,也就失去公德,離觸犯眾怒和違反社會秩序不遠了。別忘了,法制社會沒有法外之人。因此,每一位家長責(zé)任在肩,做一個稱職的第一任老師,就要上好家教這一課,讓孩子從小就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秩序?!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