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燕??
摘要:為了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班主任教師應當深挖學生的個性,將其作為管理的原動力實施柔性管理制度。柔性管理制度在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中能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本文對高職院校柔性管理的意義以及措施加以分析,希望可以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 柔性管理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
-0141-01
高職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要剛柔并濟,其中柔性管理很重要,是一種很有成效的管理方式。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應當對柔性管理的方式加以全面的認識,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一、高職院校柔性管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最初的出發(fā)點是基于以人為本這一指導思想。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可以更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輕松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學習環(huán)境。在學生對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學習與了解后,如果在實際的操作中遇到一定的困境,學校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為他們排除生活和學習中的障礙。當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中有效實施了柔性管理,學生在面對一些障礙或者困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的方案,這樣,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也能更加輕松地駕馭,同時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yè)
柔性管理這一措施,并不是對剛性管理的否定,而恰恰能彌補剛性管理中的一些不足。這種柔性管理理念,其實就是一種管理制度的升華,為的就是和剛性管理方式有效結合,達到剛柔并濟這一理想目標。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的基礎就是剛性管理,這種剛柔相結合的工作形式,可以使教師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種工作任務。實施柔性化管理措施,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距離更加緊密,心靈之間有良好的溝通,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理解與配合,最終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完成各項學業(yè)任務,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例如在班級活動中,班主任對任務進行分配,要避免獨角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要更加清楚地體現(xiàn)出民主和諧的愉快的氛圍。
三、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增進學生們的心理健康
通過分析柔性管理制度的內(nèi)涵可以得出,我們所說的柔性管理,其實就是教師把學生的日常行為、心理等作為參照,在這一基礎之上采用一種非強制的手段,對學生心理能夠產(chǎn)生一種更為強大的說服力。在這種說服力之下,學生可以更好地服從學校的管理,進而轉變?yōu)橐环N較為自覺的行為。教師要以學生作為管理的根本,和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以及溝通。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有更好的了解,最終對學生的個性能夠有更深層次的挖掘,以此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更為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中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方式,例如,當前移動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我們必備的溝通工具,使用即時通訊工具,及時了解學生的困難并提供幫助,能更好地使學生對老師建立起一種認同感和依賴感。
四、高職院校要科學運用柔性管理
高職院校管理中,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學分制的管理形式。這種形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為靈活以及更加具有選擇性。在實施中,學生對課程選擇及學習和活動的時間安排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其他的時間學生可以自主支配。但是,在這種制度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的自主積極性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基礎較差,這樣就會導致其學習的時間利用效率比較低下,時間長了很多學生對學習就會產(chǎn)生厭倦,最終導致很多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積壓得多了,使得之后的管理也就愈加的困難,在此時即使采用剛性管理,也是無濟于事的。所以,對于學生的管理,要了解清楚他們的情況,不能過于嚴苛,也不能過于放松,在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的同時,也讓他們明確自己的義務。教師剛柔相濟地管理,學生明確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兩方由磨合漸漸變?yōu)榛ハ鄮椭浜希虒W質量必定有顯著提高。
五、結語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中,采用柔性管理模式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并加大,作用不容忽視。高職院校的柔性管理理念,需要我們?nèi)轿弧⒍鄬哟蔚丶右载瀼芈鋵?。同時,還要結合剛性管理的方式,將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深度融合,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使其成為相輔相成的一種制度,共同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建設好我們的學校,教育好我們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董清.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科技風,2016(20):21.
[2]王菁菁.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職教通訊,2012(20):58-59.
[3]石熠.高職院校班主任管理辦法淺議[J].中國培訓,2016 (24):73.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