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劼
在新課改的深入進行下,原有以知識為本的教學顯示出自身的落后性,不利于小學生思想品德、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要堅持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方面能夠促進科學學科教學的有效發(fā)展,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凸顯科學學科教學特性,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
(一)構建系統(tǒng)化科學學科知識網(wǎng)絡
英國心理學家指出圖示教學具有積極主動的特點,能夠引導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相應知識點的組合學習。科學學科教學擁有完整化的整體,在教學中各個章節(jié)、單元知識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為此,小學科學教師需要把握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通過有效的方式將知識點進行整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完整化的知識網(wǎng)絡。比如,在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我們身邊的動植物”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應用整體化的思維,把動物按照昆蟲、軟體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幾類進行劃分,繪制科學化的知識網(wǎng)絡圖表,具體如圖一所示。根據(jù)圖一能夠直觀地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動物的特征結構和身體構造,給學生對動物特點、習性的掌握帶來了直觀化的感受,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開展科學探究教學,加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把握
科學學科的核心是探究,為此,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應用實驗開展探究性教學,提升科學學科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青島版小學科學“水溫的變化”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實驗室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實驗操作之前為學生準備實驗器材,包括溫度計、燒杯、計時表、熱水、鐵架臺、細繩等。具體實驗操作:第一,將溫度計懸吊在鐵架臺上。第二,在準備好的燒杯中倒人溫度大約在80攝氏度的熱水,之后調(diào)整燒杯和溫度計之間的位置,使溫度計的液泡完全浸入熱水,不要接觸到杯壁和杯底。第三,在溫度計液體上升到最高點的時候要對溫度計的溫度進行讀取,在讀取數(shù)據(jù)填寫到表格之后,要每隔兩分鐘記錄一次,總共觀察15到20分鐘。在實驗操作的時候,需要注意保持溫度計與燒杯位置不變,不能將溫度計拿出燒杯讀數(shù)。通過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熱水的溫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下降,并在教師的提示下總結出熱水降溫的過程是先快后慢這一實驗結論。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加強了學生對熱水降溫的過程是先快后慢的深刻認識,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科學學習。
(三)開展小組課題研究活動,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開展小組課題研究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科學教學發(fā)現(xiàn)。心理學上指出,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聽覺占據(jù)11%,教師講授占據(jù)5%。學生對科學的學習重點不在于聽,也不在于讀,而是在于用心去做。比如,在科學校本課程《形狀與結構》《搭支架》的學習中,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有課前準備好的舊報紙、透明膠、膠水等。讓小組成員合作搭一座高塔,并在合作交流中討論應用怎樣的方法能夠增強支架的穩(wěn)定性和承受力?讓結構承受力最大、最穩(wěn)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實踐。小組長綜合組內(nèi)其他成員的想法,確定好自己組要搭的高塔的形狀,畫出塔的草圖,分工合作進行塔的搭建。高塔搭建好后,組內(nèi)成員測量好塔的高度,并檢測塔的承受力。在小組成員動手實踐操作后,教師讓各個小組匯報實踐成果,在交流中掌握支架正確、牢固的搭法。
二、充分挖掘小學科學學科中的美學內(nèi)涵,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
科學教材中蘊含豐富的美學知識內(nèi)容,比如,科學現(xiàn)象中呈現(xiàn)的自然美、科學原理和模型中呈現(xiàn)的人格美。為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審美意識。另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到科學學科學習蘊含的結構美和形式美。比如,在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水的三態(tài)變化”和“小水滴的旅行”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xiàn)大自然水的氣體、液體和固體呈現(xiàn)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在四年級科學下冊“春季星空”“夏季星空”“四季更替”等科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實際生活中的四季變化和星空呈現(xiàn),加強學生科學學習的內(nèi)心體驗。另外,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整合成語、詩詞、謎語等人文資源,對生活中間的科學現(xiàn)象進行高度概括,為學生創(chuàng)設科學學習的美好環(huán)境。
三、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滲透道德元素,促進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發(fā)展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知識,而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從社會原始自然人變?yōu)樯鐣拿魅?。因而,在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注重科學學科和人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從人性的角度全面了解科學學科和人文學科之間的關系,挖掘科學學科中的道德元素,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在講述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登上月球”的時候,在講授了古人對月球美好想象、月食記錄之后,老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科學家們在登月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一步挖掘科學家的人文資源,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們在登月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精神力量、人格魅力、道德品質,并引導學生將這種美好品質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提升自身道德素養(yǎng)。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圍繞兒童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引導兒童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提升個人的科學素養(yǎng)。作為小學科學課程的主導——教師,需要對科學教學的本質和不同階段的科學探究教學進行把握,結合實際科學教學實際,不斷優(yōu)化小學科學探究教學。
[作者單位:淄博市臨淄區(qū)稷下小學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