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在幼兒園的一日教學活動中,通常都是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對幼兒的作息時間沒有強制性的規(guī)定,而是由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學習情況和狀態(tài)靈活地進行調(diào)整,這就導致很多的幼兒在進入小學一年級后,出現(xiàn)了遲到早退、做事拖拉等沒有時間意識的現(xiàn)象,為此,在幼小銜接階段中,加強幼兒對時間觀念的認知,有利于為幼兒將來的小學生活奠定基礎(chǔ)。
教師更應該注重對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為幼兒進入小學學習與生活做好準備。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教師應該讓幼兒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钡珡哪壳按蠖鄶?shù)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來看,對幼兒的生活作息沒有嚴格的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狀態(tài)隨時進行調(diào)整,對于幼兒而言,對時間概念的認知僅限于早上、中午、下午。然而,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即將步入小學一年級的生活,培養(yǎng)他們按時、守時、惜時的良好生活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時間概念
根據(jù)大班幼兒對時間順序認識能力進一步提高的特點,在幼兒前期認識的短時時間包括今日、昨日、明日的基礎(chǔ)上,可以拓展幼兒對更長時間概念即周、月、年等時間概念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思考如何將日常活動與時間有機整合起來,促使幼兒初步理解時間順序和其他相關(guān)的特性,突破原有思維提升新經(jīng)驗,從而形成正確的時間概念。
時間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在大班幼兒教學中,讓幼兒初步認識時間,有利于讓幼兒感知時間的存在,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時間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無法用具體的事物來表達。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知時間概念,教師首先可以提問:“你們知道一分鐘時間有多長嗎?”可能大部分的幼兒都不知道。這時我們可以告訴幼兒一分鐘等于六十秒,就相當于從1數(shù)到60。然后將時間具體化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如,讓幼兒猜想在一分鐘內(nèi)可以做些什么。孩子們紛紛回答:畫畫、寫字、折紙、喝水、上廁所等等,接著教師讓幼兒動手實踐,看看哪些事情能夠在一分鐘內(nèi)完成,這樣就加深了幼兒對一分鐘的認識。
二、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的意識
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對于即將步人小學生活的大班幼兒而言,同樣需要理解時間的寶貴,并且學會珍惜時間。但是由于時間在幼兒的生活中,看不見也摸不著,使得幼兒常常會忽視時間的存在。因此,讓幼兒在日常生活懂得時間的寶貴,也是培養(yǎng)幼兒時間觀念的重要途徑之一。
例如,在大班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模擬小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任務和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幼兒在首次嘗試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手忙腳亂、丟三落四的現(xiàn)象,如有的課本忘記帶了,有的文具盒忘記帶了,在上課的時候,有的小朋友一會看看別人,一會兒玩玩文具,很難專注地聽教師講課,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流逝了,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任務,設計了兩次讓小朋友在一分鐘內(nèi)選擇做件事情。第一次小朋友很習慣地按常態(tài)做事,一分鐘做事的效率很低,大家認為是因為時間太短造成的。但是當我把身邊老師、小朋友在一分鐘做事的速度展示給小朋友,特別是看到同伴一分鐘跳繩能達96個時,小朋友們由驚訝轉(zhuǎn)而恍然大悟了:其實一分鐘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們不能把時間白白浪費掉。此外,教師還通過文學作品等形象的故事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時間的寶貴,《金老爺買種》是一本繪本,通過和幼兒共同閱讀理解時間是在不斷地流逝的,通過故事《等明天》和古詩欣賞《明日歌》等,讓幼兒明白今天的事兒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因為流逝的時間是不會再回來的。在此基礎(chǔ)上我還選擇幼兒熟悉的名人珍惜時間的勵志小故事作為學習的榜樣,進一步激勵幼兒懂得珍瞄時間的道理。
三、在家園共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
幼兒園大班一般會教幼兒認識鐘表,作為家長應該及時配合教師強化這個能力。從作息時間來看,幼兒園對于幼兒的入園時間早一點或晚一點都可以,但是進入小學后必須嚴格按照作息時間來執(zhí)行,相比之下,幼兒需要起得更早,而且還需要為吃早餐和路上預留出足夠的時間。故家長可以讓幼兒用手表計時,從家到幼兒園需要多長時間,幫助幼兒理解時間的長度。
其次,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能夠持久、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因為小學每節(jié)課需要孩子能夠保持40分鐘的注意力,這對于比較活潑好動的幼兒而言,感覺非常難以適應。為此,家長可以讓幼兒畫一張內(nèi)容比較豐富的畫,講一個比較長的故事來鍛煉幼兒長時間的專注力。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每天會有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但是進入小學后,每天午休時間一般都會低于兩小時,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在幼兒人小學前段時間,逐步幫助幼兒調(diào)整午休時間,使其與小學的步伐一致。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讓幼兒明白在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并且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堅持完成。要能逐步控制自己的行為與愿望,學會自我約束,要幫助幼兒養(yǎng)成按時睡覺、準時上學的良好習慣,使得孩子的一天生活都變得有規(guī)律,才能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未來小學生活。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階段中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要充分尊重幼兒個體間的差異,因材施教,采用豐富的教學路徑和家園共育的方式幫助幼兒認識時間、感知時間和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進而為幼兒順利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奠定基礎(chǔ)。
[作者單位: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