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芬
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致力于“從生活出發(fā),在孩子的實際操作中”去發(fā)展孩子的科學探究能力。
但很多教師僅是從“完成任務”的角度出發(fā)去開展科探活動,對孩子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卻極少思考?,F(xiàn)以中班科探活動《搭大棚》為例,來探討幼兒科學活動有效開展策略。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小朋友們在幼兒園的種植園地里播下了種子,天氣乍暖還寒,種子遲遲也沒有發(fā)芽,涵涵說:“我家門前都是蔬菜大棚,媽媽說大棚里溫度高,蔬菜寶寶長得快。”給種子寶寶蓋房子引發(fā)了孩子濃厚的興趣,今天大家又聚集在一起討論“如何給種植園地的種子寶寶做大棚”。
樂樂帶來的是竹條和透明的塑料薄膜。在介紹自己帶來的搭大棚材料時,他向大家展示了材料的用法?!鞍阎駰l彎曲,兩頭插在土里,就能撐住了?!薄拔乙还矌Я?根?!薄澳棠陶f,厚一點的塑料薄膜能保溫,所以我和媽媽一起去買了厚厚的塑料薄膜?!崩L制大棚設計圖示時,在“我設計的大棚”一欄樂樂畫出了4條半圓線,在“需要的材料”一欄則畫了4條直線、1個長方形。分享設計時,樂樂指著直線和長方形說?!拔掖罱ǖ氖腔⌒未笈?。這是竹條,這是塑料薄膜?!蔽野l(fā)現(xiàn)長方形的四周點了好多小圓點:“那這些圓點代表什么意思呢?”樂樂說:“這個我不知道,是涵涵畫的,涵涵你說。”涵涵說:“奶奶說要用泥土蓋住,塑料薄膜才不會被風吹跑,大棚才保溫的?!?/p>
帶著準備的工具,小朋友們來到了種植園地,樂樂拿出一根竹條先把竹條一端插在土里,一只手扶住插進泥土的竹條一端,用另一只手把竹條另一端向下彎,嘗試將竹條變成弧形插進泥土里,可是剛插進去竹條就彈了出來。怎么回事呢?樂樂拿起竹條喊琪琪一起插,一端插進去以后,樂樂說:“琪琪,你幫我摁住這頭,我去那邊插另一頭。”這次總算是插進去了,可是當兩個孩子準備合作插第二根竹條時,第一根竹條又彈了出來?!袄蠋煟趺椿厥卵??我的竹條總是彈出來!”樂樂焦急地向我求助。我知道竹條彈出,一是因為孩子的力量不夠,插得太淺,二是因為泥土太硬插不下去。竹條在沒有達到足夠深度的情況下彎曲成弧形,造成張力太大而不能長久保持。對于孩子拋過來的問題,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想起前段時間小朋友們見過幼兒園里新栽了一根旗桿,我對樂樂說:“想想那么高的旗桿怎么能穩(wěn)穩(wěn)地站
在地上的呢?”樂樂說:“我看到工人叔叔栽旗桿時,挖下去好深好深,旗桿還有好長一截埋在泥土里呢!”“那你們想想辦法,怎么樣能讓你的竹條插下去更深一些呢?”孩子從我的話語里得到了啟發(fā),找來了鏟子松土,在不斷的摸索中,琪琪還在松過的土上澆了不少水,泥土變松了,兩個孩子不費力氣地成功插進去一根竹條,并很快完成了四根竹條的扦插。大棚骨架搭建成功后,兩個小朋友又合作完成了塑料薄膜的覆蓋和四邊覆土。看著自己利用半天時間搭建的有模有樣的大棚,樂樂和琪琪開心地笑了。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始終處于以自身探究學習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活動中,主要表現(xiàn)有:
一、參與式探究學習
有效的科學探究學習過程應是保持幼兒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體驗探究過程的喜悅與艱辛,促進幼兒主動建構具有個人意義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習得科學探究思維的方式。《搭大棚》活動中,樂樂全程參與了經(jīng)驗準備、結構設計、實踐操作所有環(huán)節(jié),孩子通過自身經(jīng)歷,在直接操作、探究物質(zhì)材料及與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最終有效掌握了搭建大棚的相關知識經(jīng)驗和實踐經(jīng)驗,實現(xiàn)了科學活動的有所體驗、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獲得。
二、開放性探究
開放性探究強調(diào)幼兒在操作、感受、體驗、思考、設疑、解惑等基礎上的學習與發(fā)現(xiàn)。開放性探究亦重視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途徑和組織形式上的多選擇與立異創(chuàng)新。在搭建大棚活動中,種植園地成為孩子的探究樂園,體現(xiàn)了“將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的精神;組織形式上有結構性比較高的教學活動,也有結構性較低的、自主性區(qū)域探索活動,還有操作小實驗等,這樣開放的組織形式使科學活動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不同經(jīng)驗背景幼兒的學習需要。
三、關注生活科學
幼兒的科學探究學習應關注幼兒日常生活、游戲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從這些真實問題的解決出發(fā),進行設計,這不僅能解決實際問題,也讓遠離幼兒生活的科學變得與幼兒越來越近,真正體驗到了科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按笈铩痹谟變荷钪须S處可見,但搭建大棚卻是孩子首次嘗試。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始終能夠保持注意力集中,并能夠堅持不懈地解決問題,這與大棚是生活中的事物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我們應致力于讓課程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并能用科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孩子的探究興趣必會持續(xù)不斷。
四、保證探究時間
3~6歲幼兒的探究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相比更具有反復性與困難性。因此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要更具耐心,給予幼兒足夠多的時間,允許幼兒以自己的學習速度不斷地嘗試、操作、實驗,允許幼兒以自己的經(jīng)驗個性化地理解與表達對科學的發(fā)現(xiàn),也允許幼兒發(fā)生錯誤,多次失誤、尋求答案。大棚的搭建過程不是短短的25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通過2小時的實踐探究獲得了初步的搭建經(jīng)驗,但還需在后續(xù)的活動中進一步調(diào)整、修正,我們要充分給予幼兒探究的時間,反復試驗,體驗成功。
在本次的《搭大棚》活動觀察中總結了很多幼兒有效科學探究的策略,但在后期的科學探究活動中,也有一些支持性發(fā)展策略。
1.在實踐活動結束后,可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觀摩“誰的大棚最有用”,提高活動的有效性,為后續(xù)活動做好鋪墊。
2.在延伸活動中,通過實踐找到大棚搭建的經(jīng)驗后,可再次設計大棚,進行對比,重新架構幼兒經(jīng)驗體系。
3.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樂樂有弧形大棚的經(jīng)驗,但搭建行為卻是第一次,我們老師在日?;顒又锌梢蕴接懘笈锝嫷姆椒ú⒃黾訉嵺`的次數(shù),提高大棚的穩(wěn)固性,增加幼兒游戲經(jīng)驗。
4.在科學區(qū)展示更多有關大棚實驗的材料,鼓勵其他幼兒進行學習探索,并引導幼兒探索出更多有關大棚的經(jīng)驗。
[作者單位:鎮(zhèn)江新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