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雷 (上海電機學院 200240)
造境見象
——當代油畫風景中的山水哲思
張洪雷 (上海電機學院 200240)
油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在當代油畫中,具有獨特的審美風格。油畫源自西方,是一種重要的傳播文化媒介,對西方人的生活觀念、審美思想、思維方式進行著承載。西方油畫自進入我國之后,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較大影響,逐漸在西方油畫當中,結合了中國古代山水畫審美特征與藝術傳統(tǒng),對中國傳統(tǒng)油畫風景的山水哲思融入其中。在此基礎上,在當代油畫風景創(chuàng)作中,受到傳統(tǒng)山水觀的啟示,達到了造境見象的效果,使當代油畫風景中的山水哲思得到了更好的滲透與體現(xiàn)。
造境見象;當代油畫;風景;山水哲思
在世界繪畫藝術領域當中,中國的傳統(tǒng)山水畫,西方的風景油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地位。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山水畫和風景油畫作為不同的藝術載體,代表了東西方不同的審美思想,同時也承載著不同的藝術理念、哲學思想,因而二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當今社會中,不同藝術之間盡管存在差異,但也能實現(xiàn)良好的互補和融合,通過相互之間的促進與借鑒,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在當代油畫風景中,對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山水哲思進行融入,創(chuàng)造出造境見象的東方美感。
(一)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審美特征
在中國古代山水畫當中,審美特征主要包括了構圖形式、筆墨語言、意境品味等方面。在中國古代山水畫中,構圖講究很多藝術規(guī)律,例如呼應、藏露、疏密等。對于構圖中的縱深關系,通常采用三遠法進行處理。三遠法與西方油畫中仰視、俯視、平視相類似,山水畫能夠綜合運用散點透視、俯視、以大觀小等方法,在一幅畫中表現(xiàn)出遠近不同之感1。中國古代山水畫利用筆墨進行造型,多以線描造型的方式,對山水風景進行展現(xiàn)。中國畫使用宣紙、毛筆、墨等作為材料,對于筆墨技巧的發(fā)揮有著良好的效果。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逐漸產生了完整且極具特色的表現(xiàn)方法,使得山水畫形成了獨特的造型特點。對于山水畫來說,筆墨是最為重要的表征之一,筆墨的運用,對于山水畫的成敗,意境的好壞等,往往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對于中國古代山水畫來說,意境是最為重要的部分,通過集中客觀事物的精粹部分,將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通過藝術形式進行加工,實現(xiàn)造境見象,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中國古代山水畫擁有獨特的表現(xiàn)方法、觀察方法,能夠利用運動變化的觀察方法,對空間及時間形象進行表現(xiàn)。
(二)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傳統(tǒng)
中國古代山水畫,擁有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對于情景交融意境的創(chuàng)造,具有較高的要求。作為山水畫家,不能只滿足客觀的描繪自然景物,而是應當把客觀描繪的景物,與自己對景物的感受及認識進行融合,從而實現(xiàn)情景的有機結合。既能夠給人們帶來鮮明的、具有豐富想象空間的自然景象,也能夠對深遠的意蘊進行體現(xiàn)。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中國古代山水畫意境創(chuàng)造,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其中尤其以宋朝時期最為顯著2。在北宋時期,山水畫當中對于自然物的客觀描寫較為主要,例如《溪山行旅圖》,通過對高山峻嶺的描繪,帶給人們高山仰止的感覺。又如《早春圖》,主要對自然界不同的季節(jié)進行表達。又如《千里江山圖》,主要描繪了祖國的壯闊山河,體現(xiàn)了宏大的氣勢。到了南宋時期,對于山水畫中詩境的追求進一步提高,甚至在擬定畫作標題的時候,就注重詩意的體現(xiàn)。例如,在《寒江獨釣圖》當中,畫家刪除了與所要營造已經(jīng)不相關的景物,單單在水面上花了一葉扁舟,一個漁翁獨自垂釣,畫面大部分都是空白的,畫家利用這種空白,展現(xiàn)了虛中有實的意境。
(一)繪畫創(chuàng)作理念的啟示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最早出現(xiàn)在東晉時期,因此在山水畫當中,基于道家思想的美學基礎和美學觀念得到了充分的融入。在傳統(tǒng)的山水觀下,中國山水畫并不是具體的描繪實際地點,畫作中和現(xiàn)實中的山水,往往存在一些差距。傳統(tǒng)山水畫的審美方式,并不注重對表象的描繪,其創(chuàng)作理念主要在于傳神、寫意,能夠為當代油畫風景的創(chuàng)作,提供良好的啟示。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創(chuàng)作方法往往天馬行空、心有萬象、天人合一。例如北宋畫家郭熙,對于四季山川景色的描繪,就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的內心世界和情緒思想3。在山水畫當中,并不是對現(xiàn)實的景色進行描繪,而是對景物從神思、神會意通的角度,對景物進行認識,進而對造境見象的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畫家在關照自然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主觀情感進行發(fā)揮,同時也尊重自然,借景抒情,以形傳神。傳統(tǒng)山水觀對寫意、傳神、寫心、寫性十分注重主張的是意過于形、得意忘象、不似之似、以形寫神。在現(xiàn)代油畫風景的描繪中,對這種傳統(tǒng)山水觀的繪畫創(chuàng)作理念進行融入,對于作品意境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繪畫表現(xiàn)手法的啟示
我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主要采用追求意境,計白當黑的構圖方式,對于意象造型,運用筆墨皴擦筆法,利用線條進行構造,在賦色方法上,采用以墨代色、隨類賦彩的方式,對于當代油畫風景的構造,具有良好的啟示。在構圖方法上,講究造境見象,不受特定空間及時間的束縛,對環(huán)境描寫進行省略,對空白進行大膽利用,對主體進行突出,讓觀者能夠通過想象自由發(fā)揮,產生充分的想象和回味。在山水畫中,散點透視法進行運用,在有限的畫卷中,展現(xiàn)出無限的空間4。在造型方式上,山水畫注重意象造型,舍棄對象外在形態(tài),對本質特征進行突出,運用適當?shù)乃囆g夸張,對意境進行更好的表達。在當代油畫風景中,可借用其創(chuàng)造、組合、變形、夸張、構成、裝飾等手法,對特定形象進行或突出,或淡化的處理,從而突出景物特點和主體。在色彩運用上,采取隨類賦彩的方式,運用適當主觀化的色彩,對景物進行描繪,達到更加強烈、純粹的情感體現(xiàn),對物象本質進行更精確的刻畫,對人的內心情感進行更深刻的體現(xiàn)。
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當中,山水畫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在山水景色之間,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內涵。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注重的是人文精神,追求的是造境見象,其中的傳統(tǒng)山水觀,更是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在當代油畫風景的發(fā)展當中,傳統(tǒng)山水美學的關照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傳統(tǒng)文化脈絡,用新的視角進行回望,在優(yōu)化形式語言創(chuàng)造中,體現(xiàn)出山水哲思,從而達到更高的藝術效果。
注釋:
1.李超峰. 論當代油畫風景對傳統(tǒng)中國山水元素的借鑒[N].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2016, 29(4):43-47.
2.梅楊. 油畫風景中的中國審美精神研究 ——從山水畫與風景畫的融合角度談起[J]. 今傳媒:學術版, 2017, 25(2):149-150.
3.孫程鵬. 當代中國風景油畫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呈現(xiàn)分析[J]. 大眾文藝:學術版, 2015(17):85-86.
4.李貌, 許林濤. 中國風景油畫對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語匯的借鑒[J].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6(7):78-79.
張洪雷(1983.10- ),男,漢,山東日照,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美術學。