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富
遼寧省本溪市第二十中學
淺談初中生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
趙啟富
遼寧省本溪市第二十中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是當前教學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新課標給教師提出的工作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的探索如何推進語文感悟能力的發(fā)展。語文感悟能力是學生能夠將眼中所見的人、物、事、景內化于心,并且發(fā)生感知的過程。具體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材內容中汲取營養(yǎng)、從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途徑、從學生的寫作練習中做出引導等,全面促成教學的發(fā)展。
初中生;感悟能力;語文教學
在當前中學教學中,強調學生感悟能力的發(fā)展,實際上也是新課標強調學習的人本主義的重要內容。在當前教學中,教師要想實現(xiàn)對學生語文感悟能力的推動發(fā)展,就需要牢牢把握當前語文學科的特點,立足于學科發(fā)展,推動學生的成長,能夠用心去感悟課堂、感悟生活,也逐漸實現(xiàn)語文的人文特性。本文即針對初中生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做出探討,以期為日后語文教學實踐的發(fā)展做出啟示。
感悟能力是指人們對自然與社會中的人、事、物、景在內心產生的一種頓悟性的認識。這樣的解釋看似有一些抽線,以及無法把控,實際上,人在成長過程中,從懵懂到成熟,是逐漸能夠接受到這樣的知識的。也許在幼兒園時教師就教學生要尊重師長,但是直到很久以后,在某次放學知識教師不厭其煩的為你補習功課時、在教師春游時背起爬不上山的學生時,可能學生才會真正的感動而發(fā)自內心的感恩教師,但是這個過程是可以催化的。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性人文學科,正需要擔負起這樣的任務,推進學生對語文、對生活的感悟能力的提高。
學生語文感悟能力的提高,是指,學生能夠透過語文知識,去聯(lián)想到生活,對生活實踐有新的認知與感動,能夠對生活多一分別樣的領悟。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有時正是在彰顯文字的力量,能夠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為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做出啟示。在當前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逐漸發(fā)展成為新課標下對語文教學工作的新要求了。
(一)從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實現(xiàn)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啟示學生透過閱讀的文字,能夠進一步感受到來自生活的力量。例如,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中,能夠從朱自清的文字中感知“父親對兒子的真摯感情”,而朱自清是通過父親的背影感受到的,這就是對生活的一種領悟。宗璞從盛開的曼陀羅花中感受到“花和人一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而蘇軾在中秋節(jié)觀賞月亮的時候,會表達“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愿望,寄托著對親人的思念,這些文章中,作者都能透過一些細小的事物或現(xiàn)象,表達出自己細膩的感情,而且跨越百年千年,仍然能夠引發(fā)讀者的共鳴。這也就意味著縱使滄海桑田、世界變化,仍然脫離不了事物的根本規(guī)律,脫離不了對生活的最基本的依賴。
在教材中教師可以挖掘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素材,及時的講解與啟發(f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避免滔滔不絕的講解,而是尊重學的意愿,有意識的引導學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觀點與感悟,嘗試引導學生與作者形成共鳴。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學生可能并不清楚啥是月臺,但是談到父子的感情,學生一定也能從自己與父親的小故事中尋找到依托,這就是教學需要挖掘的點。
(二)在寫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寫作的目的是什么?是語文的重要輸出環(huán)節(jié),但寫作從來都不是賣弄語言文字技巧的存在,而是更多的以筆寫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寫作中最忌諱的就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這也就是要求我們的寫作內容中有真情實感。而這樣的真情實感的抒發(fā),正是需要學生能夠對生活有所感悟、有所領會的[1]。
在寫作練習中,教師盡可能的找尋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一致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聯(lián)系,能夠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有情可訴。其次,是要加以引導,例如時刻提醒學生要立足于自身的生活實踐,從小處著手,而不是空洞的抒情。正如宗璞將對生活的領悟寄托在小小的曼陀羅花中,每個人對生活的感悟不同,對于所學知識的領悟能力等也不相同,需要引導學生立足于實踐,尋找到細節(jié)。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不一定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完整的作文,但是可以要求學生寫下一些簡短的文字,如日記、微博體的感悟的小段子等,全面推進教學的發(fā)展,為學生的學習與感悟能力的發(fā)展均奠定基礎[2]。
(三)從綜合實踐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綜合實踐課是新課標發(fā)展中對語文學科的新的要求,也是當前教學中存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每個單元或者每個周期會組織一次綜合實踐課程。語文學科的綜合實踐課程往往就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課程,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打破學科界限、打破學習與生活的界限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展開教學,因此這也將成為提高學生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徑與契機[3]。
在當前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把握課堂的綜合實踐課程,借助于實踐主題,實現(xiàn)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推進教學的全面發(fā)展,更進一步的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學習與轉化,關注到語文學科本身所蘊含的人文性,從中汲取力量及營養(yǎng),以教學中的情境去反觀世界,能夠全面的發(fā)對自身的行為方式等做出反思及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安排一些課外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全面推進教學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做出判斷,在課下進行多種類型的文章的閱讀,并且定期交上一些讀后感等,深入挖掘文章中的力量。閱讀能夠對人的性格塑造做出貢獻,教師就要充分的利用閱讀的契機,推進學生的進一步成長及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全面實現(xiàn)感悟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植根于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全面實現(xiàn)教學的突破及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做出啟示。引導學生關注到生活,這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成績的提高、作文水平的增強,而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塑造,這是語文人文性的體現(xiàn)。
[1]禹華平.淺談初中生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9(10):26-27.
[2]劉曉燕.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J].關愛明天,2015,27(6):19-20.
[3]肖花.淺談學生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5,18(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