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目前,我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刻,兒童教育的相關人員缺乏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研究過程中理論和實際相脫離等,為此,幼兒園及家庭需要提升對于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需要得到不斷提高,幼兒園需要配備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同時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共同促進兒童進步。
目前,我國在大力推進學前教育事業(yè),使得學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也極大地加速了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學前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為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基礎。而想要實現這一目的,兒童的身心健康是前提。因此,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應該得到高度重視,而健康教育也正是幼兒園五大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尚存在諸多的問題,出現了一些教育上的誤區(qū)。本文著重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引發(fā)幼教工作者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思考,為他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些許有利參考。
一、目前我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刻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主要是解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性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和家長將重點都放在了兒童的生理健康上,而忽視或輕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這必將會阻礙兒童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兒童的一生,還會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種種困擾。
(二)相關人員缺乏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無論是幼兒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但是,現實卻事與愿違。盡管大多數幼兒教師或多或少接觸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但也只是略知皮毛,認識模糊、膚淺,不知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而很多家長更是對此知之甚少。對于幼兒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幼兒教師和家長或將其看作是兒童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予理會,不進行干預,又或是將其看作是兒童的個人品行問題,用一般的德育工作來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三)理論與實踐不協(xié)調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我國學前教育的發(fā)展也逐漸發(fā)生著改變,對兒童的教育模式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重視了起來,這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無疑是非常有利的?,F在,我國的眾多教育機構開始對兒童心理健康方面進行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比較明顯,只注重理論研究,而卻沒有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導致理論和實踐相脫離。究其具體原因,主要是相關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時,只是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相關理論的簡單運用,挖掘深度不夠,所得結論也缺乏實例支撐;又或是即使通過研究得到一定的成果,也僅僅只是對以往經驗的總結,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建設性。
二、提高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對策
(一)提升幼兒園及家庭對于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
兒童雖然年齡小,但其心理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幼兒教師和家長需要充分了解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特點及規(guī)律,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的成長氛圍,對兒童要有足夠的耐心,適當鼓勵以增強兒童的自信心,讓兒童感受到成人的關懷與愛,善于觀察,時常和兒童進行溝通,若發(fā)現異常,須引起重視,信息互通,及時采取一定的應對策略,對兒童進行恰當、有效的心理疏導,避免問題的嚴重化、惡劣化。
(二)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幼兒教師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只有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素養(yǎng)滿足了教育的需求,才能夠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實現快樂成長。幼兒教師必須對普通心理學、學前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專業(yè)理論知識有效、靈活地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幫助兒童解決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心理危機、心理障礙、心理問題。幼兒園需要加強對幼兒教師進行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應對能力和心理輔導水平。此外,幼兒園還可以鼓勵、幫助幼兒教師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研究,探明各類學前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三)配備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在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僅僅依靠幼兒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仍然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幼兒園應至少應配備1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了解和監(jiān)測全體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建立兒童心理檔案,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和防范,與幼兒教師共同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huán)境。幼兒教師在應對學前兒童心理問題的過程中,若感到手足無措,無計可施,可以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尋求專業(yè)援助,商定解決方案,以緩解工作壓力。此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若出現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也可以為其排解心理困擾,解決心理問題,幫助幼兒教師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四)幼兒園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共同促進兒童進步
想要實現兒童的健康發(fā)展,光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所以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只有幼兒和家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使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實現兒童的健康發(fā)展,快樂成長。鑒于多數家長對于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幼兒園可以開展豐富多樣、切實有效的家長工作,例如,利用各種媒體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積極主動與家長溝通兒童的心理狀況,來增加家長對于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家長應對兒童心理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商洛學院 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