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月 (四川大學 610000)
色彩的馬蒂斯
簡 月 (四川大學 610000)
不可否認,馬蒂斯筆下的色彩是令人驚嘆的,他的色彩是極具表現(xiàn)力與吸引力的但卻也能讓人從中感覺到和諧的意味。是他讓色彩成為了繪畫的主角,讓色彩擁有了自己強大的感染力。馬蒂斯的色彩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在色彩這條道路上他一直探索,從不同的大家之處汲取養(yǎng)分,形成這樣明快而直率,純粹而自然的打動人心的色彩表達。而他色彩和諧的構成更是在他魔法般的手中形成。
馬蒂斯;色彩;和諧
馬蒂斯有著色彩大師的美名。在的筆下色彩不在依附于畫面而存在。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色彩觀,重新闡釋了色彩的意義。他的色彩強烈、單純、明快、夸張,卻都統(tǒng)一在自然的和諧中。這種和諧一方面表現(xiàn)在色彩的平衡上,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色彩的情感表達,另外還蘊藏于色彩的裝飾性中。而本文也將從此三方面來展開。
馬蒂斯本人是十分重視畫面中的色彩平衡,他說:“怎樣把紅色和綠色安排在一起,怎樣使它們在表現(xiàn)上、結構上結合在一起,這是出現(xiàn)在我心里的一種內心要求的結果,而不是偶然產生的動機的結果。”早期的馬蒂斯創(chuàng)作幾乎都是以夏爾丹為師的,夏爾丹善于對物體形體和輪廓用色彩來進行虛實處理,畫面中的物體都有著色彩上細微的變化,這樣的畫面顯得井然有序。而馬蒂斯在此基礎上,更加純熟的將同類色的冷暖對比、純度對比做的更加細致入微。馬蒂斯的《讀書夫人》便是受夏爾丹影響的作品,與夏爾丹不同的是,馬蒂斯的大色塊更接近于平涂,強烈的色彩對比減弱了,對細節(jié)的描繪也減少了。畫面中綠色和白色的同類色對比是整個畫面最富有變化的地方,有偏粉綠色的燈罩,綠色的掛毯,偏暗綠色的陶瓷器具還有灰綠色的桌布,而白色的變化也是同樣細致豐富的,石膏像、墻壁相框白色的書本,白色的色彩純度和明度都越來越低。這便是馬蒂斯,他用降低色彩的純度、削弱色相的色彩傾向來體現(xiàn)色彩間的對比。畫面中的多種絢麗的色彩被他和諧統(tǒng)一于一個畫面之中,但卻也產生了豐富的視覺效果。他在構建畫面色彩時,建立了色彩與色彩間的平衡關系。
在馬蒂斯的色彩中總能感受到如后印象派一般強烈的個人情感,他隨意的將各種色彩放置于他的畫面之中,將個人之感夸張的用色彩來表達,用色彩的情感因素來創(chuàng)造色彩的新結構。他曾說過:“我把色彩用做感情的表達,而不是對自然的抄襲。我使用最簡單的色彩。”對色彩這樣的體味,一定程度上來源于他對印象派的實踐。他也曾學著印象派畫家一般快速的將顏料涂抹到畫布上,將注意力放置于作品的整體色彩效果上,而不是細節(jié)的刻畫;他也實踐過將對比色厚厚的重疊與并置,來感受色彩的沖擊力。他學梵高用色彩直訴情感的表達,讓自己的筆觸里也有熱情奔放而有具有動感的的力量;他學高更簡化的形象輪廓和平涂的色彩表達,讓自己的畫面也有了一種強烈的原始情感。在他的作品《德蘭畫像》中,可以隱約的看見梵高的運動的筆觸,強烈的色彩對比,只不過馬蒂斯的筆觸面積更大,沒有梵高畫面中咄咄逼人的勢態(tài),多了一份沉穩(wěn);但馬蒂斯的色彩對比卻更加突出,互補色的對比表達一種自然色所不能表現(xiàn)的情感。在對印象派的研習中,馬蒂斯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色彩的情感。
而后,當馬蒂斯接觸到阿拉伯藝術及非洲藝術之后,被其深深吸引,并將其中的精髓汲取到自己的色彩創(chuàng)作之中。馬蒂斯也在《同維爾德的談話中》提到阿拉伯藝術對于他的藝術的影響,“他認為這些阿拉伯圖形就像音符組成動聽的樂曲一樣,有它們自己的音色,是‘表現(xiàn)自我的所有方面的綜合形式。’是使他的繪畫富于表現(xiàn)效果的感情動力”。而阿拉伯最具特色的圖畫即是華麗繁復的花紋裝飾圖樣。這些裝飾圖樣變化繁多,線條交錯相互穿插,還有的是將動物造型與抽象團放到一起,極具形式感與裝飾性。而馬蒂斯將這些令他著迷的圖像進行研究和提取,選取他最需要的將其再創(chuàng)造,并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之中。許多繁復的細節(jié)被他舍棄了,而曲線更具動感和連續(xù)性。而在裝飾顏色上,他也將阿拉伯裝飾色彩中高飽和和高明度的特點吸納進畫面之中,并且按照阿拉伯人的做法 ,將色彩嚴格的圖畫在圖形之中,使得他的畫面極具裝飾性。而非洲藝術最讓馬蒂斯欲罷不能的是那種動態(tài)的表達方式,所以他后來的畫面中吸收借鑒了非洲雕刻輪廓的處理方式,將其簡單化、平面化,再將之與過渡式的色彩相結合,使得物體仿佛被放置于抽象的空間中,而這種抽象性的物體特征和夸張的變形使得畫面中的裝飾意味愈加濃厚。
馬蒂斯一直在尋找畫面色彩一種相互制衡而又聯(lián)系的和諧關系,所以他曾說,他的畫面中的所有色彩,沒有哪一個部分是可以單獨進行修改的,因為他們都是相互關聯(lián)著的。這看簡單隨意的畫面,其實全都是馬蒂斯僅過了嚴密的設計的,在他的設計里,色彩是平衡的,具有強烈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是不乏裝飾意味的。這樣的具有個性的色彩組合才能使得畫面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色彩不能與前三個要素脫離開來,只有具有這些因素的色彩集合起來,加以組合,才擁有美感和表現(xiàn)力量。他的色彩單純、直接、強烈,但卻有著和諧的色調,完整統(tǒng)一于畫面之中。這些妥當的色彩布局,正是馬蒂斯在每個作品中對每一個線條、每一個色塊、每一個筆觸甚至每一個色點的仔細琢磨。他畫面中的色彩其實也就是他藝術生命的色彩,樸實自然而又純粹,但是卻強烈熾熱而又難忘。
[1]杰克?德?弗拉姆.馬蒂斯論藝術.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3.
[2]紫都,蘇德喜. 馬蒂斯生平與作品鑒賞.遠方出版社,2005.1.
[3]王雙陽.印象派之后的現(xiàn)代主義.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8.
[4]侯琦婧,馬鑫. 釋放靈感的配色法則.飛思數字創(chuàng)意出版中心,2013.7.
[5]李黎陽.世界藝術大師——馬蒂斯.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
[6]李黎陽.西方現(xiàn)代藝術流派書系——野獸派.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7]英約翰?魯塞爾,艾麗亞?布萊等人著,馬曉林、李星明、田青雁編譯:《馬蒂斯》 [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 .
[8]John Russsell,Matisse-Father and Son,New York,HarryN.Abrams,1999.
[9]Hilary Spurling,THE UNKNOWN MHTISSE-A Life of Henri Matisse:The Early Years,1896-1908,New York:AlfredA.Fnopf,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