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平
我們組為了落實“N”課程,滿足學生潛能發(fā)展的多元智能個性成長需求,我們學校編寫了五門特色課程,我們在教學模式上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妙用游戲進行教學。體育游戲也可以稱之為一種體育手段,是組織學生更好地接受體育教育的眾多教授方式之一,受到很多學生的歡迎與青睞。
由于我校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其家長的教育需求呈現(xiàn)多樣性的特點,為了突破特色課程的局限性,我校根據(jù)辦學資源條件和“全動力教育”的辦學理念,從頂層上計了我校的校本課程“陽光動車I+N全動力模式動力課程”我們組為了落實“N”課程,編寫了《七彩田徑》《快來足球》《繩動飛揚》《全動力籃球》《快樂健美》五門校本課程。我們在教學模式上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妙用游戲模式進行教學。小學體育課程中,進行合理的體育游戲,不僅僅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有些時候甚至可以用體育課的方式來進行別的學科的教授工作,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另一方面來說,進行體育游戲?qū)Ω纳苽鹘y(tǒng)的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體育游戲模式的分類及特點
(一)體育游戲模式的分類
結合我們的陽光動車I+N動力課程中的五門體育課程,我們可以把體育游戲分為很多種,其中體育游戲經(jīng)常使用的分類方式有:按照最基本的人體活動能力來進行分類,例如:跳高類、長跑短跑類、起跳類等等;按照課程的結構來進行分類,例如:集中注意力類、鞏固提高類、整理放松類等等;按照加強身體素質(zhì)來進行分類,例如:耐力類、力量類、柔韌類等等。按照特色課程來進行分類,例如:《七彩田徑》《快來足球》《繩動飛揚》《全動力籃球》《快樂健美》等等。
(二)體育游戲模式的特點
小學特色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游戲?qū)儆谝环N有意識的集體課型模式,把增強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作為主要目的。但是,各自的側(cè)重點又存在一些不同之處,有的把掌握一些技能作為主要目標,有的則重視發(fā)展體力與智力,另外一些則為了讓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與心理素質(zhì)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可以把體育游戲看作是一項集體活動,讓學生更加有組織性,有紀律性,具有極其深厚的教育內(nèi)涵。按照規(guī)則開展游戲活動,有益于增強學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勇敢機智的良好精神。
二、體育游戲模式的運用
陽光動車N課程中進行適當?shù)捏w育游戲,既可以達到熱身的作用,也可以使得身體放松,解除疲勞感;也可以當作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手段。在做準備活動時,可以忽略以前固有的一些慢跑、跳等活動,而是做一些體育游戲,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運動狀態(tài),例如:學生在學《全動力籃球》中的變向是,可以先做“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學生在《快樂田徑》中學習彎道是可讓學生玩“貼膏藥”的游戲。
在準備活動過后,學生們已經(jīng)進行了很好的熱身活動,興奮度有所提高,如果在此時沒有很好地提高教學氣氛的話,那么學生們剛剛升起的興奮度也會隨之減退,此時教師就應該起到引導作用。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籃球的運球技術教學,首先準備幾個籃球,讓學生排成一個長隊,組員進行做游戲。這樣在游戲的同時,可以使得無聊的技術練習變得活潑,改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即將進入尾聲時,就可以進行一些輕松愉快的游戲,促使大腦的興奮點轉(zhuǎn)移,解除疲勞,同時游戲中要突出趣味性,做到輕松、益智、新穎等等。游戲“團隊有我更精彩!”來結束整個一節(jié)體育課。
三、體育游戲模式的體會
陽光動車N課程中進行體育游戲模式,能夠有效地放松學生身心,使師生關系相對更加融洽,更加重要的是體育活動能夠促使小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體育游戲常常是作為豐富有趣的形式存在,把體育游戲帶到陽光動車N課程的課堂中,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更加活潑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陽光動車1+N動力課程,我校實行校本課程選修走班制后,沒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那么枯燥,又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選修我們體育課程的學生在學校每一屆趣味體育活動和體育節(jié)活動中都是賽場上的佼佼者,特別是個別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賽場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今年我們《七彩田徑》《快來足球》《繩動飛揚》這些興趣班參加區(qū)里比賽都取得了好成績。
四、體育游戲模式的小結
陽光動車N課是學校特色課程一個有機整體,辦好特色課程的教授針對學生全方面發(fā)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體育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則應該由教師來了解與掌握。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要熟練地掌握基本技術,選擇有益于提升教學效果的方式,來提高教學水平,以達到教學目標,勇敢地進行創(chuàng)新以及改變,把體育游戲正確地運用到體育教學中,是放棄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成果的必然趨勢。
[作者單位:重慶兩江新區(qū)天宮殿學校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