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歌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450000)
論維米爾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楊曉歌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450000)
十七世紀的歐洲是一個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崇尚航海與探險的荷蘭在這一時期誕生了大量以描繪風俗畫和靜物畫為主的畫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Johnnes Vermeer)。本文將具體分析在維米爾風俗畫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女性題材,探討那個時代荷蘭的女性形象。
維米爾;女性形象;風俗畫
隨著1609年尼德蘭革命的結(jié)束,荷蘭成為了歐洲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也是歐洲最富強發(fā)達的國家。航海精神的興起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人們的審美需求不再服務于教會,而轉(zhuǎn)向了自己。因此,荷蘭小畫派應運而生。這一畫派與當時歐洲繪畫的整體風格格格不入——由于不再服務于教會,畫幅的尺寸不再需要像原本那樣巨大,市民更愿意買來當做純粹的風景或靜物畫掛在家里欣賞,所以荷蘭小畫派的特點之一就是畫幅尺寸小。第二個特點是支派眾多,難以用同一種風格囊括。當時的荷蘭城市林立,每一個城市都有不同的畫派,同一個城市又能分出好幾種,因此每一個畫派規(guī)模都不大,合起來就共同組成了所謂的“荷蘭小畫派”。在這個有著林林總總支派的荷蘭畫派中,畫家們的作品大概可以被分成三類——風俗畫,風景畫和靜物畫。而風俗畫則是當時荷蘭獨有的,借由荷蘭發(fā)達的市民階層興起的一種新式畫種。在風俗畫中,畫家擺脫了過去習慣描繪的大型題材,轉(zhuǎn)而將目光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去,以描繪市民們的生活場景為主。
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生于1632年的代爾夫特(Delft),他的一生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他的出生年代正好趕上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而他的家庭也從事過畫商生意,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促使他后來成為當?shù)禺嫾夜珪臅L。但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像梵高一樣在生前多數(shù)作品不為人知,直到死后很多年才被法國藝術評論家杜爾公布于世,造成轟動。因此,他的一生窮困潦倒。在他創(chuàng)作的40多幅流傳下來的作品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僅占13位。也許這跟歐洲藝術向來以女性為審美對象的傳統(tǒng)有關,但維米爾筆下的女性形象,有著獨特的風韻氣質(zhì),讓人過目不忘。
維米爾畫作中的女子可分成三種,一種是勞作中的仆人,一種是中高產(chǎn)家庭的小姐和少婦,還有一種是與男人同時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女性。
在這三種里,他描繪的勞作女子數(shù)量最多,同時也較為著名。據(jù)說這些畫里的模特很多都是維米爾雇來假扮成女傭的富家小姐,這個說法也由于畫家本人的經(jīng)濟狀況而受到質(zhì)疑,但無論如何,畫面中的女傭們整體都呈現(xiàn)一種恬淡安寧的美與隱忍辛勤的專注。
作品《倒牛奶的女傭》與《花邊女工》均是表現(xiàn)女性做家務的場景?!兜古D痰呐畟颉防铮脱凵駥W⒌乜粗展?,讓觀眾感受到她認真的態(tài)度。她的身材并不柔美纖細,相反從她的肩膀和腰肢可以看出她非常強壯,這是干粗活的傭人經(jīng)常會有的體型。畫面的整個背景都是一種柔和的土紅色調(diào),只有她的衣服用大面積的檸檬黃和鈷藍這對反差極大的顏色造成一種明亮感。環(huán)襯在這兩個色塊附近的綠色袖口和紅色裙子也是一對補色。運用補色不僅可以提升整個畫面的亮度,還能表現(xiàn)出女傭的衣服雖不華美但十分整潔。作者讓光線從一側(cè)窗戶照進來,在女傭的身上和食物上映射出高光,這種處理手法在當時的荷蘭是比較罕見的。從神態(tài),身材到穿著,維米爾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勤懇能干的女性形象。而《花邊女工》作為一幅半身像,作者同樣不對面部做特別勾畫。畫面中的女工因為低頭做工的原因,大半個臉都隱沒在陰影里,觀眾只能透過她低垂的眼瞼推斷出她認真的神情。作者重點表現(xiàn)的地方是她的手,粗壯的指節(jié)和光禿禿的指甲,在靈巧地穿線,我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那雙有力的雙手之間極細的絲線。作者同樣用檸檬黃來提升衣服的亮度。對比兩圖可以看出,維米爾在表現(xiàn)勞作女子時并不注重面部細節(jié)的刻畫,甚至故意隱去清晰的五官輪廓,而突出人物的身材和動作。通過這些細致的動作描繪,我們可以體會到當時女性的在勞作中的專注和認真。這也是維米爾眼中的女性美。同時我們還注意到,畫中的女子與觀眾并不產(chǎn)生眼神交流,這樣市井中的女子便有了一種靜謐的美感。
這種靜謐的美感也延伸到了貴族女子身上。維米爾筆下的貴族女子與我國古代追求的大家閨秀有異曲同工之處,平日里主要從事一些文學藝術活動?!洞扒白x信的少女》和《戴珍珠項鏈的少婦》兩幅作品具有代表性?!洞扒白x信的少女》整幅采用暖色調(diào),少女身著黃裙,站在拉開的黃色簾子后面對窗戶看信,窗簾的一抹紅色成為整幅畫的突出點綴。少女看信的神情就像《倒牛奶的女傭》一樣低眉頷首,非常專注,不與觀眾有眼神交流。在畫面的右邊有一條拉開的簾子,少女是站在簾子后面看信的。這個簾子被當做近景處理,占據(jù)了畫面很大的位置,可以想見作者認為它十分重要。而女性看信的主題不止一次出現(xiàn)在維米爾的作品里,多數(shù)人認為這些信屬于情書。而這些女子被定義為“戀愛初期的女性對情感表達有十分謹慎的態(tài)度”。另一幅《戴珍珠項鏈的少婦》,畫中少婦穿著帶白色皮毛邊的淺黃色棉衣,綢緞華美,是17世紀荷蘭中產(chǎn)階級女性較為常見的服裝款式。她的臉微微揚起,眼睛直視前方墻上的掛畫,兩手擺弄著脖子上的珍珠項鏈。這幅畫采用同樣的側(cè)面站姿,卻沒有在前面擋上簾子,而少婦的視野似乎也比少女要“自由”一點,她可以仰起臉,讓觀眾看到相對完整的面容。而她頭上的紅綢帶作為點睛之筆,讓觀眾自然而然把更多目光投向面部。在荷蘭小畫派的傳統(tǒng)里,畫面中的靜物常常帶有隱喻作用。墻上的掛畫多為宗教題材,象征對女子虔誠的訓誡,半拉開的簾子則象征對少女貞潔的保護。
打破寧靜氛圍的是與男人同時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盾姽俸驼谛Φ呐骸繁憩F(xiàn)了一位女性和軍官談話的場景。軍官背對觀眾,只能看到側(cè)臉。女孩兒正對觀眾,面帶微笑,她的眼神與軍官的眼神在同一平行線上,軍官歪向一邊的帽子和架起的手臂既打破了這種直線式的平衡,使兩者之間形成一種張力,又保持了自身的平衡,使畫面重心始終在兩者之間。與此同時,她的頭發(fā)被頭巾遮蓋得很嚴實,表情洋溢著熱情,與客人的沉思形成對比。她身后有一幅航海地圖,似乎是一種外面的大世界與女人家長里短的小世界的對比。從女人的舉止裝扮來看,軍官并不是她的丈夫,她雖然熱情,頭發(fā)卻一絲不茍地包裹在頭巾里,舉止端莊。另一幅相似的作品《一杯酒》,被認為與霍赫(Pieter de Hooch)的風格十分相像,原本聚在角落里展開的細節(jié)在這里被置于了一個有透視關系的房間里。倒酒的男子穿戴整齊,彬彬有禮,他離女人坐的位置非常近,一手拿著酒瓶,準備給女人倒一杯酒。而喝酒的婦女坐姿拘謹,她的胳膊緊緊環(huán)繞身體,與椅子形成一個角度,從這個姿勢可以看出她由于男人的親近而感到羞怯,也許男人的追求正讓這位女子深感困頓。維米爾熱衷于表現(xiàn)女性在男人大膽追求下的窘迫羞怯的狀態(tài),內(nèi)斂和單純是他樂此不疲反復歌頌的女性美。
同類題材的《喝酒的女孩與紳士》與這種中規(guī)中矩的女性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畫面左邊的桌子透視模糊,用一塊白布遮蓋了結(jié)構。站在中間的紳士,動作肢體本應作為細節(jié)刻畫,這里卻用一件長而寬松的斗篷掩飾住了。從窗戶和地板上可以看出這個房間與《一杯酒》的房間是同一個,但這幅作品中的光線更昏暗,作者想要隱去一些細節(jié),重點強調(diào)女孩的表情。畫中女孩微醺,雖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卻難以抑制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和激動。從紳士對女孩的手指接觸上可以看出紳士是一位求愛者,而面相單純甚至看起來有點蠢笨的女孩在酒精的作用下才終于逃離了道德約束。維米爾似乎要將內(nèi)斂的女性形象運用到所有作品中去。這點在他的《鴇母》中同樣有所體現(xiàn)。這幅作品被認為在構圖和細節(jié)的安排上借鑒了他岳母的收藏品——巴卜仁(Dirck van Baburen)的同名作品,有所不同的是維米爾的作品中左邊多了一個手拿魯特琴的男人,也有說這是畫家本人的自畫像。畫面主體盡管表現(xiàn)的是一個妓女,但作者一反常態(tài)地回避了她本身衣著暴露,行為放蕩的特點,讓她打扮樸素,頭上戴著白色頭巾,身前被一塊東方圖案的掛毯遮擋。她的眼簾低垂,安靜美好,與畫面中其他男人覬覦美色的眼神形成對比。這幅作品是維米爾創(chuàng)作題材中唯一有情色意味的作品,卻也慣用了他表現(xiàn)女性內(nèi)斂特質(zhì)的手法。
在維米爾最著名的《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里,內(nèi)斂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幅作品中的少女眼神清澈,皮膚透明,鼻子高挺,嘴唇鮮艷,她的眉毛淺到幾乎不可見,使整個臉龐純凈美好,她戴著那只與她身份不相稱的珍珠耳環(huán),這耳環(huán)也正好平衡了頭與肩膀之間的空隙。少女轉(zhuǎn)頭看向觀眾,流露出一個有點怯生生的表情。在這幅畫里,少女不是一個小姐,盡管她的頭發(fā)包裹在綢緞里,卻沒有高傲的氣質(zhì),只有純凈之美。作者沒有畫背景,也沒有多余的衣飾點綴,就連面部的輪廓用筆也十分干凈利索。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少女與觀眾有眼神交流,這個眼神雖然望著觀眾卻沒有半點波動,平和美好。少女頭巾上的鈷藍和檸檬黃,嘴唇的鮮紅,珍珠的光澤,以及雙眸的高光使整幅畫光感十足,讓少女看上去十分鮮活生動。比起那些畫中羞澀低頭,不肯正面示人的女性,作者在這幅作品里打破了這種對女性形象的傳統(tǒng)禁錮,讓畫里的女孩兒第一次有了接近觀眾的生命力,因此它的表現(xiàn)張力也是前面作品所不能比擬的。它之所以能舉世聞名,不僅是因為女孩兒姣好的容貌,維米爾精湛的技巧,更因為它讓觀眾感受到了在其他作品中未能流露出的靈魂之美。
17世紀的荷蘭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繁榮期,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伴隨信仰缺失,讓興起的城市家庭在父權社會下更為嚴苛地要求女性以家庭為重。當時的荷蘭社會流行一種說法是:“男子的身體是溫暖干燥的,這使他們善于理性思考。女性的身體是寒冷潮濕的,這使她們易變,愛胡思亂想,因此要回歸家庭?!彪m然這個說法在今天看來無比荒謬,但在當時的社會里,無論男女都嚴格地恪守著這一點。維米爾當然也不例外,在他的審美中,他認可了荷蘭社會潛移默化傳遞給他的道德觀。所以他筆下的女性,傭人勤勤懇懇地干活,是打理家務的能手。小姐和主婦認真地鉆研藝術,提升自身修養(yǎng)。面對男人的追求,少女們要么沉浸在情信里,要么羞澀地拒絕或默認。就連妓女在維米爾筆下都是一種靜默的美好。溫柔與順從,含蓄而隱忍,是畫家始終追求的女性美。
在細節(jié)的刻畫上,維米爾也顯出了荷蘭傳統(tǒng)道德觀對女性的要求。少女要學會服從父親和兄長的安排,頭巾遮發(fā),用布簾遮擋自己經(jīng)?;顒拥姆块g都是貞潔的象征。為了沉默和謙卑,畫中的她們經(jīng)常低垂眼簾,側(cè)身站立。為了矜持,她們的愛情只能通過隱晦地讀信表達。勤勉也是順從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女傭們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副辛勞的樣子,畫中她們的體態(tài)和面孔非常平庸,卻一定是擅長并專注于自己分內(nèi)工作的。對于已婚的婦女,當時的社會要求妻子不僅要擅長打理家務,教育孩子,還要對丈夫忠誠。所以維米爾在描繪少婦的時候,會減少表情里的羞澀感,表現(xiàn)一種從容賢良,并且會在周圍增加含有隱喻的靜物,如《吉他演奏者》,畫中女子的身后出現(xiàn)了一些書,這些書按照當時的習慣來看極有可能就是訓誡婦女行為的守則。而多次伴隨女性出現(xiàn)的航海地圖,除了能體現(xiàn)代爾夫特城市人民對于航海探險的向往以外,還是對家庭中出遠門(可能正在航海)的男人們的象征。對于年老色衰的老年婦女,當時的社會提倡虔誠。雖然維米爾筆下未見對老婦的描繪,但表現(xiàn)老婦的作品在當時荷蘭是一個龐大的數(shù)量。晚年喪夫的女人不提倡改嫁,她們需要靜修自我,虔誠地信仰上帝,思考死亡和彼岸世界。“老婦應該甘于寂寞,獨守在家,虔誠地禮拜上帝。要有一雙常懷淚水的眼睛,和一個悲憫世人的靈魂?!币虼嗽谝恍┍憩F(xiàn)老婦的作品中,她們的形象往往與代表時間的沙漏出現(xiàn)。
在那個女性不被解放的時代里,作為審美對象的女性自由雖較以前有所寬松,但依然備受限制。思想保守的荷蘭畫家對女性美的定義以及對女性形象的表述都是基于這種道德觀下的審美體現(xiàn)。維米爾的作品只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在自然經(jīng)濟逐漸被市場秩序打破的社會里,17世紀的荷蘭畫家習慣于把不確定的外在矛盾帶入相對安全的內(nèi)部領域——借由女性形象表達一種自律,從而通過對家庭秩序的表現(xiàn)抒發(fā)自己對社會秩序的愿望。維米爾筆下的女性美,是這個時代這種情景下產(chǎn)生的獨特而永恒的圖式。
[1]李春.歐洲17世紀美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Walter Liedtke.The Complete Paintings Vermeer.New York:Ludion,2008.
[3]Albert Blankert,John Michael Montias,Gilles Ailaud.Vermeer.New York: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Inc.1998.
[4]邵大箴,奚靜之編著.歐洲繪畫簡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第1版
[5]Lawrence Gowing.Vermeer.London:Giles de la Mare Publishers Limited,1997.
[6]李建群.西方女性藝術研究.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年第1版
[7]張熙.愛欲與壓抑——荷蘭小畫派家庭題材繪畫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美術觀察.2016(1).144.
[8]張軍.真誠與窘迫——17世紀荷蘭小畫派命運解析.藝術探索.2011(6).136.
[9]吳海卓.海洋民族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世界——17世紀荷蘭風俗畫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6.作者簡介:
楊曉歌,作者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